首頁 > 文學文史 >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安祿山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別看安祿山只造反了一年多,但他爲此準備了十年,而且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夠唐王朝喝一壺了。

與此相對的是,唐王朝的統治也是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晚年昏聵的唐玄宗幾乎失去判斷力,將唐朝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安祿山的“發家”之路

安祿山是胡人,原名阿葷山。父親在他幼年時早逝,其母改嫁給安姓的突厥人,從此,阿葷山隨了繼父姓,改名安祿山。

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安祿山還是個語言天才,熟練掌握多門胡語,長大後沒事就在邊境上爲客商充當臨時“翻譯”,30歲之後才投奔到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部下當了兵。

唐初的對外用兵一直處於積極的擴張進攻狀態,到了唐玄宗,邊疆形勢發生了變化,唐關用兵轉攻爲守,並加強了邊疆地區的軍鎮建設。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但是,這卻給了少數民族壯大的機會,東部地區有東突厥、契丹、渤海國以及統一漠北的回紇人,在西部與西南邊境則有崛起的吐蕃和南詔。

這些少數民族爲了獲取生活資源,經常襲擾唐朝的邊境。儘管都是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對唐朝的統治構不成威脅,但是邊關百姓卻不堪其擾。

按照唐原有的軍事建制,當遊牧民族來襲時,必須上報至中央,由皇帝來完成軍事部署,從指揮官的任命到後勤糧草的準備,都需要皇帝親力親爲。這樣一來,對於少數民族作戰的時效性就大大滯後,等到唐兵反攻,黃花菜都涼了。

爲了減少遊牧民族襲擾,把威脅較大的遊牧民族打得遠離邊境,使其在短期內無法發動新的侵擾,天寶元年,唐玄宗設立了10個節度使。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2張

節度使的手裏有一支機動部隊,並且擁有軍事指揮權,可以根據邊境局勢來隨時組織軍事行動,這樣大大保證了邊疆防禦力量的時效性。這是唐朝增設節度使的初衷。

安祿山在張守珪手下工作很賣力,也確實很有能力。每次出戰經常以少勝多,還能擒獲不少契丹人,深受張守珪的器重,被其收爲養子,封了偏將,這是安祿山的第一個乾爹。

安祿山得意了一陣子之後,便馬失前蹄,在攻打反叛唐朝的奚人和契丹人時,幾乎造成全軍覆沒。按照大唐律例,當以斬首,然而有乾爹的關係在,被鬼使神差的送到了京城長安。

唐玄宗也是愛才惜才之人,他念及安祿山立了很多戰功,便赦免了他的死罪,免其所有官職,並讓其立功贖罪。於是,大唐的定時炸彈開始計時了。

安祿山本非庸才,先是憑藉軍功當了平盧兵馬使,隨後便走上了一條腐敗卻十分有效的賄賂之路。御史中丞張利貞收了安祿山的好處,爲其謀到了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之後安祿山又通過收買皇帝近臣,包括李林甫。李掌權後排擠朝廷文官,猜忌邊境節度使,總之就是千方百計的打擊別人,以確保自己的位置不會變。他認爲胡人沒文化,不會被調到朝廷當宰相,於是就唆使唐玄宗重用胡人。安祿山就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虛報戰功博皇帝歡心,最終當上了平盧節度使,成爲雄踞一方土皇帝。

安祿山表面裝做憨厚老實,內心十分狡詐,又有一張巧嘴,把唐玄宗哄得團團轉。民間流傳的故事可以說來當笑話。當了節度使第一次上京,就自編自導了一出忠君戲碼。他對唐玄宗說,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他誠心祈禱,然後打北邊來了一羣黑鳥,一下就把害蟲吃光了。唐玄宗聽了之後,居然讓他代替裴寬兼任了范陽節度使。

在此之後,安祿山非常注重與唐玄宗的直接聯繫,又是在朝廷安排他的耳目,又繼續保持他在唐玄宗面前的憨直形象。一次,他見了皇太子故意不拜,隨後說自己不知道太子這一官職。皇帝問他,你肚子怎麼這麼大,他說腹內別無其他,全是對陛下的一片赤膽忠心。可見,此人恭維的境界之高。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3張

因楊貴妃得寵,楊家在朝廷也是橫着走的。安祿山也不會放過巴結楊氏的機會,他適時地認了楊貴妃爲乾孃,自然唐玄宗就是他乾爹,這也是他的第二個乾爹。

果然背靠大樹好乘涼,憑着乾孃乾爹,他又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後一路綠燈,東平郡王,兼任河東節度使。

天寶晚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不僅將唐朝的半壁江山收入囊中,而且手下還有將近二十萬能征善戰的部隊。相比之下,中央政權執掌的禁軍不僅在人數上遠遠落後於安祿山,而且這些人幾十年都沒有打過仗。

所以,當安祿山起兵反叛的消息傳到長安時,驚慌的不只是唐玄宗,估計禁軍也捏了把汗。

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安史之亂髮生時,唐玄宗和楊貴妃還在驪山華清宮縱情享樂。當他聽到此消息時的第一反映便是,這一定是別人誣陷安祿山而編造的謊言,然而當各方皆傳來敵情時,唐玄宗不得不面對眼前殘酷的現實,他的“好兒子”安祿山真的謀反了。

安祿山充分的準備

公元755年11月8日,安祿山在范陽打着誅殺楊國忠的旗號,正式起兵反判唐朝,拉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

爲了這一刻,他可謂裝瘋賣傻,經心策劃了將近十年,所以,安祿山的起兵基礎是雄厚的。自從他獲得了唐玄宗的賞識,便藉口防禦外敵,大肆修築城牆、儲存兵器、囤積糧草,爲日後叛亂做好了充分的物質準備。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4張

其次,在用人上,他也網羅了各色人種,儲備了不少文武之才。他先是大量招募了少數民族的青年參軍,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將,之後又任用了漢人高尚、嚴莊幫他出謀劃策。

最後,他又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一大批精兵,集結了手下精兵達15萬之多。所以,他一起兵便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煙塵迷漫,殺聲震天。沿途百姓見此陣勢,十分惶恐。地方官員要麼逃跑,要麼投降,要麼被殺,基本上沒有遇到有效的抵抗。

僅用了十天時間,叛軍就佔領了河北地區。隨後橫渡黃河,進入河南境內,雖然受到了陳留守將張介然的抵抗,但以不足一萬的兵力抵抗15萬精兵,終因寡不敵衆,陳留失守,近萬將士也慘遭殺戮。

叛軍幾乎屢戰屢勝,士氣高漲,又用很短的時間便攻下了滎陽、武牢、葵園等地,直逼東都洛陽城。守城封常清同樣敵不住叛軍的瘋狂進攻,最終洛陽也失守,東都的繁華經過安祿山的洗劫之後,變得面目全非,唐王朝的統治也更加走向窮途末路。

潼關是長安的門戶,如若潼關失守,叛軍直搗京師則指日可待。原鎮守陝郡的高仙芝,和退敗的封長清決定放棄陝郡,全力守住潼關。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5張

安祿山攻下洛陽後,開始洋洋得意了,他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稱帝上,只派了小股力量進駐陝郡指揮潼關作戰。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建起了“大燕”政權,自稱“雄武皇帝”,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

作了天子的安祿山開始沉湎於酒色歌舞,逐漸失去了昔日奮鬥的精神。他原計劃以“閃電戰”的方式拿下唐王朝,不想自己的部隊在潼關遭遇了關卡,久攻不下的局面,將戰爭拖入了相持階段。這樣的形勢令安祿山憂心忡忡,心爭如焚。

但是有一個人比安祿山還急,這個人就是唐玄宗,且看唐玄宗面對“安史之亂”瞎指揮,不斷將大好局勢拱手相讓給叛軍。

唐玄宗晚年的政治腐敗

唐玄宗是一個被劈成兩半的君王,前半生活得通透謙虛,後半生墮入昏聵。玄宗晚年,身邊有兩大紅人,楊國忠與安祿山。

這兩人也曾歡快地玩耍過,兩人還聯手除去了大奸臣李林甫,之後楊國忠一躍成爲當朝第一宰相,仕途之路達到了巔峯。

人一旦掌握了權力,便總想一勞永逸霸佔着。楊國忠覬覦安祿山的能力,總想將其收歸己用,但安祿山的野心更大,離開了楊國忠貼上了他妹楊貴妃,40多歲的人管30歲的女人叫“乾媽”,安祿山也真是夠拼的。

安祿山的發展勢頭,讓楊國忠產生了大大的危機感,於是他沒少在唐玄宗面前說老安的壞話,當然也說到了安祿山要謀反,結果都被老安破解了。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6張

之後楊國忠對安祿山步步緊逼,先後剷除了安祿山在長安的耳目,重創了安祿山在長安城的勢力。可以說,楊國忠的逼迫直接導致了安祿山的起兵。

當叛亂的消息傳來時,楊國忠是很得意的,畢竟中了他的預言。而對叛亂,唐玄宗以往的精明果斷都不復存在,只好找楊國忠來商量。楊國忠說了,對於亂臣賊子,衆將士肯定不會與其同流合污,過不了幾日就會有忠義之士去取了他的首級。輕敵是唐玄宗所犯的第一樁罪。

於是,唐玄宗於倉促間制定了防禦戰略,根據叛軍路線,做了山西、河南的防禦工作。在山西採用一線三點的部署,即以郭子儀、王承業、程千里爲支點,組成一道防線。在河南也設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陳留(河南開封),由河南節度使張介然駐守,兵力1萬。結果,如上所述,被安祿山15萬兵碾壓,防線被破。第二道防線東都洛陽,由名將封常清就地募兵6萬駐守,結果如上所述,層次不齊的守兵同樣無法抵擋叛軍的進攻,洛陽淪陷。第三道防線陝郡(河南三門峽西北),由大將軍高仙芝率京師5萬兵駐守,結果戰爭形勢不允許,高丟卒保車,選擇了死守潼關。

洛陽失陷後,唐玄宗的防禦系統就只剩下潼關了。如果潼關守得住,對安祿山是極其不利的,很可能大大縮短安史之亂的時間。但是最終潼關並沒守住,而且這“功勞”也得記在唐玄宗的頭上。

唐玄宗聽信讒言,一怒之下,犯了行軍打仗之大忌--陣前殺將,高仙芝、封常清,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大將被唐玄宗處死,這無疑爲潼關的失守,長安的安危,敲起了喪鐘。陣前殺將是唐玄宗的第二樁罪。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7張

高、封二人被殺後,唐玄宗啓用了隴右節度使,有“常勝將軍”的哥舒翰爲統帥,鎮守潼關,並徵募了8萬餘士兵增援。哥舒翰的戰略方針是以守爲上計,因爲安祿山遠道而來,經不起時間的丈量,一個拖字足以讓其吃不了兜着走。物資供應一旦出現問題,安賊必自亂陣腳。

果然潼關在哥舒翰的手裏固若金湯,持續了半年之久。同時,郭子儀與李光弼也接連挫敗了叛軍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的交通線。判軍東進又被張巡阻於雍丘(河南杞縣),南下又被魯炅阻於南陽,安祿山一時腹背受敵。

正當形勢向有利於唐軍的方向發展時,唐玄宗又聽了楊國忠的建議,要求哥舒翰儘快與叛軍決戰。改變戰略方針,這是唐玄宗所犯的第三樁罪。

前有高、封二人的前車之鑑,哥舒翰抗命就意味着受死。硬着頭皮出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後果,多半都是慘不忍睹的。20萬大軍出戰與叛軍在靈寶山西部平原展開激戰,最後只剩八千餘人退回潼關,很快又遭遇了叛軍的攻城,哥舒翰戰敗被俘,變節投降。

潼關的陷落,長安城最終落入了安祿山之手,但是,他卻沒享用多久,便死了。公元757年正月,在嚴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和宦官李豬兒的謀劃下,安祿山被殺。從他起兵到死,時間也不過一年多,叛軍的所取得的成績還是有目共睹的。

唐玄宗與安祿山的較量,隨着玄宗逃離長安,安祿山被殺,而宣告結束。所以,之後安史之亂的平判與唐玄宗沒有什麼關係,由唐肅宗接管了。

劇照 唐肅宗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8張

權力的更替

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即位,嚴莊則獨攬朝政大權。同樣,唐玄宗離開長安之後也失去了手中的權力,其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即唐肅宗。至此,新的“君王”之間又拉開了一場較量。

不得不說,安祿山啓用了一批精英良將,爲唐軍制造了很大麻煩。唐肅宗得知安祿山死後,便集結人馬,拉開了帝國反擊戰的序幕。

郭子儀是在安史之亂中脫穎而出的唐軍名將,在他的組織下,唐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殘部逃到了鄴郡(河南安陽),在蔡希德、田承嗣等將領的組織下,又糾集起了六萬人馬。

但是史思明不幹了,自安祿山死後,史思明看出安慶緒不是唐軍的對手,於是判離了燕朝。史思明兩邊不討好,安慶緒想除掉他,唐肅宗也想除掉他,相比之下,他在安慶緒這邊存活率更高,遂又再次倒戈。

公元758年,唐肅宗命九大節度使,集結步騎兵二十餘萬人,向鄴城發起了總攻。但有意思的是,唐肅宗介於安祿山的教訓,並沒有爲此次總攻設立統帥,而是安排了一個宦官去督戰,美其名曰“軍容宣慰處置使”,其作用與統帥是一樣的。

這是唐軍所犯的又一個重大錯誤,羣龍無首,猶如一盤散沙,不過一幫烏合之衆。結果也是如此,唐大軍將安慶緒圍困在一個彈丸之地,卻久攻不下。那邊卻給了史思明一個機會,當他發現唐軍的統帥是一個無用的宦官後,大膽與唐軍展開決戰,大敗數十萬唐軍。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9張

史思明打了勝仗後,便把安慶緒給殺了,回范陽自立爲大燕皇帝,改元順天,改范陽爲燕京。隨後,他大舉南征,又奪回了洛陽,隨即時攻李光弼駐守的河陽。史思明也像當年的安祿山一樣,信心滿滿地認爲擊潰唐軍指日可待。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史思明的如意算盤被李光弼給牽制住了,就像當年在潼關,安祿山被封、高二人牽制一樣。史思明被李光弼拖了一年零四個月,同樣解救他的還是得靠唐朝的君王。

當年唐玄宗受楊國忠的唆使,時光一轉,唐肅宗受宦官魚朝恩的唆使,也是不斷催促李光弼與史思明展開決戰,結果也相似,唐軍大敗。

但史思明沒有嘚瑟多久,就被兒子史朝義給殺了,之後史朝義篡取了燕朝的皇位。唐軍這邊也更換了皇帝,唐代宗即位。

至此,我們看到安史之亂期間,雙方這種權力的更替相當頻繁。對於雙方而言,都不利於把握戰機。比如,唐肅宗組織的平叛失利後,郭子儀成了替罪羊,被解除兵權。唐肅宗病重期間,又重新啓用郭子儀,正當他全力征討叛軍時,又被新上任的唐代宗罷免。這也挺耽誤時間的,重新組織一支新的部隊,難道不用時間嗎?

安祿山爲了叛亂準備了多少年?安史之亂爲何打了八年? 第10張

唐代宗上位後,兵分三路從不同方向大舉圍攻洛陽,史朝義實際根本調不動史思明的部下,無力抵抗,公元763年,史朝義最終自殺身亡,至此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

總結:

安史之亂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失衡。之所以持續八年,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安祿山的精心策劃,文武人才儲備充足,這些戰將對戰爭影響深遠。

第二,唐玄宗晚年昏庸,身邊沒有得力的辦實事的的干將,受楊國忠蠱惑,不斷的錯判形勢,把機會留給了叛軍。

第三,唐軍不斷的犯戰略上的錯誤。

第四,權力更替太頻繁,不利於戰略方針的貫徹實施。

第五,唐朝國力的衰弱,各方面影響力下降。

綜上所述,通過安祿山的發家到起兵,再到安史之亂終結,總結了以上五點原因。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