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的軍隊那麼強,怎麼安史之亂十年就被平了?

安祿山的軍隊那麼強,怎麼安史之亂十年就被平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安祿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率兵十五萬開啓了近十年的亂世。安祿山和普通起義不同,安祿山並非揭竿而起,而是爲了推翻唐帝國,獲取更大的權力和財富。

在很早之前,安祿山就加入了軍隊,而當時他只是幽州節度使手下大頭兵,安祿山沒有背景、沒有門路,但其有頭腦有能力,不久之後他就憑藉軍功步步高昇,直至升至三鎮節度使。

雖說安祿山是個反叛者,但他走的路很紮實,不論是帶兵或是經營權術,罕有人是他的對手。如此悍將帶的兵,自然不會差。縱觀歷史長河,很多情況下,邊防大將並非死於敵手,而是死於朝中小人之手。

對此安祿山有着十分清晰的頭腦,他藉助軍功高升,隨即見到了唐玄宗,他千方百計討得皇帝歡心,討得楊貴妃歡心,這樣他就有了堅實的後盾。所以,安祿山對中央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以唐玄宗對他的寵信,幾乎也沒有人動得了他。

在唐玄宗的寵信下,安祿山勢力越來越大,爲了他的皇帝夢,他將軍隊訓練成了私軍,只聽他一人的號令,那些將領對他是言聽計從,有了這樣的軍隊纔有可能成就大事。

在多年的經營下,安祿山的這支部隊戰力很強,對外可以平定外族,對內就是一頭兇惡的貪狼。在很長時間內,唐軍都無法和叛軍正面抗衡,就算郭子儀、李光弼,也需要憑堅城做倚仗,才能逐步剿滅叛軍。

安祿山有如此強悍的軍隊,爲何十年就被平定了?

一、唐玄宗錯誤決策,導致潼關丟失

之所以安祿山能起兵造反,掀起滔天巨浪,跟唐玄宗的縱容分不開關係。安祿山打仗很牛,唐玄宗認爲其忠心不二,就算有很多人說安祿山有了造反的跡象,唐玄宗一律不予理會。面對安祿山的要求,唐玄宗全部批准,甚至破例給了他大量空白委任狀,讓他隨意填寫官職。

安祿山的軍隊那麼強,怎麼安史之亂十年就被平了?

史料記載“祿山陰有逆謀,於范陽北築雄武城,外示禦寇,內貯兵器,積穀爲保守之計,戰馬萬五千匹,牛羊稱是。兼三道節度,進奏無不允。”

直到安祿山真的起了兵,唐玄宗纔不得不承認事實,派兵去抵抗,而此時已經有些晚了。事實上,唐玄宗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在他內心,他不想承認,也不想負責。

唐廷首先派出的將領是封常清和高仙芝,這兩人經驗豐富,如果使用得當,足以保住關中。然而,由於安祿山的進攻鋒銳難擋,唐軍被迫後撤,封常清、高仙芝來不及向朝廷請示,就退到了潼關。

戰爭每每到了關鍵時刻,那個小人必定會出場,此時出場的就是宦官邊令誠,這位宦官心胸狹隘,小肚雞腸。因爲之前曾向高仙芝索賄無果,就恨上了高仙芝。

在唐玄宗面前,邊令誠誣陷封常清、高仙芝無故喪失大量領地,盜減軍糧。晚年的唐玄宗比較糊塗,就聽了邊令誠的讒言,斬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隨即唐玄宗命哥舒翰擔任潼關守將,哥舒翰同樣是一代名將,很清楚封常清、高仙芝被殺的緣由,但他也真的無可奈何,步了前兩位後塵。哥舒翰面對的則是小人楊國忠,而在此之前哥舒翰和楊國忠就有矛盾。

爲了殺了哥舒翰,楊國忠將國家利益拋之腦後,強制要求哥舒翰出潼關,和叛軍決一死戰。前文說過,叛軍強大,唐軍不是對手,只要守好潼關,加上叛軍不得人心,時間一長,必定會軍心渙散,那是纔是出擊的好時機。

可是皇帝不聽哥舒翰的,只聽楊國忠的,他命令哥舒翰出關迎敵,不出所料,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在靈寶幾乎全軍覆沒,潼關被叛軍攻克,隨後長安也成了叛軍的囊中之物。

二、唐肅宗戰略決策錯誤,延長了平叛時間

如果唐軍堅守潼關,那麼叛軍必定佔不到絲毫便宜,但在唐玄宗的錯誤指揮下,在小人的讒言下,害死了諸位大將,也讓唐軍節節敗退,剿滅叛軍的時間也只能拉長。

唐玄宗逃亡巴蜀,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李亨在亂世即位,從新確立了李唐的權威,組織兵馬抵擋叛軍,着手收復長安和洛陽。

李亨重用郭子儀、李光弼,對叛軍發起一次又一次圍剿,但在巨大的功業面前,李亨也犯了錯誤。李亨的頭號謀士李泌,曾經幫李亨制定過平叛決策,如果命李光弼出井陘,郭子儀入河東,史思明不敢離開范陽,安守忠不敢離開長安,隨後直搗敵軍老巢范陽,便可以迅速解決叛亂。

安祿山的軍隊那麼強,怎麼安史之亂十年就被平了? 第2張

李泌分析得通透,但李亨急功近利,並沒有採用,李亨先後收復洛陽、長安,但也給了范陽的史思明喘息的機會,從而拉長了叛亂的時間。

三、叛軍首領經常更換,內鬥頻繁

僞燕政權一共存在了八年,一共四任皇帝,這更換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領導層的頻繁更換,只能加快僞燕政權的瓦解速度,沒有一絲好處。

安祿山、史思明是叛軍的頂樑柱,如果安祿山一直保持身體健康,保持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那麼唐廷的麻煩就大了。好在安祿山在起兵不久,身體就每況愈下,身患重病,連眼睛都瞎了,就算安慶緒不殺他,安祿山也活不長久。

叛軍打仗沒有什麼道義可言,他們爲了就是利益,安祿山在的時候足以控制他們,但安祿山一死,安慶緒明顯沒有那個能力,這就給了唐軍翻盤的機會。

就連史思明也看不上安慶緒,於是叛軍中就開始搞分裂,隨即史思明趁機殺掉了安慶緒,自己當上了僞燕的第三任皇帝。史思明很能打,手下兵力精銳,但同樣有很多人不服他,一年後,史朝義重演了安祿山的一幕,將老爹史思明也給幹掉了。

循環往復,父子相殘,而且是在這麼多短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兩次,這麼來回折騰,將叛軍的實力折騰沒了,士氣也沒了,覆滅也就成了時間問題。

如果叛軍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大家衆志成城,是很有可能推翻唐王朝的統治的,但在不停的內鬥和爭權奪利中,他們喪失了機會,便難以成就大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