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爲何還對抗不了安祿山的叛軍?

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爲何還對抗不了安祿山的叛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髮生於唐朝時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歷史上武力由強而弱的轉折點。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哥舒翰可以說是吐蕃的剋星,在其任職隴右節度副使之時,曾多次擊敗吐蕃的進攻,公元749年,哥舒翰帶兵成功攻下石堡城,雖說損失有些大,也算是大功一件。

守衛邊境安危的同時,哥舒翰屢立戰功,也成爲玄宗年間數一數二的名將。其下轄的隴右、河西的部隊,也成爲大唐戰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公元755年,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反叛,唐玄宗驚恐不已,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自然也成了抵禦叛軍的中流砥柱。理論上講,哥舒翰能力出衆,他的部隊戰力也不弱,卻在靈寶之戰被叛軍殺得大敗,他本人也被安祿山所俘,那麼,爲何哥舒翰打不過安祿山的叛軍呢?

楊國忠從中作梗,離散軍心,大軍和朝廷互相猜忌

在安祿山起兵前後,那個英明神武唐玄宗早就不見了,唐玄宗原本十分信任安祿山,在得知安祿山反叛後,一度也沒了主意。封常清、高仙芝隨即被派到戰場,這兩位也是大唐的名將,可惜唐軍承平日久、準備不足。加之臨時湊集的軍兵毫無戰力,面對叛軍的進攻,唐軍難以抵擋,戰敗後,便退守潼關。

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爲何還對抗不了安祿山的叛軍?

慌亂之中的唐玄宗,輕信了監軍邊令誠的讒言,在本是用人之際的危難時刻,唐玄宗下令殺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潼關是長安的最後一道屏障,沒有封常清和高仙芝,必定要有人頂替上來,哥舒翰自然成了最佳人選。

史料記載:

“翰至潼關,或勸翰曰:‘祿山阻兵,以誅楊國忠爲名,公若留兵三萬守關,悉以精銳回誅國忠,此漢挫七國之計也,公以爲何如?’翰心許之,未發。”

宰相楊國忠和哥舒翰本沒有矛盾,但哥舒翰犯了一個大錯。楊國忠是奸臣不假,也是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楊國忠仍左右着朝廷的對策和唐玄宗的判斷,一旦得罪了楊國忠,後果不堪設想。

是時,哥舒翰統兵二十萬鎮守潼關,有人給哥舒翰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讓哥舒翰留下三萬人守住潼關,率剩下的十幾萬兵力回去誅殺楊國忠。安祿山造反打的旗號就是清君側,殺掉奸臣楊國忠,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安祿山是要將唐王朝取而代之,殺楊國忠只是幌子。

哥舒翰同意了旁人的建議,但他並沒有真的這麼做,如果事情到此爲止也還好,可是這件事被人泄密,傳到了楊國忠的耳朵裏。楊國忠氣得咬牙切齒,隨後他上奏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儘快出兵討伐叛賊。

楊國忠本就是大奸臣一枚,在他心中,江山社稷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廢掉哥舒翰,保住自己的地位。

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爲何還對抗不了安祿山的叛軍? 第2張

作爲名將,哥舒翰很清楚,現在能否守住潼關都是個問題,如果倉促出關迎戰,八成無法取勝,甚至還會丟掉老本。可惜唐玄宗對楊國忠言聽計從,哥舒翰被夾在中間兩面爲難。

封常清、高仙芝的前車之鑑就擺在眼前,如果他不出戰,後方可能就要殺他,如果他出戰,失敗的機率很大。另外一個問題,朝廷和軍兵互不信任,主帥徘徊不定,楊國忠有意陷害哥舒翰。在楊國忠的影響下,唐玄宗也會懷疑哥舒翰,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唐軍難以齊心抗戰。

不論軍兵素質如何,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就是士氣和決心,此時的唐軍軍心渙散,和朝廷上下離心,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能出戰。

安祿山兵強馬壯,兵鋒銳不可當

安祿山很不簡單,從一介小兵,爬到了三鎮節度使的封疆大吏,這是絕對的實力,絕非偶然。河北地處邊境,常常要對外作戰,敵人主要奚族、契丹爲主,雖說唐軍承平日久,但安祿山所部一直有仗可打。

對比其他唐軍,安祿山的叛軍戰鬥力更強,另一方面,安祿山治軍甚嚴。在長時間的準備中,不僅兵馬齊備、糧草充足,在其籠絡下,三鎮的軍兵也大多成了安祿山的私人武裝,唯安祿山馬首是瞻。

起兵不久,叛軍便控制了河北,隨即安祿山派兵向西挺進,很快便攻下了洛陽、潼關,長安近在咫尺。哥舒翰所轄人馬,大多數是臨時拼湊,戰力不足,雖說有二十萬之衆,但對比安祿山的鐵騎還是有很大差距。

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有很多,而當時哥舒翰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要想取勝很難。而要想不敗相對容易,只要在潼關來個堅壁清野,即便安祿山兵強馬壯,一時間也奈何不了潼關的守軍。

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爲何還對抗不了安祿山的叛軍? 第3張

這就好比長平之戰後的白起,白起本想一鼓作氣攻滅趙國,可惜在范雎的操作下,秦國和趙、韓國和談了,這讓白起也無能爲力。數個月後,待趙國恢復部分元氣,秦昭襄王再次命白起出戰,而白起拒絕出戰。

作爲戰神般的存在,白起當然清楚,當時已經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趙軍同仇敵愾,並且聯合其諸侯國一同抗秦,而秦軍在長平之戰同樣損失慘重,所以此戰必敗。

哥舒翰的處境艱難,前狼後虎,打的話必敗無疑,不打將被後方盯死,他只能硬着頭皮出關迎戰。

哥舒翰狀態不佳,指揮失當

史料記載:

“翰好飲酒,頗恣聲色。至土門軍,入浴室,遘風疾,絕倒良久乃蘇。因入京,廢疾於家。”

在接手潼關守衛任務之前,哥舒翰已經中風有病,這跟哥舒翰的生活習慣有關,作爲大唐的頂級將領,其待遇也是相當不錯。所以哥舒翰常常不加節制地縱情聲色、飲酒作樂,隨即引發了風疾,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痛風。

疾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哥舒翰的判斷,使其得罪了楊國忠,在靈寶之戰中,哥舒翰還中了叛將崔乾佑的陷阱。在狹窄山道中遭遇伏擊,二十萬大軍被打得只剩下八千人,哥舒翰本人也被俘虜。

從到潼關駐守到靈寶之戰的失敗,哥舒翰一直不在狀態,判斷屢次失誤,這也是戰敗的原因之一。

直到被俘虜了,哥舒翰又犯迷糊了,竟然向安祿山跪地求饒:

“肉眼不識陛下,以至於此。陛下是撥亂之主,天命所歸。”

見一代名將跪倒在自己面前,安祿山相當受用,隨後哥舒翰被關了起來,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稱帝后,不久哥舒翰就被殺了。

一代名將,一戰折損二十萬軍隊,還落得個晚節不保的下場,嗚呼哀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