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到底是如何加深的?

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到底是如何加深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37年(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其間曾與高宗作《良馬對》。高宗問岳飛有無中意的馬匹,岳飛說以前有兩匹,後來死掉了。岳飛說:“良馬吃的草料、喝的水都比較多,但是對草料和水的要求都很高。寧願餓死,也不吃不清潔的草料,不喝不清潔的水。跑起來,一開始也不太快,跑了一百多裏之後會突然加速再跑二百里。解除鞍甲之後,一點也沒有疲勞的感覺,也不流汗,好像若無其事的樣子。這纔是良馬呀!而不良的馬,吃得不多,但是對草料和水的要求幾乎可以說飢不擇食,渴不擇飲。還未戴好馬鞍,就顯出急不可耐的樣子,剛跑了一百里地就氣喘吁吁立即躺到地上,一副要死的樣子。”岳飛以馬喻人,把自己比作良馬,希望高宗能夠給他儘可能多的兵馬,以便完成直搗黃龍府的大業。

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到底是如何加深的?

後來,岳飛官職也升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一日高宗把岳飛召至“寢閣”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準備將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餘人隸屬於岳飛。

岳飛見部隊行將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便親手寫成一道《乞出師札子》。岳飛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而且此時已不再提及迎還“二聖”或者“淵聖(宋欽宗)”之事,只將欽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高宗覽岳飛奏疏後,親賜御札嘉獎,都督府也將劉光世軍情況通報岳飛。撥劉光世軍與岳飛,似成定局,不意張浚和秦檜從中梗阻,高宗聽從張浚之議,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又下詔給岳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岳飛。張浚見了岳飛,撇開歸劉軍與岳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岳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

眼見擴軍無望,岳飛乘船溯江西上。但他沒有直接回到鄂州軍營,而是先到了廬山東林寺。岳飛心中有怨怒,於是給朝廷寫了一道奏疏。藉口與宰相張浚議事不合,請求解除兵權,留在廬山,爲母親服完剩餘的喪期。

高宗收到岳飛要求解除軍職的奏疏後,勃然大怒,此前對岳飛的好感煙消雲散。他認爲岳飛簡直是膽大包天,竟敢挑戰自己的權威,實在是大不敬。好在時任左司諫的陳公輔認爲岳飛忠義,有此反常行爲,原因應該與合併劉光世軍隊沒有成功有關。

高宗權衡利害得失後,爲了南宋江山不得不用岳飛掌軍。他拒絕了張浚收岳飛兵柄的建議,封還了岳飛的辭職奏札,不準岳飛“求閒自便”。

高宗封還了岳飛的奏疏後,在廬山上的岳飛仍然不願意返回鄂州軍營,又給高宗上了第二道奏疏,奏疏中不再提及與張浚議論不合,只提繼續爲母親服喪。高宗又封還了岳飛的奏疏,另外寫了一道御札給岳飛,一方面感嘆岳飛的孝心,另一方面表彰岳飛一向忠君愛國的行爲,希望他率領岳家軍前往兩淮,防範僞齊軍隊的侵犯。

岳飛接到第二封御札後,還是不願如高宗所安排的前去商討戰事,又給高宗寫了第三道奏疏,竭力辯白自己一向的志向是收復東京,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野心和私利。

高宗第三次封還了岳飛的奏疏,又寫了一道御札給岳飛,一方面肯定其奏疏中的辯白,另一方面再次督促他前去見張浚,最後特別寫明讓岳飛不要再上奏。話已至此,已經讓岳飛無話可說,無路可退。

隨後,高宗命令鄂州宣撫使司的參議官李若虛和統制王貴,火速到廬山督促岳飛趕快回到鄂州軍營。否則,李若虛和王貴將被軍法處置。

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到底是如何加深的? 第2張

李若虛和王貴二人晝夜兼程,來到廬山東林寺。見岳飛後,再三苦勸,但岳飛仍不肯出山。

見此情景,李若虛指着鼻子罵岳飛:“你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不聽朝廷的指示,無論對你、對你的家庭、對岳家軍、對國家,都絕對不是好事,朝廷一定會產生你到底想幹什麼的疑問。況且你原來就是河北一個農夫,熬到現在這個份兒上,真是天大的造化,你應該珍惜這份榮譽。況且你再不出來,我們兩個將被軍法從事,你難道眼睜睜地看着我們被軍法從事嗎?”

岳飛被迫無奈,只得回朝向高宗謝罪。高宗不陰不陽地說:“朕不怒卿。如果發怒,太祖皇帝所謂唯有寶劍!”

岳飛和高宗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逐漸加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