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洪承疇:名節不保爲貳臣,宣力東南有勳績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乾隆皇帝爲了加強封建統治,強調忠君思想,命令國史館把明清之際投降清朝的大臣們,編成了一部《貳臣傳》。乾隆本意是要鞭撻明朝降官降將的變節行徑,讓後人吸取教訓,保持名節。但需要注意的,在《貳臣傳》中,乾隆又專門提出對洪承疇應該給予原諒,不必深究。原話是:

“洪承疇身爲明代高官,李永芳曾乘障守邊,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爲之諱。然其後洪承疇宣力東南,頗樹勞伐,李永芳亦屢立戰功,勳績併爲昭著,雖不克終於剩國,實能效忠於本朝。昔戰國豫讓,後事智伯,卒伸國士之報,後之人無不諒其心而稱其義,於洪承疇等又何深譏焉。”

既是貳臣又深得乾隆認可,看來對於洪承疇降這樣一個名節不保,但又有功於國家的人,確實需要仔細地品味了!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洪承疇,字彥演,號亭九,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天啓時,升任浙江提學道,遷布政使參議,擢陝西督糧參政。崇禎初,陝西農民起義蜂起,洪承疇的軍事才能得以顯露。

崇禎二年(1629年)初,時任督糧道參政的洪承疇,與撫院中軍李滿、倉屯都司艾穆等共同擊敗農民軍。當年四月,王左桂等部又攻打衢州,洪承疇會合官軍鄉勇,再次擊潰農民軍。此兩戰下來,崇禎認爲洪承疇能打仗,升其爲延綏巡撫。

洪承疇靠鎮壓農民軍起家,崇禎四年(1631年)取代楊鶴任陝西三邊總督,成爲農民軍的勁敵。此後數年,洪屢立戰功,於崇禎七年(1634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河南、山西、陝西、四川、湖北、湖南軍務,爲當時戰場最高指揮官。

崇禎九年(1636年),洪承疇於渭南、臨潼連敗李自成,闖王高迎祥爲明將孫傳庭俘虜殺害。李自成被推爲闖王,與明軍連戰不勝,率衆由陝西入四川堅持戰鬥。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從四川轉戰陝西,洪承疇令總兵曹變蛟於潼關南原設伏,大敗李自成,義軍損失慘重,李自成以18騎避走商洛山中,農民起義進入低潮時期。

崇禎十二年(1639年),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以抵禦關外清軍的進攻。這年冬天,皇太極派兵攻打錦州和寧遠,後來集中兵力圍困錦州,勢在必得。

錦州守將祖大壽連章告急,洪承疇出山海關駐寧遠考察戰況後,上疏請求調宣府、大同諸鎮兵,保證供應15萬軍隊一年的糧食,方可出關作戰。崇禎十四年三月,調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所轄明軍,與玉田總兵曹變蛟、薊州總兵白廣恩、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山海關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等軍隊會合,共計兵13萬、馬4萬,統歸洪承疇指揮,以解錦州之圍,確保明構築的寧、錦防線。

洪承疇出關後,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的策略,屢獲勝利。然而明朝因兵多籌餉困難,加上農民軍造成的威脅,崇禎便令洪承疇速戰速決。結果中了清軍的埋伏,死亡五萬多人,洪承疇等人坐困松山城中,於次年二月被俘。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第2張

洪承疇是明朝在戰場上被俘的最高級官員,且富有政治軍事才能,皇太極不惜手段採取招降措施。關於招降洪承疇這一歷史細節,野史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描寫,又是范文程苦苦勸說,又是莊妃(即後來的孝莊皇后)施展美人計等等。

至於種種故事編排是否翔實可信,這裏不多作說明,結局就是洪承疇降清了。歸順後,皇太極將洪承疇編入漢軍鑲黃旗,暫時沒有給他任命官職,但凡是有大祭祀、宴會,必會親隨,還賜給房屋、莊田、美女、男女有差,經常設宴賞賜衣物給他。

清軍入關前,洪承疇沒有擔當具體職務,這恰恰說明他是至關重要的帥才,所以才遲遲沒有任命。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爾袞採納范文程的提議,統率清軍逐鹿中原,洪承疇乘時而起,清朝爲需而用。他從此愈來愈發揮重要作用。

四月十三日,清軍行至遼河,獲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吊死煤山的消息。多爾袞當即向隨軍的洪承疇徵詢下一步行動方略。他首先爲多爾袞鼓勵說:“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寇可一戰而除,宇內可計日而定矣。”

然後指出,加強紀律是清軍取得勝利的保障:“今宜先遣官宣佈王令,示以此行特掃除亂逆,期於滅賊,有抗拒者必加誅戮,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之意。仍佈告各府州縣,有開門歸降者,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

接着,洪承疇又分析對手李自成農民軍的弱點: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起義軍現得京城,財足志驕,已無固志。根據這種情況,他提出了清軍應採取的戰術:“今宜計道里,限時日,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前。”

最後,洪承疇告誡多爾袞:“流寇十餘年來,用兵已久,雖不能與大軍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漢兵輕視之也。”

洪承疇原爲明朝統治集團的干將,與農民軍打過多許多仗,他的意見可謂舉足輕重。多爾袞爲首的滿族貴族集團受到鼓舞,更加堅定了他們入關奪取全國政權的信心。其後的山海關戰役,李自成果如洪承疇預料的那樣,放棄北京西撤。

多爾袞入北京,即命洪承疇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原銜,入內院佐理機務。他與原明大學士馮銓建議恢復明朝的內閣制度,爲多爾袞採納。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第3張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軍渡過長江佔領南京,消滅了弘光政權,清朝天下大定,向全國各地強制推行剃髮令,引起江南地區廣大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

閏六月,洪承疇被派駐江寧,命以內院大學士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地方,並以順治帝的名義給洪承疇發了一道敕諭,他的主要任務有三項:一約束滿漢官兵,二安集歸順百姓,三消滅各地義兵。

洪承疇到江寧後,採取恩威並用、剿撫兼施的手段來穩定清朝的統治。至順治四年(1647年)底,洪承疇因請假回鄉料理喪事時,東南沿海的抗清鬥爭已大爲減弱。次年四月,洪承疇回京,仍以內院大學士處理政務。可以看出,清廷對他是極度信任的。

順治四年,大西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軍率領下,佔領雲南,貴州及其周圍的四川、廣西部分地區,以雲貴爲中心重建農民軍政權,四將軍同時稱王,而尊孫可望爲“國主”。

順治九年(1652年),大西軍領導人在實現與南明永曆政權的聯合抗清後,決定出師北伐。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定國率領,共八萬多人,取道貴州,經湖南攻打廣東、廣西;另一路由劉文秀率領,共六萬多人,由雲南東部出四川、下重慶、取成都,目的是拿下關中。主帥孫可望由雲南赴貴州,居中策應指揮。

這兩路大軍進展順利,大西軍於九月佔領廣西全境,並攻入湖南,連下衡州、連州、長沙、常德、嶽州等城,出兵七個月,復州郡十六,闢地三千里。是年底,清朝派敬謹親王尼堪率兵十餘萬攻打長沙,大西軍主動後撤,在衡州設伏,陣斬尼堪,天下震動。

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廷起用洪承疇主持南方戰事,委以全權。順治帝在召見洪承疇時說:“朕遍察廷臣,惟你堪當此任,茲特命卿經略湖廣、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巡撫、提督、總兵以下,聽你節制,兵馬糧餉聽你調發,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副將以下,有違命者,聽從軍法從事。”

洪承疇出師,正值大西軍孫可望與李定國內訌,時機極爲有利。順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國率軍奔至貴州安隆,迎永曆帝赴昆明。孫可望在貴州,以“清君側”爲名,於第二年發兵十幾萬攻打昆明。由於孫可望的部將陣前倒戈,李定國軍大勝,孫可望到長沙投降了洪承疇。

洪承疇爲什麼會名節不保?他做了什麼事情 第4張

不久,洪承疇調吳三桂自從四川,卓布泰自廣西攻取貴州。清軍佔領之後,順治帝令信郡王多尼爲安遠大將軍,率八旗勁旅至貴州,與四川、廣西的清軍分三路進攻雲南,李定國大敗,永曆帝則逃到緬甸。

順治十六年(1659年)三月十六日,洪承疇抵達雲南,認爲雲南險遠,上疏建議以王公鎮守,清廷於是命吳三桂鎮守雲南。洪承疇又以雲南氣候惡劣,主張暫停進兵,也被採納。

同年十月,洪承疇以眼疾請求退休,順治帝在批准他的諭旨中稱:“卿久任巖疆,勞績茂著,今滇黔初闢,正資彈壓料理。覽奏目昏衰老,特准解任,回京條理。”洪承疇抵達北京不久,順治帝病逝,年僅八歲的康熙帝即位。

洪承疇再次懇請退休,清廷同意。經部議,予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世職。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死於北京家中,享年73歲。

洪承疇的一生,明顯地分爲兩個階段。前半生在明朝,鎮壓農民起義,後與清軍作戰失敗被俘,皆不應肯定。後半生投降清朝,爲清朝征服東南和西南出謀劃策,效力行間,其中鎮壓人民抗清和農民軍餘部,確實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破壞。

但從清朝勢力日趨強盛,實際成爲全中國新的統治者,並迅速完成對全國的統一來看,洪承疇審時度勢,發揮自己的才能,所做出的努力,於社會進步有利,這一點應該予以積極評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