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崇禎其實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人都說他不好,也有的人說他是有自己的方法的,但是就是爭議非常大,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小編就非常的不明白,話說這個崇禎皇帝好像有設壇祭奠“洪承疇”,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不妨就着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祕看看吧!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當時在崇禎皇帝的危局中,洪承疇堪稱是擎天白玉住。崇禎皇帝對洪承疇極爲看重,認爲遼東兵敗如山倒,洪承疇這樣的重臣是不會生還的,便痛苦的設壇祭奠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公元1593年,洪承疇出生於福建泉州。母親傅氏孃家是員外,算得上大家閨秀,又很是聰慧,頗知詩禮,教子極嚴。

洪承疇繼承了母親的聰明基因,又得母親的嚴格要求,學業極佳。11歲時因家境不好,洪承疇輟學,在家裏幫母親做豆乾生意。然而學館先生有感於洪承疇的聰明好學,讓他免費入學館學習,重拾學業。

洪承疇確實天賦異稟,1615年中鄉試,1616年中進士。中進士後,在刑部任職了6年。1622年升爲浙江提學僉事,1624年升任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1627年升任陝西督糧參政。

1628年,陝西爆發了農民起義。

一心做有爲之君的崇禎皇帝,一直勤勤懇懇。爲省錢,連肉都捨不得吃,衣服也是穿舊的。縱使如此,大明帝國的頹勢卻依然如故。因富豪權貴們抗稅,國庫依然空虛,總是捉襟見肘。

朝堂上道貌岸然的大臣們打着“孔聖人”的道德大旗,行黨爭、謀私之實。世風日下,真正憂國憂民的實幹家很少。

崇禎皇帝和朝堂諸臣都知道陝西的災情,國庫卻拿不出賑災錢糧。朝堂上,也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於是在飢餓放驅使下,農民起義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拾。腐敗的政府軍,打不過餓紅眼珠子的災民,一敗再敗。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第2張

1629年,義軍圍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身邊沒有武將可用,就讓洪承疇出戰。

洪承疇於是領兵出戰,在征戰中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洪承疇治軍嚴謹、長於謀略、心狠手辣又敢打敢拼。洪承疇一戰便斬殺義軍300多人,解除韓城的危局。因此洪承疇得到了楊鶴的倚重,被派出去四處剿殺義軍。

義軍原本都是饑民,是因爲沒有吃的才被迫造反尋找活路,算起來也有情可原。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朝廷不願多造殺孽。所以朝廷給楊鶴的命令是“邊剿邊撫”,只求穩定局勢即可。

洪承疇處世已久,深知朝廷拿不出來賑災的錢糧。而沒有錢糧的安撫,饑民遲早還是要反的。所以洪承疇把朝廷的命令置之不理,把“邊剿邊撫”爲“先剿後撫”。

洪承疇對待義軍就一個字,“殺”。抓到義軍殺掉,義軍主動投降也殺掉,甚至洪承疇突破道德底限誘降義軍,然後再行殺掉。在災民義軍的滾滾人頭中,洪承疇的能臣幹臣之名卻聞達於朝堂。

儘管洪承疇的手段狠毒,卻立杆見影,能有效的遏制陝西局勢惡化。崇禎皇帝對洪承疇的表現欣喜不已,終於有一個爲國分憂的實幹家出現了。

1631年,楊鶴被罷官下獄,洪承疇繼承其職,繼續鎮壓起義軍。朝廷對洪承疇的任命,其實是變相同意了洪承疇的“先剿後撫”。此後的兩年中,洪承疇的威名日盛,所到之處義軍都被打敗。

1634年,崇禎皇帝見其他人鎮壓起義軍不力,而洪承疇處處建功。就把鎮壓起義軍的大權交給了洪承疇,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就這樣,洪承疇成了政府軍的“總司令”。

洪承疇果然沒有讓崇禎皇帝失望,他的鎮壓卓有成效,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和力度逐漸下降。1639年,洪承疇在潼關設伏,重創李自成部。李自成部死戰突圍後 ,僅餘18騎逃入商洛山。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第3張

李自成兵敗後,農民起義遭受打擊,幾乎銷聲匿跡了。崇禎皇帝以爲中原局勢已定,就急忙把帝國最能打的名將――洪承疇派往遼東前線,主持與滿清的戰事。

明朝那麼多人才,皇帝眼裏只有洪承疇一人,足見對洪承疇的倚重。也許皇帝覺得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不夠優秀,洪承疇纔是名將之才。

1639年,洪承疇帶着陝軍到達遼東前線。1640年,洪承疇帥明軍與皇太極的滿清主力展開鬆錦會戰。雙方各自投入十數萬的兵力,規模相差無幾。

洪承疇下轄八個總兵:吳三桂部、王廷臣部、馬科部、王樸部、曹變蛟部、白廣恩部、唐通部、楊國柱部,計馬步軍14萬。就兵力而論,明軍略佔優勢,武器裝備的優勢更大。然而,洪承疇清醒的認識到明軍其實是弱於清軍的。

明軍內部派系林立,互相扯肘。洪承疇能如臂使指般指揮的,只有自己帶來的陝軍 ,而對手皇太極的十數萬大軍則衆志成城。

所以洪承疇一面竭力維持內部團結,一面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的戰法。就當時的客觀事實而言,洪承疇這樣做是對的。

1641年,明軍抵達松山附近與清軍交戰,在乳峯山大戰,殺傷大量清軍,最後清軍失利。

獲勝後,洪承疇立即上表,爲出戰的吳三桂請功。說吳三桂“英略獨擅”,“以廉勇振飭遼兵。”洪承疇爲團結別人而不說自己的功績,只爲他人請功,這是很難得的。不得不說,洪承疇是很有名將之風的。

首戰順利,然而洪承疇不敢冒進,駐兵不前以待時機。可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軍餉不足爲由,爲主速戰速決。有焦慮症患者之稱的崇禎皇帝,也犯了急躁病。催促洪承疇“刻期進兵”,並派使者監督進兵事宜。《孫子兵法》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崇禎皇帝在後方遙控前線的操作,犯了兵家大忌。

洪承疇在皇帝的命令面前,雖知結果難料也只得硬着頭皮進兵。皇太極得知明軍進兵後,不顧正在嚴重的流鼻血,帥援兵晝夜兼行,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前線,切斷了明軍的後路。

清軍生長於遼東,比明軍更得地利。清軍突襲塔山,趁着落潮奪取明軍囤積在筆架山的糧草。明軍失去了糧草,只好回寧遠就食。

明軍在回寧遠時,內部派系不和的劣勢再現。大同總兵王樸帥兵怕留下斷後,先行帶兵而逃。引發了明軍各部的恐慌性撤退,互相踐踏,爭奪道路。吳三桂等人逃入杏山,馬科等人逃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不成,只好困守松山。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第4張

清軍以重兵圍困松山。洪承疇在堅守約一年後,因松山副將降清而兵敗被俘。洪承疇原本是要絕食殉國的,因擋不住滿清的心理攻勢而投降了清朝。

鬆錦之戰大敗,洪承疇被俘的消息傳入北京,崇禎皇帝痛苦不已。崇禎皇帝覺得洪承疇這樣的重臣,定然會以身殉國,是不會生還的,便設祭壇祭奠。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洪承疇居然沒死,還降了滿清。洪承疇投降的消息傳入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祭奠還未結束。不知道崇禎皇帝得有多尷尬,“朕都祭奠你了,你還投降,讓我的臉往哪裏擱呢?”

然而,比崇禎皇帝更尷尬的是洪承疇本人。洪承疇投降後,卻至死都活在難堪之中。

滿清貴族早已經漢化,深受儒家“忠孝”思想的薰陶。見洪承疇這樣的大儒、明朝重臣還投降,對他無比的鄙夷。儘管後來,洪承疇對滿清做了很大的貢獻,滿清朝廷始終都是防範他,不肯重用。

洪承疇投降滿清,輔佐滿清入關的消息傳入家鄉,家鄉人對洪承疇無不引以爲恥。

崇禎爲什麼要設壇祭奠洪承疇?崇禎眼裏爲什麼只有洪承疇? 第5張

洪承疇在泉州老家建造了府邸,完工時沒一個親友上門道賀。洪承疇的弟弟和母親對有這樣的家人感到羞恥,感覺無顏見人。

洪承疇的弟弟和母親與他劃清界限,發誓“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終日住在船上,隱居不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