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太極費盡心思招降洪承疇,他爲清朝貢獻了什麼?

皇太極費盡心思招降洪承疇,他爲清朝貢獻了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於萬曆年間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疇,無疑是晚明的一個知名人物。無論是爲明臣還是仕清期間,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洪承疇少年時叫賣豆乾爲生,但是他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學習異常用功。洪承疇二十三歲中舉,次年又高中進士,從此踏上仕途。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陝北農民起義軍進攻韓城(今陝西渭南韓城)。時任陝西督糧參政的洪承疇臨危受命,領兵救援。結果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自此之後洪承疇一發不可收拾,正式棄文從武,在剿滅農民起義軍上大顯身手。一路因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由於多次擊敗義軍,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爲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之一。

皇太極費盡心思招降洪承疇,他爲清朝貢獻了什麼?

與明末另一號稱“常勝”的名將左良玉不同,左良玉的勝蹟基本都是在張獻忠身上取得的,對李自成則屢戰屢敗。而洪承疇對李、張皆是勝多負少,含金量顯然更高。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底清兵南下,名將盧象升陣亡,九月洪承疇被抽調至錦寧防線阻御清兵。因崇禎一味盲目催戰,洪承疇兵敗被俘。

一開始洪承疇報一死之心,對皇太極的招降絕食對抗。

皇太極派范文程、張存仁等漢人大臣輪番苦勸,洪承疇始終不屈,爲此皇太極十分焦慮,食不甘味。據傳說孝莊皇后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苦口婆心,甘辭厚利,更“以壺承其脣”,一口一口給他灌下蔘湯,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重新進食,不幾日便投到清廷帳下。此事件在民間廣爲流傳,後世也有美人計等多種演繹,但詳細記載終不見正史,真實情形惟有孝莊和洪承疇當事二人自知矣。

不管洪承疇有沒有給皇太極戴綠帽子,反正他最終是降清了。

皇太極對洪承疇可謂恩榮禮厚。但是直到皇太極駕崩,除諮詢外,一直沒有實授洪承疇任何官職,僅命其隸鑲黃旗的包衣牛錄(就是賞給洪承疇旗人身份和待遇)。

其實滿清很快就從洪承疇那裏得到了回報。公元1643年八月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清寧宮,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乃稱攝政王。皇太極倒死在了崇禎前頭。

次年李自成自西安起兵進攻北京,滿清各旗鼓譟南下入關。但是多爾袞預料李自成不會十分順利,尤其是在居庸關必有一番惡戰。然而洪承疇則斷言,“沿途各總兵官早不足峙,闖賊必定一鼓而定。”

之後多爾袞又猜想崇禎會調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赴京勤王,北京不會輕易被李自成攻破。

皇太極費盡心思招降洪承疇,他爲清朝貢獻了什麼? 第2張

結果洪承疇再次給出“神預測”,“不待吳三桂趕到,北京已失於流賊。” 多爾袞依照洪承疇的推測提前準備兵力開拔到山海關外,而最終的結果又被洪承疇說中。而清軍也因此搶佔了先機,並將李自成打得大敗。皇太極大爲歎服,繼續問計於洪。

洪承疇內心深恨李自成,乃獻計“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進”,直趨北京。

李自成迅速腐化的義軍無力抗拒清兵鐵騎,他亦無心久戰。於是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後李自成便放棄北京,向大本營西安撤退。

洪承疇及時爲多爾袞分析了眼前形勢:大順政權掌控着整個西北和山西、河南、湖廣的部分地區,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正在全面收取四川的最後進程中,大明剩餘勢力仍統治着整個南部中國。洪承疇表明,當前清的主要對手只有李自成,江南和張獻忠不足爲慮。

不料當年八月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清寧宮,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乃稱攝政王。

第二年,多爾袞擁立福臨在北京正式稱帝代明建立大清國。隨後多爾袞依洪承疇方略,集中兵力首先對付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隨着李自成連戰連敗退入山陝之後,原明朝降官降將紛紛反叛降清。應該說在這一過程中,洪承疇在明舊臣之中的影響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洪承疇在滿清受到的重用與信任,也給明舊臣起到了“正面示範效應”。

而且洪承疇憑藉和農民軍交戰多年的經驗,多次準確捕捉戰機,經常向多爾袞提出極富預見性的軍事建議。多爾袞自洪承疇精準預判李自成必不敢冒潼關失守之險貿然直接退向潼關而是會先向河南迂迴撤退以作喘息後,就對洪承疇的意見更加重視,而洪承疇則向多爾袞進獻了最絕的一計。就是分兵三路,一路在河南追擊捕捉李自成主力,爭取野戰予以聚殲;一路自山西直撲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另一路進攻陝北門戶潼關,一旦得手,則李自成歸陝無門,只有向東南流竄。

不得不說這一計着實打中了李自成的七寸。多爾袞依計行事,派豫親王多鐸率軍進攻潼關;英親王阿濟格、率領降將吳三桂、尚可喜經大同、榆林、延安南下取西安;而他自己率近二十萬人馬掃蕩河南搜索李自成。

戰局果如洪承疇所料,李自成丟失潼關後不能西去被迫轉戰襄樊地區。僅至次年五月,李自成即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當地地主武裝襲擊身亡,大順政權隨之瓦解。

但是李自成餘部仍有30餘萬之衆,在李過李來亨父子率領下歸順南京小明朝,繼續抗清達十餘年。

大順垮臺後,清軍的軍事優勢已經是碾壓級的,洪承疇也不大情願親自參與消滅南京殘存的明政權,於是漸漸向幕後轉移。

按照多爾袞的意思,年幼的順治帝福臨按洪承疇在明朝的職銜一模一樣地封洪承疇爲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祕書院大學士, 成爲清朝首位漢人宰相。不過當時清官制尚屬草創,內院這個機構壓根就只有個空名。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多鐸率師攻佔南京,多爾袞下的“剃頭令”(據說是孫之獬建議的)在江南引發廣泛的激烈反抗。多爾袞再次打出了洪承疇這張牌,命他取代多鐸爲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敕賜便宜行事。

洪承疇深曉民心向背,首先着力約束清軍遇到抵抗後報復性屠戮平民的野蠻行徑,明確“以撫爲主”的策略,對民衆“收心爲先”;對官吏“以安爲上”,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抵抗。

可以清楚地看出,洪承疇降清對於滿清來說好比官渡之戰中曹操得到許攸。

首先洪承疇在明朝官員之中很有影響力,他的投降對明朝上下心理上震動很大,按古時候的習慣這叫做代表了“天命所歸,人心所向”。這是其一。

洪承疇督撫遼東前“剿賊多年”,深知李自成等農民軍的底細和作戰習慣,往往能料敵先機,使清軍迅速取得了戰略優勢,包括後來平定四川和江南,可以說正是洪承疇的高籌碩畫,大大加快了清軍擊敗各路割據政權軍事抵抗的整體進程。這是其二。

洪承疇不同於多爾袞等滿清貴族,甚至不能用野蠻粗暴的手段強行壓制中原民衆,他推行的安民政策,使得生產得以恢復,民心得以歸附,社會得以穩定。

皇太極爲洪承疇下的功夫,花的心思,洪承疇都數倍回報給了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