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高宗宰相趙鼎山谷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鼎

宋高宗宰相趙鼎山谷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鎮,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東北(今屬山西聞喜禮元鎮阜底村)人。宋高宗時政治家、名相、詞人。

趙鼎早孤,由母樊氏撫養成人。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累官河南洛陽令。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籤書樞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紹興年間幾度爲相,後因反對和議,爲秦檜所構陷,罷相,出知泉州。尋謫居興化軍,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陽軍。

趙鼎在吉陽三年,知秦檜必欲殺己,自書銘旌曰: “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時,贈太傅、豐國公,諡忠簡。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鼎被稱爲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爲南宋四名臣。趙鼎善文、詩、詞。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詞》等。

宋高宗宰相趙鼎山谷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鼎

歷史如何評價趙鼎

趙構:① 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 ② 朕每聞前朝忠諫之臣,恨不之識,今於卿見之。 ③ 近將士致勇爭先,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 ④ 趙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興,可謂宗社之幸也。 ⑤ 趙鼎兩爲相,於國有大功,再贊親征皆能決勝,又鎮撫建康,迴鑾無患,他人所不及也。

韓世忠:趙丞相真敢爲者。

秦檜:此老倔強猶昔。

胡銓:以身去國故求死,抗議犯顏今獨難。閣下大書三姓在,海南惟見兩翁還。一丘孤冢寄窮島,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慳一老,中原何日復三關?

龔茂良:中興名相如趙鼎,勳臣如韓世忠,皆未有諡,如朝廷舉行,亦足少慰忠義之心。

楊萬里: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

宇文價:智慮湛明,學識醇固。北邊受敵,力贊親征。國本未正,建萬世之長策。望實高劭,斯民具瞻。

朱熹:① 看他做來做去,亦只是王茂弘規摹。當時廟論大概亦主和議。按,王庶乞免籤書和議文字劄貼黃雲:"契勘臣前項所上章奏,及與王論議,實有妨嫌。今若不自陳稟,則又如趙鼎劉大中輩首鼠兩端,於陛下國事何益!"使當國久,未必不出於和。但就和上,卻須有些計較。如歲幣、稱呼、疆土之類,不至一一聽命如秦會之樣,草草地和了。後來秦沒意智,乃以'不合沮撓和議'爲詞,貶之,卻十分送個好題目與他。[5] ②意思好,又孜孜汲引善類,但其行事亦有不強人意處。如自平江再都建康,張德遠極費調護,已自定疊了。只因酈瓊叛去,德遠罷相,趙公再入,憂虞過計,遂決還都臨安之策。一夜起發,自是不復都金陵矣。③趙丞相亦自主和議,但爭河北數州,及不肯屈膝數項禮數爾。至秦丞相,便都不與爭。趙丞相是西人,人皆望其有所成就,不知他倒都不進前!方子錄雲:“趙元鎮亦只欲和。但秦檜既擔當了,元鎮卻落得美名”。[5] ④趙丞相,中興名臣一人而已,然當時不滿人意處亦多。且如好伊洛之學,又不大段理會得,故皆爲人以是欺之。⑤趙丞相收拾得些人材然亦雜,如喻子才之徒亦預焉也。

陸游:嗚呼!不可謂偉人乎?

辛棄疾:佐國元勳,忠簡一人。

脫脫:夫謀國用兵之道,有及時乘銳而可以立功者,有養威持重而後能有爲者,二者之設施不同,其爲忠一而已...及趙鼎爲相,則南北之勢成矣。兩敵之相持,非有灼然可乘之釁,則養吾力以俟時,否則,徒取危困之辱。故鼎之爲國,專以固本爲先,根本固而後敵可圖、讎可復,此鼎之心也。惜乎一見忌於秦檜,斥逐遠徙,卒齎其志而亡,君子所尤痛心也。竊嘗論澤、鼎之終而益有感焉。澤之易簀也,猶連呼“渡河”者三;而鼎自題其銘旌,有“氣作山河壯本朝”之語。何二臣之愛君憂國,雖處死生禍變之際,而猶不渝若是!而高宗惑於憸邪之口,乍任乍黜,所謂“善善而不能用”,千載而下,忠臣義士猶爲之撫卷扼腕,國之不競,有以哉!

王佐:身騎箕尾壯山河,氣作中原勝概多。立贊建康開左纛,左揮羯虜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萬口莫如國是何?直待崖州滄海涸,英雄遺恨始消磨。

王世貞:吾嘗取宋南渡以後之才,而合晉南渡以後之才,比之大約謂宋略不如晉,止是緣餙儒術可觀耳,緣餙儒術其可觀者在此,其沒世不振亦在此,又謂趙元鎮可比吾家始興(王導) ,然不如始興巧,而善收採物情,其和平練事足相當,弱亦稱是。

宋高宗宰相趙鼎山谷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鼎 第2張

王夫之:張浚、趙鼎力主戰者,而首施兩端,前卻無定,抑不敢昌言和議之非。

林時對:國之任相,猶室之任棟;用匪其材,鮮不顛覆。雖雲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然轉亡爲存、圖危於安,不乏斡旋補救之術。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古來旁求爰立、或取諸夢卜、或起自屠釣,鹹能光復啓宇,祀夏配天...即東晉偏安用謝安石、桓玄叔,遂延典午之祚。北宋南渡,用李伯紀、趙元鎮、再奠藝祖之基。國以一人興,豈不誠然哉!

全祖望:中興二相,豐國趙公嘗從邵子文遊,魏國張公嘗從譙天授遊。豐公所得淺,而魏公則惑於禪宗,然伊洛之學從此得昌。

嵇震:臨江決勝阻投鞭,靖獻孤忠誓補天。和議君臣甘一德,中興元老死窮邊。山河壯氣存華表,風雨荒祠泣杜鵑。橐筆偶來炎徽外,一回憑弔一潸然。

蔡東藩:① 得趙鼎、張浚爲相,得岳飛、韓世忠爲將,此正天子高宗以恢復之機,令其北向以圖中原,不致終淪江左也。②將相和則士心附,此古今不易之至言。趙鼎、張浚爲左右相,鼎居內,實握相權,浚居外,相而兼將者也。觀劉豫之分道入寇,而鼎、浚二人,內外同心,因得奏績,此非將相二人和衷之效乎?厥後以呂祉之讒間,即至成隙,鼎固失之,而浚亦未爲得也...要之私心一起,無事可成,鼎與浚爲宋良臣,猶蹈此失,此宋之所以終南也。

《歷代羣英歌》:① 張浚經略有方,趙鼎力真宰相。② 趙鼎秉衡朝士賀,魏公堂軸衆心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