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楊修是什麼樣的人? 楊修的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楊修是什麼樣的人? 楊修的生平簡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真正的楊修

在《三國演義》和京劇《曹操與楊修》中,楊修之死的原因均歸結於“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三國演義裏面提到楊修犯了六次“忌”;第一次是“門”內加“活”爲“闊”事件;第二次是“一合酥”事件;第三次是揭穿曹操夢中殺人事件;第四次是楊修告太子曹丕與朝歌長吳質祕密往來事件;第五次是曹操想試一試曹丕、曹植的才幹,楊修教曹植“立斬門吏”事件;第六次是楊修爲曹植作“答教”事件。在京劇《曹操與楊修》中提到了曹操對楊修的殺三次、又放三次;第一次是殺孔聞岱時,有意殺楊修而未殺;第二次是曹操假借夢中殺人,被楊修點破,有意殺楊修而未殺;第三次是踏雪巡營,曹操爲楊修牽馬墜鐙,有意殺楊修而未殺。最後都是因爲“雞肋”事件,將楊修殺死。

這些都是藝術創作的結果,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修到底是怎樣的?楊修之死真的是因爲“恃才放曠”嗎?通過查閱有關歷史資料,筆者得出的結論是:1、歷史上楊修非常有才幹,但是絕非“恃才放曠”之人;2、楊修之死是魏王朝政治鬥爭的犧牲品;3、羅貫中誤導了後來的讀者。

楊修,字德祖,漢末文學家,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9年,卒時方34歲。楊修生前的文學成和地位是很高的,他一生著作頗豐,不過由於遺失而導致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致使後人所知甚少。

歷史上的楊修是什麼樣的人? 楊修的生平簡介

楊修生於官宦世家,楊家幾代人都是漢朝大官,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後漢書·楊震列傳》中評論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爲東京名族”。“太尉”在漢代是管理全國軍政的要員,從楊修的高祖到他的父親,出了四個太尉,很厲害!那麼,這麼厲害的官宦世家對於後代的教育和培養不可能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一定會傳授很多爲人和爲官的規則。楊修如此聰明,從小耳濡目染,長輩言傳身教,要說他不懂得官場的規矩,要說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練達,顯然是不可能的。

筆者注意到《後漢書·楊震列傳》(裴注引《典略》)裏面的一段文字:

“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

這段文字的第一句話說的是:楊修字德祖,他是太尉楊彪的兒子,他爲人謙恭而且博學多才。請注意,這裏對於楊修的評價用到了“謙恭”二字,說明楊修還是很謙虛謹慎的,這和《三國演義》裏面描述的“恃才放曠”反差很大!

第二句說的是:建安年中,楊修因爲孝順而且廉潔被舉薦,任命官職爲郎中,曹丞相請他代理倉曹屬主簿(相當於後勤處的處長),主管兵馬糧草。“舉孝廉”是漢代做官的一種制度,是漢代“察舉制”的一種,和西方國家的選舉制有點相似,不同的是西方選舉是當地選、當地任職,漢朝是通過選舉“孝廉”統一獲取入仕資格,再由朝廷具體分配官職。這就要求獲取資格者要憑德識在一定地區範圍內出名,然後地方官才能把他舉薦出來,所以已經帶有一點民主的味道,比科舉制度要好。

從第二句話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一是楊修因爲孝順而且廉潔曾經在某個地區有很好的名聲,這在現代也是需要有點“做秀”和“炒作”能力的,至少說明楊修很會做人,大家纔會推薦他;二是曹操是欣賞楊修的,不然不會將主管兵馬糧草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理。

那麼楊修擔任倉曹屬主簿一職的表現怎樣呢?第三句話就是答案:當時正是軍隊和國家的多事之秋,楊修(在倉曹主簿的位子上)是份內、份外的事都很熟悉,他辦事,大夥兒都滿意!這說明楊修並不是食古不化的書呆子,辦事很有才幹也很靈活,所以上上下下都滿意!這和“恃才放曠”的評價根本就不沾邊呀!於是乎,到第四句話說的是:自魏太子曹丕以下的官員,都爭着向楊修交結示好,人才難得,爭相籠絡嘛!

《三國志·陳思王植傳》注引《世語》中說:“以名公子有才能,爲太祖所器”。由上述可以看出:因爲已經瞭解到楊修有才能,所以太祖曹操是很器重楊修的,根本就談不上嫉賢妒能,來吃他這個小字輩的酸醋!

歷史上的楊修是什麼樣的人? 楊修的生平簡介 第2張

在《世說新語》中講到了一個有關曹操和楊修的故事。有一次曹操和楊修路過曹娥碑,在碑的背面寫着“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問楊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楊修說:“知道。”曹操說:“你先不說,等我考慮一下。”結果行了三十里地,曹操才猜出是“絕妙好辭”,於是曹操嘆道:“我纔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其實這句話一方面表示了曹操的謙虛,另外一方面還透着一股親熱的味道呢!可惜由於後人先入爲主的思想在作祟,總認爲是曹操在嫉妒楊修的才智。

既然楊修這麼受曹操器重,爲什麼曹操最後要殺楊修呢?通過以上分析,應該可以排除楊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的原因了。那又爲什麼呢?原來楊修捲入了曹氏“立嗣”的政治漩渦,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曹操作爲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公元196—220年)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他有特別值得驕傲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曹丕,另一個是曹植;父子三人並稱建安文學界的“三曹”,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曹丕和曹植這兩個人都進入了曹操接班候選人名單。曹操還是很開明的一位君主,沒有“立長不立幼”的講究,一開始就讓兩個兒子自由競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楊修在文學界聲名卓著,而曹植更是聰明絕頂的文學天才,也許惺惺相惜吧,楊修投靠的是曹植這一方。《三國演義》也提到楊修幫助曹植出謀劃策、寫“答教”等等。《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中說到:“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爲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爲太子者數矣。”曹植很有才學,而且又有丁儀、丁廙、楊修等左膀右臂輔佐,曹操猶豫了很久,幾次想立曹植爲太子。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察,曹操發現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做事情任性而爲,不知道節制,還是個酒鬼,他怎麼放心將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給曹植呢?然而,曹操發現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爲之說”,曹丕很懂得權謀之術、御下之道,所以曹操覺得自己百年之後,曹丕應該能夠撐得起曹氏天下。於是,曹操決心立曹丕爲太子,這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的事了,此時曹操封爲魏王已經有一年又五個月了——封爲魏王的時間是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份。

歷史上的“立嗣”之爭是非常殘酷的,楊修既然站在了曹植這邊,按照官場的說法是“站錯了隊”,那麼就是曹丕的死敵了。曹操既然已經立了曹丕爲太子,作爲一個有遠謀的政治家,曹操對於曹植集團的干將楊修只能是打壓了。但是曹操並沒有立即下手,而是等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十月曹操病重且自知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太祖(曹操)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袁術)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見《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最後殺了楊修!

曹操殺楊修說到底是爲了保護曹氏王朝的傳承,試想曹植在政治上幾乎是“弱智”,一旦曹操去世,楊修等能人輔佐曹植繼續和曹丕爭奪王位,尾大不掉,將來曹氏王朝的堡壘就會從內部攻破,這一點曹操不得不防。三個多月以後,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正月,曹操病逝!

歷史上的楊修是什麼樣的人? 楊修的生平簡介 第3張

後人有詩曰: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這首詩第一句就說楊修聰明,他出身官宦世家;第二三句說楊修下筆如神、智冠羣英;第四句話點明楊修之死與是否退兵沒有關係,他是死於他太有才了!“因才誤”其實並不是曹操自己嫉妒楊修的才,而是楊修的“大才”妨礙了曹氏王朝的“大業”,只能殺之!

至於羅貫中爲什麼誤導讀者,這與他“尊劉貶曹”的思想有關,楊修只不過是他用來“貶曹”的一個道具而已!現在看來羅貫中也不地道,完全不顧及楊修和曹操的名聲受損。楊修也是有點倒黴,生前因爲政治鬥爭成了犧牲品;身後因爲文化鬥爭成了殉葬品;生前是在文壇聲名顯赫,身後在文壇默默無聞;還憑空擔了一個“恃才放曠”的惡名。楊修冤哪,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