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登基稱帝后,做了哪些事?

朱棣登基稱帝后,做了哪些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號“永樂”。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棣早年封燕王,後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他在位時,改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1424年駕崩,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後明世宗改上廟號爲成祖(改諡爲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人物生平

南京即位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爲洪武三十五年,次年爲永樂元年(1403年)。從此開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統治。

朱棣即位後的首要任務是宣傳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處置政治反對派。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佔南京後,開列“奸臣榜”,誅殺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親友被殺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門生盧原質、鄭公智、林嘉猷皆殉難;黃子澄、齊泰等被誅殺滅族,練子寧之死,棄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沒戍遠方者又數百人;陳迪之死,遠戍者一百八十餘人;司中之誅,姻族從死者八十餘人;胡閏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鏞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與此同時,朱棣並未將“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誅殺,如張紞、王鈍、鄭賜、黃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寬宥任用。

朱棣對待朱標、朱允炆一系和其他藩王的態度也有所改變。改封吳王朱允熥爲廣澤王,衡王朱允熞懷恩王,徐王朱允敷惠王,隨母妃呂氏居懿文太子陵園。 朱允炆追尊的興宗孝康皇帝,仍稱懿文太子。在對衆親王的態度上,凡在建文年間被廢黜幽系的諸王一律恢復了王位。他們紛紛到京師朝見新天子,朱棣動輒給予大量賞賜。這在表面上看來是遵從祖制以篤親親之誼,但實際上卻寓有駕馭之意。在脅迫寧王結盟時,朱棣曾許寧王以“事成當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卻不認舊賬,不要說中分天下,就是寧王乞求蘇州、錢塘也不獲準,終於改封南昌。朱棣還暗中削奪諸王的實際權力及軍權。代王、岷王、齊王的護衛先後被削,連同母弟周王的護衛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與一鎮相抗。

朱棣登基稱帝后,做了哪些事?

與此同時,朱棣詔告天下:建文時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復舊制。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並大赦天下,除了犯謀反、大逆,謀殺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餘罪無大小,通通赦免。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

朱棣即位後,大規模對靖難功臣進行封賞。永樂元年(1403年)四月,再論靖難的功勞,封駙馬都尉袁容等三人爲侯,陳亨子陳懋等六人爲伯。 並廣求賢才,對山林隱逸的懷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尋訪,量材擢用。

永樂盛世

靖難之役後,“淮以北鞠爲茂草”,生產受到了嚴重破壞,大批農民流離失所。明成祖着手恢復民生、蠲免賦稅,下令山東、北平、河南遭受戰禍的州縣,有無法耕種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稅。不曾被兵禍亂的地方,也與直隸鳳陽、淮安、徐州、滁州、揚州一同蠲免秋夏稅糧,其餘直隸府州、山西、陝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兩廣、四川、雲南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應錢糧、鹽課等一併免除。河南、山東、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們各還原籍復業,需要的種子牛具,令官府給付。建文年間廢除的北方學校依舊開設,不令其廢弛。

明成祖一再勸民于田畝,千方百計地招撫流民復業。明成祖一即位就遣人四出,招流民復業,要他們盡力田畝。永樂元年(1403年)十一月,明成祖對戶部臣說,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離鄉,已經復業的,地方官要厚加撫卹,“未復業者,悉心招撫。新墾田地,停徵其稅”。明成祖還特地頒佈詔令,各地都不得對逃徙的老百姓治罪。流民復業後,有的地方官向他們追徵累年拖欠的糧芻。明成祖聽後很生氣遂對戶部臣說,農民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復業,田地荒蕪,農具種子皆無所出政宜周恤之。乃復徵其逋負,窮民如此,豈有存活之理!自今逃民復業者,積年所負糧芻,悉與羯免”。這種做法應該說是很開明的,它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間,使殘破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由於連年戰爭的影響,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那些戰爭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則又顯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無地可耕。爲了使農民和土地相結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開發,明成祖也像朱元璋一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移民。

明成祖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爲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之後,明成祖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

明成祖在位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同時,提出“爲治之道,在於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士人,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過事佛、道教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同時營建北京,五徵漠北、南征安南,派鄭和下西洋,修撰《永樂大典》等典籍,爲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登基稱帝后,做了哪些事? 第2張

南下北征

永樂四年(1406)七月,明成祖命成國公朱能佩徵夷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爲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爲右副將軍,督師南征。進入安南,傳檄數胡季犛、胡漢蒼父子二十大罪,並告諭國人將輔立陳氏子孫。明軍連戰告捷。胡氏燒掉宮室,駕舟入海,後爲明軍所獲。成祖下詔,改安南爲交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揮使司,轄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由布政司直隸五州,分轄二十九縣,凡要害處,均設立衛所,加以控制。

永樂七年(1409年)二月,明成祖派使節赴韃靼,要求“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不料,使節被殺,朱棣大怒,聲稱“逆命者殲除之”。當年七月,朱棣派淇國公丘福爲徵虜大將軍,率師十萬征討韃靼。但由丘福先率領千餘人馬到達臚朐河,輕敵冒進、指揮失當,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戰死,其所率領的人馬也在臚朐河覆沒。朱棣震怒,決意親征。

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明成祖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親征韃靼。五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裏軍,本雅失裏僅以七騎逃遁。 明軍又擊破阿魯臺軍於興安嶺。阿魯臺部衆潰散,阿魯臺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後來,阿魯臺降順,成祖封其爲和寧王。在此之前,明成祖已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爲順寧王、太平爲賢義王、把禿孛羅爲安樂王。但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圖控制韃靼。

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明成祖再度出塞親征瓦剌。 [68] 六月,忽蘭忽失溫之戰,答裏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索羅三王,率騎兵分三路列陣距明軍十餘里的山頭上,約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明軍派兵向馬哈木挑戰,馬哈木派蒙古騎兵衝下山坡迎戰,被明軍密集的“神機銃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頂。此後明軍的東西兩翼部隊挺進,雙方互有死傷。傍晚,朱棣指揮數百精騎爲前鋒,火銃隨後齊發,騎兵乘勢力戰,瓦剌部大敗,王子等十餘人陣亡,數千人被殺,答裏巴、馬哈木、太平和巴禿索羅脫身逃亡至土剌河。明軍大破瓦剌後,向阿魯臺宣諭捷報,阿魯臺不久後便遣使來朝。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嚮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永樂二十年(1422年)三月,明成祖朱棣親征韃靼,其主力部隊至宣府(今河北宣化)東南的雞鳴山時,阿魯臺得知明軍來襲,乘夜逃離興和,避而不戰。七月,明軍到達煞胡原,俘獲韃靼的部屬,得知阿魯臺已逃走,停止追擊,在回師途中,朱棣又率軍擊敗一貫支持阿魯臺的兀良哈部,捕斬甚衆,兀良哈部的餘黨詣軍門投降。

朱棣登基稱帝后,做了哪些事? 第3張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明成祖再次親征阿魯臺,九月,明軍聽聞阿魯臺爲瓦剌所敗,其部落潰散,便未出兵開戰。十月,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領部落投降,朱棣封其爲忠勇王,賜姓名金忠。十一月明軍回到京師。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成祖最後一次親征韃靼,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進犯明山西大同、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等地。朱棣遂調集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五都司之兵於京師(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 獲悉阿魯臺已逃往答蘭納木兒河(今蒙古境內之哈剌哈河下游),朱棣令全軍急速追擊。六月十七日,明軍進至答蘭納木兒河,搜索方圓三百里卻不見阿魯臺部蹤影,因所獲甚微,明軍糧盡,朱棣只得下令班師回朝。

病逝歸途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確切位置有爭議)。這時六師在外,京師無主,明成祖左右商定絕對不泄露皇帝逝世消息。內臣馬雲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商議,將軍中的錫器收集起來熔成一椑(棺),將朱棣收殮。又將椑放在輦上,每天早晚照常上膳。大軍繼續朝京師進發,同時派人密報太子。

不久太子朱高熾(即明仁宗)即位,明成祖被安葬於北京天壽山長陵,與徐皇后合葬,尊諡稱“啓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廟號太宗。明世宗嘉靖時,明廷認爲其“再造之功,同於開創”,改爲明成祖。諡號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簡稱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