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朱標。

其實之所以有朱標、朱棣非馬皇后兒子的說法,究其原委,出自嘉興人沈若霖在天啓三年(公元1623年)所著的《南京太常寺志》。當然除了《南京太常寺志》,我們還可以找到不少人證。比如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學家張岱曾經於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探訪明孝陵享殿,證實了成祖生母乃碽妃的傳聞。

近閣下一座稍前,爲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爲己子,事甚祕—《陶庵夢憶卷一·鐘山》

而除了張岱以外,嘉靖朝大學士李春芳的後人、崇禎四年進士李清,曾經和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親自進入孝陵享殿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和書上所記載完全一致。

予閱《南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啓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三垣筆記》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而另一位明末著名史學家,《國榷》的作者談遷,更進一步披露了孝陵享殿內太祖皇帝諸位妃子的神主牌位,及其對應的皇子名諱。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次皇某妃某氏,又次皇貴妃某氏,又次皇貴人某氏,又次皇美人某氏,……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具如志中。—《棗林雜俎》

我們當然不能說張岱、李清、錢謙益、談遷這些史學大家在說謊,何況這麼多人也沒必要一起說謊。結合他們的親身經歷,《南京太常寺志》這本書也不能稱爲僞書。但筆者還是堅定地認爲,人和書都沒問題,問題在於擺弄孝陵享殿的那些閹人。這些人連張岱在享殿內咳嗽一聲,都要義正言辭地出言呵斥:“莫驚駕!”似乎他們對太祖皇帝尊敬無比!可實際上呢,享殿內“祭品極簡陋”,祭祀用的牛羊“已臭腐不堪聞矣”。當時就有傳言孝陵的這幫閹人,藉着職務之便安排一衆“好奇寶寶”參觀太祖陵寢,藉以大肆斂財。

然而這幫閹人終究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他們爲了方便業務開展,製造了太子和成祖均非馬皇后之子的噱頭。同時爲了逼真,又在享殿內安排了其他幾位妃子的牌位,並註明哪些親王是她們所生。可惜,破綻也同時露了出來。根據閹人們的設計,太祖皇帝兒子們的生母名單如下:

碽妃生燕王,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晉王,皇妃某氏生楚、魯、代、郢、齊、谷、唐、伊、潭王,皇貴妃某氏生湘、肅、韓、沈王,皇貴人某氏生遼王,皇美人某氏生寧、安王。

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享殿內只出現了20個,周王朱橚、趙王朱杞、蜀王朱椿、慶王朱栴、岷王朱楩、皇子朱楠不翼而飛。其中周王是朱棣公認的親弟弟,怎麼着他不是碽妃生的嗎?蜀王是郭子興的親外孫,他老媽郭惠妃不配有牌位嗎?而且韓王朱鬆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朱模生於八月,這所謂的“皇貴妃某氏”是怎麼在三個月內生出兩個兒子來的?韓王母妃周氏,沈王母妃趙氏在太祖後宮中連個位分都沒有,怎麼到享殿內搖身一變成了皇貴妃呢?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第2張

至於太子朱標生母乃李淑妃,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做過詳細考證,這裏只做一個簡單駁斥。太子的生日是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9月5日,如果李淑妃是他生母,那她最晚在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年底的時候就要懷上身孕。李淑妃是哪一年納入朱元璋後宮的,史書未載,但她老爹李傑投奔老朱的時間是有明確記載的。

公諱傑,字茂實,世居壽州霍丘縣之壽安鄉。丙申渡江來屬,上悅,使隸大將軍麾下。洪武元年,詔大將軍入中原,…公奮然先驅,與賊接戰,而賊衆大合,援不及繼,公遂死焉。時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於京城南聚寶山之陽。…女一人,今爲皇淑妃。—《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

李傑死後葬在南京聚寶山,墓地前的神道碑詳細介紹了他的生平。從中可知,李傑即李淑妃之父,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是丙申年,即蒙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時年28歲。換句話說,在李傑26歲還不知道朱元璋是誰的時候,他的女兒李淑妃就要懷上朱標了,好可怕。言盡於此,願意相信朱標是李淑妃兒子的請繼續,語言太蒼白了,是沒法讓你們改變想法的。

馬皇后是不是沒有機會生下朱標?

當然李淑妃不是朱標生母,並不等於馬皇后是朱標生母,這點基本的邏輯筆者還是有的。太子朱標生於太平府,這是毋庸置疑的,《明史》和《明實錄》可以交叉印證。比如在吳元年(蒙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尚未稱帝的吳王朱元璋讓吳王世子朱標前往老家鳳陽祭祖,途經太平府之時朱標還特意去拜訪了他的出生地:富戶陳迪之家。

世子至太平府訪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以初誕其家也。—《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年初,濠州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去世,其部處於分崩離析、慘遭野心家孫德崖等人吞併的困境。當時郭子興之子郭天敘、小舅子張天祐聯絡上亳州龍鳳政權總部尋求庇護。龍鳳政權將其改編,並令其出兵攻打太平路(今安徽省當塗縣),而彼時的朱元璋只是這支紅巾軍部隊中的第三號人物。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第3張

太平路在長江以南,缺乏水軍的朱元璋等人無計可施。直到五月份,得到巢湖水師頭目俞通海、廖永安等人相助的義軍纔在長江之上大敗元軍。六月初二日,朱元璋身先士卒,親率大軍渡江,當天即攻下太平路。元朝太平路總管靳義赴水自盡,平章完者不花棄城而逃,萬戶納哈出(多年後金山戰役的主角)被俘。而根據某些著名歷史學家的考證,馬皇后直到第二年的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才渡江來到太平。換句話說,朱標出生時,馬皇后根本就不在現場,那朱標也就不可能是朱元璋的嫡子,事實真是如此嗎?

馬皇后是朱標出生後才抵達太平嗎?

根據實錄的記載,馬皇后抵達太平的時間信息如下:

後初未有子,撫育上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數人,愛如己出。後太子、諸王生,恩無替焉。上帥師渡江,後亦率諸將士妻妾繼至太平。—《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從實錄的記載來看,義軍起初渡江的攻擊目標是採石鎮,準備到此“取財物以歸”。換句話說,此時的義軍並沒有攻克太平路的決心,故而以馬皇后爲首的將士妻妾肯定沒有隨同行動,而是留在了長江北岸。這一點,在《明史》中也得到了印證。

太祖既克太平,後率將士妻妾渡江。—《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總而言之,朱元璋和馬皇后並非同時抵達太平,那麼這中間的時間差是多長呢?對於義軍攻克太平之後的形勢,明初開國第二武臣常遇春的神道碑中進行了描述。

丙申春二月,元中丞曼濟哈雅(即蠻子海牙)復以兵屯採石,南北不通。上慮將士雖渡江,而其父母妻孥尚留淮西,勢莫可致,命王統兵攻之。王至,設疑兵以分其勢,而以正兵與之合。及戰,別出奇兵搗敗之,悉俘其精銳。自是元兵扼江之勢衰矣。—《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國常公,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神道碑銘》

某著名歷史學家如獲至寶,稱既然在丙申年(即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所部將士父母妻孥仍未渡江,那麼無論是《實錄》還是《明史》中大書特書的“後率將士妻妾渡江”,證明馬皇后於朱標出生之時並不在太平。但是以馬皇后爲代表的高級將領妻妾,和普通將士的父母妻孥能否混爲一談,相提並論呢?普通軍士的家屬在至正十六年二月之前沒有渡江,就能證明馬皇后也在大半年的時間內長期逗留江北嗎?這時候又有學者跳出來說元軍對長江實施了封鎖,義軍沒有辦法渡江,事實是這樣嗎?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第4張

我們先來看《實錄》的記載,義軍攻克太平之後,元軍迅速做出反應。6月7日,元軍統帥阿魯灰、蠻子海牙就出動鉅艦封鎖江面,截斷義軍歸路。集慶路(今江蘇南京)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則率軍數萬從陸路攻城。元軍的計劃是趁義軍立足未穩奪回太平,同時封鎖江面,意圖將朱元璋所部一舉殲滅。

辛酉,元右丞阿魯灰,副樞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以巨舟截採石江,閉姑孰口,絕我歸路。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以衆數萬來攻城,其鋒甚銳。—《明太祖實錄卷三》

結果陳野先所部在徐達、鄧愈和湯和的攻擊下迅速崩潰,其本人還被抓了俘虜。阿魯灰等人眼看計劃失敗,立刻率軍退回峪溪口(即裕溪口,今隸屬於蕪湖市鳩江區,地處長江北岸)。也就說義軍攻克太平之後的生存危機,最多隻維持了5天。到了七月份,義軍第二把手張天祐甚至敢於出征集慶路,證明當時的太平非常安全。到了九月份,由於陳野先的叛變,義軍一把手郭天敘和二把手張天祐在二度攻打集慶路的戰役中陣亡。留守太平的朱元璋一舉成爲本支義軍的一把手,再加上長子朱標出生,可謂雙喜臨門。十二月,蠻子海牙再度出兵封鎖長江,雙方展開了爲期三個月的對峙。

壬子朔,元中丞蠻子海牙復率舟師進扼採石江,以阻絕南北,欲伺間攻太平。上知之,乃命治石礟,載以鉅艦,選精兵守要害以待之。—《明太祖實錄卷三》

一直到次年二月底,常遇春率部擊潰元軍,蠻子海牙退還集慶路。至此以後,元軍再也沒有能力對太平義軍發動大規模封鎖江面行動。我們可以用常遇春的神道碑和《實錄》互相印證其真實性,那些說《實錄》夾雜私貨的言論可以休矣。也就是說,從至正十五年6月7日以後,到9月5日朱標出生之前,長江之上並沒有元朝艦隊的威脅,馬皇后隨時可以渡江。而且說實話,說馬皇后是次年二月後渡江的,真的以爲朱元璋心那麼大麼?普通將士的妻兒老小難以大規模渡江也就算了,自己和高級將領的妻妾有必要一直留在江北麼?義軍主力都在太平,不讓她們渡江的目的是什麼?留着讓元軍給包餃子嗎?

《勝朝彤史拾遺記》,是由明末清初文學家毛奇齡所著的傳記類筆記。毛奇齡在康熙朝的時候,曾擔任明史館纂修官,其所能接觸到的明史資料,遠非常人可比。而在這本《勝朝彤史拾遺記》中,毛奇齡爲我們記述了馬皇后比較具體的渡江時間。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的生母是誰?不是馬皇后嗎? 第5張

至太祖渡江,後多智,恐元兵躡其後,必相隔。不俟太祖命,急率諸校妻過太平,止繁昌陳迪家。而元兵果扼渡如後慮,後遂於迪家生皇長子焉。—《勝朝彤史拾遺記卷一》

繁昌古稱春谷,位於今蕪湖市西南部,西漢時已建縣,元時屬太平路。從毛奇齡的記述來看,馬皇后在朱元璋渡江之後,便冒着風險帶領義軍高級將領的妻妾果斷渡江。而朱元璋在打下太平之後,考慮到城內並不安全,讓馬皇后繼續待在繁昌的富商陳迪家。上文說過繁昌屬於太平路,稱朱標生於太平也並無問題。結合元軍迅速封鎖江面的舉動來看,馬皇后此舉異常果敢,避免了自身留在江北成爲累贅的可能性,非常符合她太祖“賢內助”的人設。

行文至此,馬皇后的活動軌跡,朱元璋與元軍對抗的時間節點都已經非常清楚。從任何一條證據鏈來看,都不能證明馬皇后是在至正十六年二月以後才渡江。而且朱標出生於太平府,在朱元璋集團中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如果他真的不是馬皇后所生,那麼爲了維護其嫡長子的身份,朱元璋一定會千方百計抹去所有的證據痕跡。爲何又會在在建國稱帝前夕,高調派世子去太平陳迪家中敘舊呢?無論是在《明實錄》還是《明史》中,朱標、朱棣的生母都非常的明確。可是偏偏有史學家不相信正史,硬要去相信野史。當然他們的邏輯也很感人,他們認爲既然朱棣是篡位,他編寫的《太祖實錄》就不能相信。既然朱棣說自己是嫡子,那他一定是庶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