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漢的滅亡是真的因爲諸葛亮的政策失誤嗎 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蜀漢的滅亡是真的因爲諸葛亮的政策失誤嗎 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蜀國的滅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近來時人評論三國,偶有看到指責諸葛亮政策失誤爲亡蜀元兇者,似乎不公。特爲此文。

蜀漢的滅亡是真的因爲諸葛亮的政策失誤嗎 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自蜀漢以後西蜀出現的政權,再無能夠和中央對抗的了,只是地方政權,中央政權統一之往往如秋風掃落葉,可謂皆因無諸葛亮式人物也,能夠以一州之地和中原平等對話的,只有諸葛亮,李克用寥寥數人而已。諸葛亮應該說是已經發揮了蜀國最大的潛力。他對蜀國國脈的延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責諸葛亮亡蜀,乃集中於三件事情上。第一,用關羽失荊州,第二,六出祁山消耗國力,第三,蜀漢後期人才建設不力。

關羽失荊州,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有三點可爲諸葛辯解,第一,關羽守荊州是正確人選,事實上荊州丟失就是在關羽離開期間。選擇他鎮守荊州是正確的。第二,當時局勢發展太快,蜀國北定漢中之後僅數月荊州就出現危機,蜀漢尚來不及調整戰略重心和軍事部署,爲關羽配備預備隊。川楚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也是重要原因;第三,作爲優秀政治家,諸葛魯肅大約心有默契,那就是吳國奪荊州,兩國就都會失去爭天下機會,蜀國守荊州是爲兩家發展滅亡曹魏的先決條件,諸葛亮大約沒想到吳國此時會如此沒有具戰略眼光的人才,而利令智昏出下策,此後吳蜀俱亡,也可說因吳國據荊州而不能用以爭天下,蜀國出秦川而無宛洛戰場。

蜀漢的滅亡是真的因爲諸葛亮的政策失誤嗎 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第2張

六出祁山,諸葛亮糧食只在週轉困難,不在數量缺乏,西南得到開闢,從年年要用兵鎮撫變爲可得到出錢出兵的後方,蜀國耕地開墾和人口連年增加,戰爭刺激了需要,可說是經濟的催化劑。蔣費等人看到了疲蔽,沒有看到發展,而諸葛亮是平衡這兩點的大行家。自諸葛亮去世後,蜀國閉關自守多年,所謂黃老清靜無爲之術,經濟未見發展,只有退步,可見消極政策不見得是經濟發展的好辦法。而諸葛亮北伐,更可見其戰略眼光,以中原的發展速度和蜀國的國力,不採取積極措施只有滅亡,設想不出擊而發展上超過魏國,一來地理上不允許,二來即使能夠發展出奇蹟,魏國不會打進來?它是不會看蜀國坐大的。諸葛北伐,某認爲其志尚不在和魏決戰,隆中對已經無法實現,西蜀過於閉塞,不是發展之地,諸葛亮的戰略大約是奪取涼州,俯視秦川,佔據戰略制高點,同時開發尚武的涼州地區,作爲伐魏基礎,和魏決戰,還要等到"一旦天下有變",比如司馬曹爽變亂,蜀中過後方知,出兵已晚,涼州就可以旦夕聞之,立即利用時機。某認爲孔明想法裏過早決戰有害無益,所以才堅決拒絕魏延的奇襲計劃,那是要和魏國攤牌的,蜀漢還沒有那個實力,但是有不能影響士氣,纔有那一段不能服衆的解釋。這是戰略家和戰術家的眼光區別。應該說,出祁山伐魏是攻守兼備的妙棋。

人才凋零,和諸葛亮有一定關係,比如他重視儒將,提拔人物上缺乏劉備的慧眼。但最主要的還是西蜀自身的制限,失去了荊州,蜀國就退出了中原,從而失去了對中央地區的政治影響,地理遠了,經過時間的磨蝕,漸漸魏國的正統即爲人所接受,蜀國得到中原人才源源接濟的局面就此消失。蜀漢人才很少是自己培養的,大多是處於躲避中原戰亂或者隨劉備入川。蜀國本身的地理和基礎限制了它本地人才水平,試想如果諸葛得到涼州,蜀國的人才來源也會發發生巨大的改觀,其得到的將不止姜維,而且包括關中帶有興漢思想的人士。可惜諸葛亮這個戰略沒能實現。

蜀漢的滅亡是真的因爲諸葛亮的政策失誤嗎 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第3張

至於說沒有實現恢復漢室的夢想,戰略態勢不利是一個方面,中原政權沒有出現窮兇極惡的暴君,暴政也是一個原因,唐朝李氏得天下,後唐沙陀入中原,與其說是他們厲害,不如說是隋朝,後梁窮奢極欲,橫徵暴斂自己讓出了江山。諸葛亮運氣不夠好。

以西蜀一地抗衡天下,並真正讓中原鎮怖如臨大敵,非諸葛不能爲也。諸葛亮不僅僅是鞠躬盡瘁,而且採取了當時可能採取的最正確的措施和魏吳周旋,沒有諸葛,蜀亡國久矣。

做事情折了幾個跟頭,纔對諸葛亮如此同情。所謂做事者,比旁觀者要難得太多了。記得明季熊廷弼一代名將,雖積重難返而挺身爲北邊之任,屯軍堅壁,士氣爲之振,明軍由每戰必大敗而小敗,而互有勝敗,滿人乃斷鯨吞之念。熊有一方小硯,常攜帶身邊,每自賞玩。然冰甲鐵衣,不似廷議之寒。言官不習兵事,終以不能全土苛責熊公,崇禎性躁,以熊公出力不盡爲由而爲又一袁崇煥。熊公被殺,傳首九邊。收熊公之所有,見此硯,有自篆一絕,曰:"自渡遼,攜汝伴,草軍書,恆夜半,餘之心,唯汝見。”

餘以爲此千古絕唱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