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帝吃完飯,剩下的飯菜是如何處理的?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日三餐是人們每天都必須經歷的。上到國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除了吃的東西不一樣外,吃飯的頻率都差不多。就連古代的皇帝也是一樣。

皇帝坐擁天下,什麼絕世美女、山珍海味、金銀珠寶,那統統都是他眼中的尋常之物。有些皇帝一頓飯甚至有着上百道菜品。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相信大家就能想到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滿漢全席,作爲古代身份最尊貴的人,皇上吃頓飯,可不想普通百姓家中那小打小鬧可以比擬的。

可問題也就來了,那就是,皇上一個人吃這上百道菜,他吃得完嗎?若是吃不完,那要怎麼處理這些剩菜呢?總不能扔了吧,那樣也太浪費了。

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揭祕一下,皇帝吃飯那點事。

帝王吃飯的講究

俗話說,帝王一餐譜,百人數年糧。平日裏皇帝最普通的一頓飯也要上20道菜品左右,而僅僅一個御膳房,就有着上百人爲皇上的餐飲服務。

據史料記載,一個御膳房中,除了各種菜系的大廚,還有諸多擅長領域不同的廚師。還有負責傳菜洗完摘菜等等工作的雜役。加起來足有數百人之衆。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多的太監在這裏各司其職,全心全意的爲皇上的飯菜做貢獻。而且,宮中還會在外面招廚子,畢竟總有高人隱於市井之間。

如清朝末年,有一個賣芸豆卷的小商販,因爲他所做的芸豆卷得到了慈禧的賞識,便被招進宮中,專門爲她製作此品。

這種故事數不勝數。可他們這些人入宮之後,大多每年僅做一兩次菜點,有的甚至進宮之後就被皇上忘在了腦後,在未做了一次菜。

除了這些廚師、太監之外,還有專門爲皇上研究膳食的御醫。他們爲了迎合帝王的口味,千方百計的搜尋食譜。如太醫官忽思慧,僅僅在《飲膳正要》一書中,就向皇帝呈獻了幾百種膳食。

所謂天上仙人洞府,地上帝王皇宮。皇帝們的食用絕非常人可比。就連皇上每天喝的水,都是大有來頭。

從元代帝王開始,他們就專門飲用金溪玉泉山之水。到了清代,玉泉山幾乎就成了御用之水。每天從玉泉山到紫禁城,馱水的馬車絡繹不絕。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2張

宮裏貴人們所食用的大米分黃、白、紅數種,有的是貢米,有的是京西稻、南苑稻。

在清宮之中,內務府還下設慶豐司,專門爲皇帝養殖牛羊。皇上日常喝的牛羊奶,大多都是這地方產的。畢竟自己養的,吃起來也放心。

皇帝吃飯還有諸多講究。分傳膳、進膳、用膳三個階段進行。每次傳膳前,先呈膳單,上面寫着用膳的時間、地點、都有什麼菜品,都用的什麼盤子裝。

如乾隆等人用膳,大都是在乾清宮、養心殿等處。每逢忌日,則在齋宮吃飯。

據典籍記載,乾隆曾經的一日早膳,就上了足足十九道菜和一種粥。加上晚膳與中間的小食,一天時間就上了上百道菜品。

而到了慈禧太后掌權時,吃的方面就更講究了,廚師們每天都爲之蒐羅天下各種山珍海味。也就是泱泱中華地大物博,若是換了傍邊某個國宴上吃泡菜的小國,怕是這些廚師掉了腦袋都湊不出一百種菜品。

慈禧每次用膳的所有菜餚加起來,至少都要擺滿三張拼起來的桌子,菜點常常在百種以上。

清朝皇帝一般一天只吃兩頓飯,早膳是在早上六點到八點。晚膳是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夏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皇帝的用膳時間會提前一個小時。

而用膳也是有着時間限制的,不是皇帝想吃多久就吃多久。一般皇帝的用膳時間,都是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3張

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每頓飯都是有着足足一百二十道大菜的。需要用三張大桌子才能放滿。可見皇室之間的奢侈。

但是皇帝就算是個三百多斤的大胃王,如此之多的菜點他們也是吃不完的。

這幾十上百道菜都是御膳房精心製作出來的,如果吃不了倒掉那也太過浪費了。所以,對於皇帝的剩菜,宮中也出現了許多使用方法。

皇帝剩菜去哪兒了

事實上,這上來的上百道菜,並不是每一道都是用來吃的。其中有一半都是用來觀賞的。因爲滿族有“祭神肉”的說法。即便是不吃,也得把菜放在桌子上,就是爲了祭奠先人。

再看看皇上每天的伙食標準,就能明白爲什麼三百斤的大胃王,也吃不完了。

據史料中記載,皇帝的伙食每天需要盤肉、湯肉、豬油等幾十斤。羊、雞、鴨共十隻。各式各樣的蔬菜幾十斤。還要再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配料和小吃。

光是讓人看着就已經迷花了人眼。

除非是傳說中的饕餮轉世,不然一般人要是想一天之內將這些東西吃完,就算不被撐死,也會被各種肉塊給噎死。

皇帝一個人肯定是吃不完這些菜的`,一般來說,剩菜的處理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賞賜給後宮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老婆衆多。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這個嬪那個妃的數不勝數。

根據宮廷的吃飯禮儀,在皇上吃完飯後,會把桌子上的菜餚、點心等,一一賞賜給各宮嬪妃,以及衆多的皇子公主。

像我們在電視劇中總能看到,皇上吃飯吃到好吃的了,就會說:“這道菜味道不錯,小李子,拿去給容嬪送去”。這種情況是真實發生過的。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4張

而得到賞賜的妃嬪皇子們也會滿心歡喜的收下,畢竟皇上吃飯時都能想到自己,這可是莫大的榮幸。

如果妃嬪們也吃不完這些飯菜,那剩下的飯菜就會再賞賜給那些太監和宮女,得到賞賜的宮女太監們更會跪在地上感恩戴德。

第二種就是賞賜給大臣們。

皇帝偶爾會賞賜大臣們和他一起吃飯。雖然這樣的機會很少,但是對於得到這個機會的大臣來說,這可是無上的榮耀了。

同時他也會對皇帝十分感恩和激動,因爲他們平時沒機會吃到的一些菜,現在都能夠吃到。還可以將剩菜打包帶回家,給老婆孩子們嚐嚐新鮮。這也讓大臣們十分有面子。

第三種就是倒賣到宮外。

當皇帝把剩下的飯菜賞賜給妃子大臣們之後,仍然會有很多的剩菜沒法處理,在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把它運輸宮外賺錢,這樣的做法,發展到後來還產生了一條產業鏈。

因爲皇上吃過的菜在民間非常受老百姓們歡迎。所以這中間的利潤也是相當的可觀。而這些被運送出宮的御膳,又會按照品相被分爲三等。

品相最好的第一等會被倒賣到京城內,高檔的酒樓、飯館等地。京城中的那些老闆也很聰明,他不會直說這些都是皇上吃剩下的,而是會大力宣傳,打着御膳房的名號,聲稱是自己重金聘請來了皇宮中的廚子。

然後讓自己酒樓中的廚子再把御膳加工一下,擺盤再好看一點,便會吸引一些土豪們爭搶着品嚐。

品相一半的第二等沒有那些高檔飯館的好,但是也可以賣給一些小商販,經過再加工,也是另有風味。還是沒有第一等看起來那麼的精緻。但依然算是搶手貨。

最後就是品相差一點的第三等。這些菜就沒有什麼過多的選擇了,一般都會被直接倒在一個大鍋之中,大火煮開。說白了就是亂燉。有點像我們今天經常吃的麻辣燙。但是裏面的食材還是比較高級的。

這種剩菜一般的普通百姓人家也能夠買得起,只要花上一點小錢,撈出什麼就吃什麼。

運氣好的說不定還能撈出了雞腿什麼的也不是不可能。運氣不好的話也能撈點骨頭喝點肉湯。

但不管怎麼樣,對於窮苦百姓來說,能吃飽能買得起就已經很不錯了。

皇上飯菜的味道比之現在如何呢

有人可能會說,皇上的食材都是精挑細選的山珍海味,而且廚師更是各地挑選的頂級大廚,這兩者相加,皇上的飯菜無論是在味道上還是品相上不都得甩現在個十萬八千里啊。

其實不然,雖然皇上每天都是山珍海味吃到想吐,但就味道而言,還真就不一定比得上現在我們的家常菜。

之所以這麼說,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呢,古代的食材看似繁雜多樣,實際上並沒有現在的多。雖然古代的皇帝可以吃點天底下所有美食,但這其實也是有限制的。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5張

因爲古代的交通、科技遠沒有現代發達,有一些應季食物,皇帝想吃什麼只能吃本地的。若是皇帝想吃外面的,還得等上個十天半月才能吃到。

讓下面的人快馬加鞭的運到京城,等食物到了也早就不新鮮了。不想我們現代,科技發達,我們有飛機有冰箱,還可以冷鏈運輸,想吃什麼只要等個幾小時,都能新鮮送到。

就像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最喜歡吃荔枝。可她想吃荔枝也得等上好幾天,等人送到之後,荔枝的水分都要乾了。

其次就是因爲古代的調味品落後,不像現在有各式各樣的調味醬料。哪怕是我們家中尋常的調味品,像什麼醬油啊、香醋芝麻油這些,在古代都是沒有的。

所以可想而知,古代的食物能有啥味道。

另外,爲了皇帝的身體着想,通常也會限制皇帝的飲食,什麼辣的、冷的、酸的,就算皇帝再喜歡,也通常不會出現在皇帝的飯桌上。

第三則是因爲備膳時間過早,因爲皇帝一頓飯有幾十上百道菜品,不可能等到到皇上飯點了纔開始做。

一般都是提前很長時間就開始準備。所有飯菜都是提前做好的,等到皇帝想吃飯了,就會對隨身侍奉的太監說一句傳膳。然後太監就會傳給御膳房的太監。

御膳房就會用大鍋熱好準備好的飯菜,然後一道道擺在皇帝的面前。

一整套流程下來,飯菜吃到皇帝嘴裏的時候,味道早就少了一半。可想而知,這些飯菜還能好吃到哪兒裏去。

皇帝其實不輕鬆

有些人可能會就說了,即便吃的飯菜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吃,可作爲一國之君,皇帝每天的日子肯定都過得相當瀟灑。

花不完的銀子泡不完的妞,這可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神仙日子。

其實不然,這些都是電視劇中爲了體現帝王之家奢靡生活的表現手法,在真實的歷史中,只有不是那種特別昏庸的皇帝,大多數帝王的一天都是十分繁忙的。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6張

皇帝雖說是九五之尊,可卻只能被困在深宮之中,大部分皇帝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幾次宮。

而皇帝的一天可以說是甚是枯燥。

比如乾隆皇帝,他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牀,起牀之後,在太監宮女的服侍之下洗漱更衣,再之後還要去給太后請安。

再之後,皇上還要上早自習。一般都是品讀儒家的書籍和治理國家的書籍。也會學習先帝留下的治國理論。

畢竟是一國之君,治國之策還是要好好研習的。

上完早自習,就開始用早膳,而且每道菜最多隻能吃三口,之後就會被太監挪得遠遠的。因爲不能讓有心人知道皇帝的喜好。

用完早膳後,皇帝就要上早朝處理政務,下朝之後還要批閱奏摺,這批閱奏摺也有講究,就是遇到不滿意的地方,需要用紅筆批註。

古代皇帝吃完飯後留下那麼多剩飯 古人是怎麼處理的 第7張

清朝的雍正皇帝平均每天要看五十本奏摺,而且會在奏摺上寫下近千字的批註。

接下來便是午休,因爲在那時候睡午覺被認爲是懶漢的行爲,作爲一國之君的皇帝,自然不能帶頭渲染不良風氣。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去御花園散散步,或者去後宮陪陪老婆孩子。

午休之後,就是晚膳,前面說過,清朝皇帝一天兩頓飯。在用完晚膳後,皇帝還得繼續上班。也就是需要繼續批閱奏摺。

等到入夜後,就到了喜聞樂見的翻牌子環節,等決定好侍寢的嬪妃之後,皇上終於可以結束這繁忙又枯燥的一天了。

所以說,就算皇上身份貴重,可他也逃不過學習和上班,即便是一天能吃到上百道菜,可一樣菜最多也就吃上三口。剩下的飯菜不管喜不喜歡,全都得交由宮人處理掉。

尾聲

即便古代皇帝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享受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享受的體驗,但他也有着比尋常人多百倍的限制。

畢竟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反觀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僅生活便利,還能輕鬆嚐到各地美食。雖然是個普通人,但生活也還算幸福。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堅決執行光盤行動,絕不鋪張浪費。因爲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民都吃不飽飯。作爲普通人的我們,約束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