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曹操與袁紹開戰劉表爲何按兵不動“靜候宰割”

曹操與袁紹開戰劉表爲何按兵不動“靜候宰割”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在劉表那裏呆了7年多,除了擊敗夏侯惇追軍這一件事,劉備不曾有過其他的軍事表現,直至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兵臨荊州之時。

曹操大軍壓境,劉備把部隊從新野撤退到樊城。樊城與劉表所駐紮的襄陽僅有一水之隔:樊城在漢水之北,而襄陽在漢水之南。

劉表是當時所有的、僅知經史而不能作戰的文人。他不但不能作戰,也很不懂戰略與軍政形勢。他早該於曹操、袁紹之間有所選擇:或是聯曹、或是聯袁。聯曹,曹不會讓他繼續割據,卻可能以中央政府的高官給他;聯袁,可以保持地盤,但必須不斷對曹作戰。倘若在最後曹勝了袁,劉表必然免不了曹的大舉討伐;倘若袁紹獲勝,袁紹也未必容得下劉表。“天下定於一”的思想,是中國人的一大傳統;不僅主張仁政的孟軻有此思想,那些迷信武力的軍閥與暴君,自從秦始皇以來也一向是如此的。

曹操與袁紹開戰劉表爲何按兵不動“靜候宰割”

網絡配圖

劉表所採取的政策,既非聯曹,亦非聯袁,而只是在表面上聯袁敵曹,在事實上所謂聯袁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

到了建安五年,袁的主力被曹擊潰;建安七年,袁紹本人嘔血而死;劉表依然沒有什麼舉動,靜候曹操將袁的三個兒子、一個外甥,依次解決。誠然,在曹操於建安九年進圍鄴縣、消滅袁紹的第三個兒子袁尚之時或其以前,劉表曾經叫劉備向許縣進軍一次,頗有直搗曹操後方,予以致命的一擊的樣子。然而,劉備進到葉縣便不得不撤退,可見劉表並不曾派遣重兵交給劉備指揮,來試圖對曹操作致命的一擊。

劉表的政策,簡單言之,是“坐觀成敗”,也就是“靜候宰割”。那末,爲他設想,除了聯曹或降曹以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聯袁是不是可行呢?苟然是可行的,但是必須行得名副其實,以全力與袁合作,夾攻曹操,攻佔許縣,消滅曹操;而且要出兵出得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曹、袁在官渡結束了決戰以後。

曹操與袁紹開戰劉表爲何按兵不動“靜候宰割”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表倘若顧慮到袁紹萬一勝利,一樣難以侍候,那末,不妨設計出一套天下三分的計劃來,使得曹操雖敗而不全敗,袁紹雖勝而不全勝,在曹袁之中施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制衡力。

更好的一個政策,是放棄縱橫捭闔的作風,一心以光大漢室,撥亂反治爲己任,儘量扶持在許縣的漢獻帝,甚至把他送回洛陽,重建兩漢盛時的“三權分工”、“用人唯才”的優良制度,自己功成不居,仍爲嘯傲山林的名士。

我這些話當然都是白說。劉表已死,即使我是他的同時人,或者他是我的同時人,我也犯了“非其人而與之言”的“失言”的毛病。他劉表那一塊料,怎麼聽得進我這個堂堂正正、講原則的建議?

曹操與袁紹開戰劉表爲何按兵不動“靜候宰割” 第3張

網絡配圖

類此的建議,只有劉備夠資格聽。而諸葛亮說給劉備聽的,也正是這一套,只不過是由於當時的客觀事實,陳義不能如此之高,而僅僅說到如何辦到天下三分爲第一步,與如何兩路進軍、北伐曹魏爲第二步而已。

劉備與諸葛亮二人之所以“談得攏”,是因爲二人有共同的大前提,共同的基本觀念:“漢賊不兩立”。袁紹、曹操、劉表,都是一些目無漢室的軍閥或權臣,都是“賊”。

袁、曹相爭,是二賊相鬥。曹操來伐劉表,也只是大軍閥來打小軍閥而已。夾在中間的劉備,其內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見的。然而他的愛民之心,救世之志,爲天下所共見,有十幾萬難民選擇了他,跟他走,並非偶然。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七月來,劉表在八月死.“赤壁之戰”發生在十二月。雖則這“赤壁之戰”全靠孫權派周瑜、程普以三萬人來幫忙助戰,《三國志》魏的部分仍把劉備記載爲戰勝者:“(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