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時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爲何總被拿來比較?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戰國時期與三國時期都是我國曆史上比較著名的歷史時期,稍微學習過歷史的人都對這兩個歷史時期有一定的瞭解。

但沒有專門研究過日本歷史的人大約不瞭解,日本也有一段時期被稱爲戰國時期,而且“日本戰國時代”還經常被學者拿出來,與“中國三國時期”相比較,但是這兩個時期相差了千年之久,爲何這兩個看起來不太相干的歷史時期,總被拿來比較研究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其中的原因。

一、中國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出現在我國漢朝之後、晉朝之前,三國之所以被稱爲三國時期,就是因爲當時的中原大地上存在着三個國家,那就是魏蜀吳三國。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描寫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人和事,桃園三結義中的大哥劉備就是統治蜀漢的帝王,劉備也是三國時期的三個國家的帝王中最出名的一個。

公元190年,漢朝在中原大地上的統治逐漸土崩瓦解,地方軍閥逐漸崛起,就這樣中原大地在戰火連天中度過了十多年的時間。

直到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劉備和孫權聯手將曹操擊敗,就此奠定了後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

之後,三個勢力又彼此僵持了12年的時間,直到220年,曹丕作爲漢朝大臣逼迫漢獻帝禪位,曹丕定都洛陽並改國號爲魏,漢朝就此被覆滅,三大勢力僵持的局面被打破。

劉備和孫權的勢力見此情形也不甘落後,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並未定國號,但劉備所統治的國家在後世被稱爲蜀漢。

這是因爲劉備屬於漢室子弟,與前朝漢朝有着血脈聯繫,因此劉備在稱帝時被更多人支持,因爲有前漢血統,劉備也被視爲正統。

孫權出於多方考慮,直到8年後才稱帝,定都建鄴,定國號爲吳。

經過數年時間發展,三國內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已經經過了幾次掌權者的更迭。

到了魏國後期,魏國的實際掌權者變成了朝中大臣司馬懿,但他還沒有想要成立自己的國家,到了263年,蜀漢被司馬昭帶兵所滅。又經過兩代人的發展,魏國的大權被司馬懿的後代司馬炎所掌控,而且他遠比司馬懿要有野心。

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當時的魏室皇帝魏元帝禪位,自己稱帝並建國,定國號爲晉,晉朝的歷史也從此開始。

280年,晉將東吳滅國,三國時代徹底結束,中原大地重歸一統,由西晉掌控。

從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就可以看出,在三國時期發生了許多的故事和趣事,許多成語也從這個時期誕生,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三國時期三大勢力掌控中原大地的局面。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第2張

二、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的戰國時代發生在1467年至1600年或者1615年間,這段時間屬於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這段時間之所以被稱爲戰國時期是因爲日本甲斐國的大名武田信玄在其所著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中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日本戰國時代的稱呼也由此而起。

“大名”是對日本古時封建領主的稱呼,名主的意思是有名字的田,也就是指私人土地,大名則是指擁有大量土地的人。因此,大名一詞的含義與我國古代的諸侯十分相似。

日本在應仁之亂後,各地的大名迅速崛起,在16世紀中葉,也就是1550年左右,日本國內稱得上是最強武士的織田信長突然崛起,在1560年打出了一場十分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後,在國內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喪生,之後,織田信長手下一個十分被倚重的名爲羽柴秀吉的大臣迅速掌控局勢,將自己定爲了下一代繼承人。

從羽柴秀吉可以迅速把控局勢獨攬大權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能力,在繼承了織田信長的位置後,羽柴秀吉又經過幾次戰爭將日本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羽柴秀吉掌控日本的這一段時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安土桃山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羽柴秀吉在一統了日本後,就被當時的日本天皇賜姓“豐臣”。

豐臣秀吉雖然能力十分出衆,但他成爲統治者不過十五年的時間就因病去世了,之後,日本再次陷入戰爭之中。

豐臣家分成了兩股勢力,分別是東軍和西軍,但後來日本國內不只有這兩股勢力,曾經在豐臣秀吉執政的王朝中擔任大臣的德川家康也起兵攻打另外兩股勢力。

1600年的關原合戰中,德川家康的大軍打敗了西軍,1603年,在德川家康的帶領下建立了德川幕府,1614和1615這兩年中,德川家康率領大軍在兩次大阪之陣中全面消滅豐臣氏,重新一統日本,戰國時代也在豐臣氏被消滅中徹底結束。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也是發生在日本的一次社會轉型。在戰國時代中,日本的經濟獲得了發展,尤其是商品經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資本主義社會也在日本初步萌芽;日本整個國家也從應仁之亂時的四分五裂逐步走向了一統;

在經歷過這個時代後,日本的民衆也從之前的十分信仰宗教開始更加關注世俗,對於宗教再沒有戰國時代之前的那般依賴。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第3張

三、兩者爲何經常被對比

經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大致對我國的三國時期和日本的戰國時代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爲什麼歷史學家經常會將“中國三國時期”和“日本戰國時代”相比較。

首先就要從這兩個時代的背景上來說,“中國三國時期”的背景是東漢末年,在那個時候,漢朝已經遠沒有剛剛建朝時的興盛局面。

在幾代皇帝和朝廷的腐敗貪婪下,東漢末年時的社會已經腐敗不堪,也許是老天都要讓漢朝滅亡,在東漢末年,中原大片地區都發生了旱災,民衆生靈塗炭,地方起義時有發生,最爲人所知的就是黃巾起義,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腐敗不堪的漢政府無力鎮壓,不得不將權利分發下去,也由此助長了地方政權的囂張氣焰,之後地方政權便逐漸脫離漢政府的統治,漢朝也就由此逐漸分崩離析;

而“日本戰國時代”發生的背景就是應仁之亂,日本當時的掌權者之間發生衝突,掌權者式微,各地大名紛紛崛起,相互爭鬥,與我國戰國時期的背景何其相似。

其次便是從這兩個時代中比較出衆的人物的經歷說起,“中國三國時期”直接推翻漢朝統治的是曹操,他用了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讓當時的朝廷徹底聽他所言。

三國時代和日本戰國相比 兩者爲何常被拿出來比較 第4張

之後,他的後代更是直接讓皇帝禪位自己稱帝,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曾經推翻了漢朝統治的曹氏家族也沒能徹底掌控中原大地;

“日本戰國時代”中從應仁之亂中脫穎而出的任務則是織田信長,他也推翻了當時的日本證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

但也是僅僅掌握了十幾年的統治時間,並且並沒能將日本一統,而是其後來的繼任者豐臣秀吉和推翻豐臣氏統治的德川家康一統了日本,從這方面來說,這兩個時代也十分相似。

最後從結局上來說,在當時這兩個時代稱得上掌權者的人都沒能最後徹底一統並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而是皆由一個後來出現的能臣掌控局面後,逐漸消滅其他勢力,並最後一統國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