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進行的一場由誰主導北方格局的大戰,雙方力量懸殊,袁紹強大而曹操弱小,但戰爭的結局卻令人大跌眼鏡,弱小的曹操擊敗了強大的袁紹。從總體上來說,袁紹始終處在進攻狀態,而曹操總是處在防守應對狀態。不過,在局部戰鬥中,我們能看到的總是曹操的一些勝利,最後終於圍繞着袁紹軍烏巢糧倉被襲擊事件而導致袁軍突然間崩盤。曹操積小勝爲大勝,而袁紹則像是被最後壓垮的駱駝,那麼,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袁紹發起對曹操的進攻,在決策集團當中是意見不統一的,首席謀士沮授和田豐都表示了反對。尤其是田豐,他反覆的進行勸諫,袁紹認爲他這是擾亂軍心打擊士氣,將田豐戴上刑具關進監牢。那麼,這是不是造成袁紹失敗的原因呢?應該說不是。決策之前存在着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作爲謀士堅持自己的意見也沒有什麼不對,更重要的是,軍隊並沒有因爲田豐的建議而有所異動。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派遣郭圖、顏良等攻擊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地點是在白馬,這就是有名的白馬之圍。袁紹自己率大軍在後到達黎陽,準備渡過黃河。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向北救援劉延。曹操聽從了荀攸的建議,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分散袁紹的兵力,即先引兵至延津,僞裝渡河攻擊袁紹的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派遣輕騎兵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曹操採納了這個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派張遼、關羽爲前鋒急奔白馬,袁紹大將顏良驚慌失措被關羽斬於陣中。曹操解了白馬圍,遷徙了民衆,沿着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到達延津以南,在白馬以南南阪這個地方,大將文丑追上了曹軍。曹操再次採納荀攸的建議,故意丟棄輜重,讓袁軍士兵來搶,曹軍趁機發起進攻,擊敗了袁軍,大將文丑被殺。曹軍順利地退回到官渡。

顏良文丑都是袁紹手下大將,兩個人的陣亡是不是袁紹失敗的主要原因呢?應該說,這是袁紹失敗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具體理由有兩個:一是力量的對比並沒有質的變化,仍然是袁強曹弱;二是曹操依然在撤退當中,直到官渡之戰的中心點才停止。也就是說,所謂的官渡之戰中心事件還沒有發生,雙方的軍事態勢並沒有改變。

進入相持階段,在雙方互有攻守的情況下,外圍也有一些事件發生,如孫策想趁機攻打許都被刺客所殺、劉備在汝南襲擾曹操後方,這些都是對曹操不利的方面,對袁紹的失敗關係不大。真正的勝負關係在於後邊兩件事。

由於相持日久,糧食成爲了頭等大事。袁紹軍的運糧車千餘輛被曹軍將軍徐晃、史渙燒燬,曹軍的糧食也到了難以爲繼的窘境。這時候的袁紹集團內部發生了一件事,高層官員許攸的家人犯了法,留守鄴城的主官審配將許攸的家人抓了起來。許攸一怒之下投降了曹操。許攸告訴曹操,袁紹的運糧車就停留在烏巢,距離袁紹宿營地四十里,雖然由淳于瓊率領萬餘人守衛,但他們的警惕性不會很高。許攸建議,如果現在派出輕騎兵襲擊,出人意料地突然出現,將這些糧食燒掉,不過三天,袁紹就會自敗。曹操採納了許攸的建議,率領五千輕騎兵突襲烏巢,打敗了淳于瓊,把糧食全部燒燬。

那麼,是不是這件事是袁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呢?應該說,這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說明曹操由防禦轉變爲主動出擊,但雙方的力量對比仍然沒有發生變化,像缺糧和兵力少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和改變。當然變化還是有的,那就是戰略思想和對雙方心理上的影響。袁紹如果考慮到糧食難以爲繼,尋求有計劃的主動撤退,就像諸葛亮丟失街亭那樣有序的撤退,整頓後再次回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後面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卻成爲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就是張郃、高覽投降。

聽說烏巢糧倉遇襲,袁紹指揮部在商量着對策,一種意見認爲,應該前去解救烏巢,攻擊這些出動的曹軍;還有一種意見是攻擊曹操的大營,讓他有去無回。應該說這兩種意見都有可行性,只要儘快出兵就可,不可行的是猶豫不決和分兵實施,但袁紹恰恰就這樣做了,在猶豫之後決定分兵出擊。在決定分兵出擊之後,袁紹又打出了一張更爛的牌,讓建議支援烏巢的張郃去攻打曹操大營,讓建議攻打曹軍大營的郭圖去支援烏巢淳于瓊。爲什麼說這是一個爛招呢?如果打贏了,張郃沒有功勞,功勞是郭圖的;如果打敗了,張郃罪不可恕,袁紹集團的高層本來就不和睦,你讓張郃會怎麼想?張郃攻擊曹軍大營不克,於是投降了。張郃是河北四大將之一,顏良文丑已經被斬,淳于瓊生死不明,四大將最後的張郃投降,想想士兵們會是什麼反應?不用說,這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

一般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張郃先投降袁紹軍才潰敗還是袁紹軍先潰敗張郃才投降?其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郭圖是袁紹身邊的人,搬弄是非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張郃畏懼他是肯定的,所以,這投降先後問題,倒不如歸結到張郃爲什麼會擔心性命問題。

還有一點,曹操回到大營後對袁紹軍發起了全線進攻。據《三國志·賈詡傳》記載,賈詡在說了曹操在四個方面勝過袁紹之後說:“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曹操認可後,“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里營,破之。紹軍大潰,河北平。”什麼叫“但顧萬全”?就是過於謹慎。只要大膽用兵,找準機會,很快就會打敗袁紹。曹操聽從了這個建議,在回到大營知道張郃投降後,大軍一起出動,對袁紹的三十里大營進行了圍擊,袁軍大潰。

梳理一下可以看出,對袁紹士氣打擊最大的是張郃、高覽投降,這不但讓袁紹軍籠罩在一片失敗的陰影之中,還讓曹操看到了絕佳的機會,於是纔對袁紹三十里大營進行圍攻。很有可能,袁紹父子就是這個時候棄軍渡河而逃的。或者說,沒有了立馬橫刀的陣前大將,這纔是袁紹潰敗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是壓垮袁紹的最後一根稻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