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盤點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婚服,有紅色也有綠色

盤點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婚服,有紅色也有綠色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不少女孩子,都夢想過婚禮上潔白的婚紗。近些年來,復古婚禮漸起,鳳冠霞帔的大紅嫁衣也被很多人接受。

不過,古代女子真的是一襲紅衣地出嫁嗎?

先秦·玄纁絲衣

先秦時期,婚禮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穿着要莊重。新娘的打扮爲“次、純衣纁袡”。

“次”指的是一種假髻,用假髮編制,再用簪釵固定到頭髮上。

“純衣”被認爲是一種玄色的禮服,形制應與深衣類似,上衣與下裳縫在一起。“纁袡”說的是禮服上淺紅色的衣邊。

盤點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婚服,有紅色也有綠色

深衣:出現於春秋戰國之際,盛行於戰國、西漢時期。特點是交領右衽,衣裳連屬,被體深邃。戰國後,裁製時先將其分爲上下兩截,然後在腰間縫合。

先秦時候的人們認爲“玄象天”,代表了至高無上的天,最爲莊重肅穆。所以,婚服以玄色爲主色調。

以纁(淺紅色)爲衣緣,是因爲象徵大地的黃色,在古代沒有具體的方位來指代它,所以託位於南方,黃與南方的赤紅相併,便是纁色。於是“玄纁者,天地之色,以爲祭服”。

唐·花釵禮衣

《新唐書·車服志》記載,皇后、皇子妃在受冊時,需着深青、青色的禕衣、褕翟。民間女子出嫁,穿青色的大袖連裳,形同無翟鳥(長尾山雉)紋飾的翟衣,佩戴金銀琉璃塗飾的花釵。

《唐六典》也提到,“凡婚嫁,花釵禮衣”。

唐代女子的嫁衣以“花釵禮衣”爲主流,服色爲青色,形制上是衣裳連屬的大袖深衣,髮髻佩花形釵。

宋·花冠大袖

宋代女子的嫁衣沿襲自唐代,但變化也十分明顯。

衣裳連屬的深衣制大袖依然流行,款式從交領改爲對襟。冠帔,即鳳冠與霞帔,被認爲是與大袖相配的飾品。

福州市郊浮蒼山南宋墓的墓主入殮時就穿着一件大袖衫,衫長120釐米,兩袖通長182釐米,腰寬55釐米,袖寬69釐米;袖的寬度幾乎佔衣長的一半。在袖子中間接縫處,綴有一道彩繪印金花邊,與袖口、腋下及下襬的花邊形成一體

“霞帔”是一種披肩服飾,南北朝以前被稱爲披帛,宋代定爲命婦之服。

霞帔上面繡着的裝飾按品級高低而有差別,多以厚實的布帛製爲雙層,上端略寬,下端略窄

宋代女子仿照霞帔的模樣,做成直帔,在婚禮中使用。直帔的下端,往往墜上一圓形牌飾,富貴之家多爲金制,稱金帔墜。

盤點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婚服,有紅色也有綠色 第2張

宋代皇后畫像,皇后們頭戴華麗的鳳冠,身穿深青色的翟衣

“鳳冠”原本是后妃、命婦朝服,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興於晚唐五代,流行於兩宋。

宋代平民女子所戴的冠,並無鳳鳥等繁複裝飾,而飾以花釵、珠寶等,所以也被稱爲花冠,是婚禮中不可缺少的首服。

明·鳳冠霞帔

《明史·輿服志》載明“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於赤爲宜”,以大袖衫爲禮服。大袖衫之下爲紅色羅裙,下襬寬大多褶皺,十分隆重。

在明代,鳳冠霞帔非賜不能服,是後宮貴婦身份、品位的標識物。

盤點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婚服,有紅色也有綠色 第3張

明萬曆孝端皇后鳳冠,高35.5cm,徑20cm,重2.95kg。1956年北京市昌平區定陵出土

但婚姻乃頭一等的大事,唐宋以來的朝廷都樂意在婚儀上成人之美。古代的婚禮服飾便有“假服”一說,平民新娘出嫁時可以穿着九品命婦的鳳冠霞帔,只是霞帔上不能使用龍鳳紋。

不少新娘在自己的婚服上,用彩色的絲線,細緻地繡上花鳥紋,這不僅是姑娘們愛美之心的體現,同時也寓意着對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