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長平之戰中趙國潰不成軍,後來又是怎麼打敗燕國的?

長平之戰中趙國潰不成軍,後來又是怎麼打敗燕國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趙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趙國至少被幹死40多萬人;公元前259年秦趙邯鄲之戰,趙國國都邯鄲都被秦軍圍了。而且,長平之戰打了三年,邯鄲之戰也打了將近三年,所以自公元前262年馮亭降趙、趙國接收上黨起算,趙國打了將近六年的硬仗。

所以,實力肯定是被大大削弱了。

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前,趙國是關東第一軍事強國;而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在趙國真不敢說自己是第一了。

公元前255年,最不靠譜的燕國迎來了他們最不靠譜的王:燕王喜。這個人好大喜功,卻啥功業也建不成。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慄腹出使趙國,爲趙王祝壽。

當時形勢是三晉和楚國抱在一起收拾秦國。之前,秦燕是盟國。但秦國退守函谷關、三晉日益做大,於是燕國就只能示好趙國。所以,特意派丞相過來給趙王祝壽,而且還獻上百金重禮。燕國,這是奔着求和去的,甚至有點兒拍馬屁的成分。

長平之戰中趙國潰不成軍,後來又是怎麼打敗燕國的?

燕王喜元年,慄腹以百金爲趙王壽。

但是,慄腹卻是以祝壽爲名來窺探趙國軍情的。慄腹這個人不簡單,在燕王喜的父親燕孝成王時期,就擅長玩諜報手段。

武成王十年,質於胡者歸。慄腹詳問之,乃進言請伐胡。

從俘虜口中獲悉胡地詳情,然後就建言出兵胡地。據說此次出兵,燕國開疆千里,並新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當年,慄腹就被拜爲燕國丞相。

所以,慄腹也是個人物。於是,他就想原樣複製,在北疆開地千里,接着就要在中原開地千里。而手段,當然是實地探察、情報先行。

還報曰:“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此時,距長平之戰結束,僅有9年;距邯鄲之戰結束,僅有6年。所以,慄腹所言非虛。趙國連成丁的人口都沒幾個,這時候燕國應該想怎麼揍它就怎麼揍它。自長平之戰以來,燕國幾乎就沒幹過什麼大仗,也就是追到北邊收拾了一下蠻夷。

所以,燕王喜和丞相慄腹就斷定:這仗可以打。

一個君王、一個丞相,基本上就能把國政給定了。因爲戰國的朝堂的權力架構就是如此。但是,謀國之戰,總得聽聽將軍們的意見,因爲打仗畢竟是武將的事。

名將樂毅在伐齊失敗後,跑到了趙國。但是,樂毅的兒子樂間還在燕國。因爲樂毅當時就沒叛國也沒錯誤,齊國戰敗全是不靠譜的燕王和燕國朝堂給折騰的。所以,樂毅交出兵權,走了就走了,他的兒子樂間接着在燕國當官,受封昌國君。

長平之戰中趙國潰不成軍,後來又是怎麼打敗燕國的? 第2張

打仗是技術活,在當時沒有軍事學校的情況下,自然要有名將世家。就是老子帶兵打仗,兒子就順理成章地子繼父職,比如趙奢和趙括父子。於是,燕王喜,就得問一下樂間的意見。

樂間堅決反對,反對的理由就一點:趙國這麼多年就沒幹別的,年年打仗,國內百姓早給打成了武林高手,你燕國去揍他,就是去找死。

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伐。

燕王喜是燕國頂級不靠譜的君王。前腳剛給趙王祝壽、送上百金重禮,送完禮,後腳就派兵打人家,而且還一點兒都不覺得不好意思。樂間勸說沒用,燕王喜鐵了心,就是要打。而他反駁樂間的理由也是一句話:我五個人揍他一個還不行嗎?我就是人多欺負人少。

於是,燕趙鄗代之戰爆發了。

史載: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慄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

有資料統計,燕國派了六十萬大軍。古代戰車編制,一乘15人、一乘75人,後來人越來越多,因爲戰車太貴、步兵便宜。所以,燕國此次出兵,按一乘戰車100人編制的話,應該在20萬人上下。

燕國是偏居一隅的小戰國,跟秦楚這種萬乘之國沒法比,甚至跟三晉這樣的中原國家也沒法比。所以,此次出兵動員了20萬以上的大軍,燕國應該是下了血本。

出兵路線,一路略鄗,即今河北高邑東;一路略代,即今天的河北蔚縣,也就是要先切掉燕趙交界的趙國地區。

那麼,燕國派這麼多軍隊,是要滅趙國嗎?

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爲連秦戰國都沒有這麼好的胃口,燕國就更沒戲了。燕王喜做人做事不靠譜,但絕對沒有滅國的雄心。而且,滅趙國,三晉和齊國也不會答應。所以,燕國的目的就是要開疆拓土,能佔多少土地就佔多少土地。至於滅國,燕王喜沒這個膽量,也沒這個胃口。

於是,廟堂心態也就直接影響了前線戰心。既然燕國廟堂沒有滅趙的雄心,燕國將士也就不會死纏爛打,戰心和意志就不會太強。

你燕國是這種心態,趙國可完全不是這種心態,趙國是奔着玩命來的。

老將廉頗親自掛帥,據說動員了二十五萬大軍,基本上算是用上了吃奶的勁,趙國是舉國應戰。

長平之戰中趙國潰不成軍,後來又是怎麼打敗燕國的? 第3張

而且,趙國北部邊界,跟邯鄲之間就沒多遠。所以,在趙國人看來:你燕國就不是來偷襲的,而是來滅國的,所以只能玩命。

趙國在玩命方面是有傳統的。

跟第一強國秦戰國在上黨這個地方玩了三年的命,玩死四十多萬人。好不容易議和了,趙國卻不履約,死活不割地,然後接着玩命,首都邯鄲都被秦國大軍給包圍了,趙國仍舊不退、不慫。

所以,跟燕國,那就不用說了,只能玩命,在戰心上,趙國絕對勝過燕國。

而且,廉頗終於發揮了老將的威力,你分兵兩路,那我只是一路對敵:令樂乘率軍5萬在代地堅守,就是跟你耗;廉頗一路傾20萬主力決戰慄腹的燕國鄗路方面軍。

慄腹出身稷下學宮,是個標準的學者型幹部,搞情報、搞縱橫、甚至搞朝政,還是可以的,但玩戰爭就真心沒啥履歷經驗了。

而廉頗卻是百戰老將。所以,兩軍相遇勇者勝,趙軍勢如破竹,一下就把燕國的鄗路方面軍給幹垮了。堅守代地的樂乘見趙軍取得戰場主動,也不猶豫,立即率軍出擊。而兩路燕軍也確實給面子,打敗了就跑、頭也不回,趙軍追擊五百里,直接包圍了燕國國都。

最後,燕國派將渠爲使,並割城五座,纔算解除國都之圍,趙軍退兵。

燕國爲什麼會打敗?

首先就是一個不靠譜的燕王和一個不靠譜的朝堂。

舉國傾兵的決策太草率。丞相慄腹看了一眼趙國形勢,然後燕王喜和慄腹就拍板了。打蠻夷可以這麼打,因爲蠻夷的政權很簡單,瞭解山川地形和力量強弱就可以了。但是,趙國是中原政權,沒這麼簡單。實力是削弱了、壯丁是減少了、國力是打殘了,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趙國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都要碾壓燕國。關鍵是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在打仗方面就從來沒慫過,國人皆尚戰。這是情報所不能反映出來的。

其次就是燕趙兩國的戰心是完全不同的。

秦趙長平之戰,趙軍敗得太慘。原因是秦國是往死裏打的。而鄗代之戰呢?你燕國就是準備乘人之危、撿個便宜,搶點兒土地。但是,趙國呢?久經大戰考驗,趙國早被打驚了,但有戰事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必須舉國全力應戰,也就是往死裏打。燕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誰勝誰負,也就立判了。

第三就是燕國的領兵將軍慄腹不僅不是名將而且也缺乏實戰經驗。

經過戰爭的將軍,和沒經過戰爭的將軍,是不一樣的。廉頗早就是名將了,而慄腹只能是初出茅廬。靠着情報手段,在北疆開地千里,就以爲能爭霸中原了。他比趙括還不如。因爲趙括還是名將世家、家學淵源。慄腹僅是齊國稷下學宮的一個士子,是戰國之時的縱橫之士,與蘇秦和張儀是一類人。搞外交、當說客,沒問題;但是,搞戰爭、臨戰陣,就真不行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