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有哪些?揭祕其人物趣事

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有哪些?揭祕其人物趣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陝西扶風,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有哪些?揭祕其人物趣事

代表劇目

《羊角哀》、《要離刺慶忌》、《春秋筆》、《臨潼山》、《串龍珠》、《重耳走國》、《十老安劉》、《甘露寺》、《羣英會·借東風》、《清官冊》、《一捧雪》、《九更天》、《四進士》、《梅龍鎮》、《御碑亭》、《十道本》、《坐樓殺惜》、《清風亭》、《三孃教子》、《三字經》、《汾河灣》、《武家坡》、《桑園會》、《範仲禹》、《白蟒臺》、《火牛陣》、《胭脂寶褶》、《焚綿山》、《渭水河》、《狀元譜》、《盜宗卷》、《斷臂說書》、《寶蓮燈》、《珠簾寨》、《鐵蓮花》、《打嚴嵩》、《廣泰莊》、《三顧茅廬》、《法門寺》、《打登州》、《南陽關》、《定軍山》、《陽平關》、《胭脂虎》、《蘇武牧羊》、《將相和》、《海瑞罷官》、《趙氏孤兒》、《十老安劉》古裝戲和《杜鵑山》、《年年有餘》等。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個人故事

  屈受誣陷

1942年秋天,馬連良應邀赴奉天(現遼寧省瀋陽市)演出,爲父親的朋友辦回民學校募集資金。1945年抗戰勝利後,這一助學義舉卻遭到國民黨接收大員的敲詐,這些國民黨的"劫收"大員看到馬連良有些積蓄,他們便想方設法蒐集。對1942年馬連良赴奉天演出的材料,爲了讓"馬連良漢奸案"罪名成立,他們採用偷樑換柱的手法,將馬連良扶風社義演招牌"華北文化使節團",偷換成了"華北政務委員會演藝使節團",將捐資助學爲目的的義演,說成是"華北政務委員會"官方使節團,專程爲慶賀僞滿洲國成立十週年而演出的。

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有哪些?揭祕其人物趣事 第2張

義演真相

馬連良父親馬西園的朋友張子文,要建私立奉天文化學校(後改爲回民中學)。馬連良是回族,加之父親的關係,他義不容辭地赴奉天參加義演,爲張子文籌辦的奉天文化學校募集資金。時值日僞時期,由於東北三省淪陷,遭到日軍佔領,出關和入關都要《出國證》、《入國證》,馬連良要想出關並不容易。於是,張子文找到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濱田辦理《出國證》,濱田起初並不同意,後又提出以馬連良爲團長,組建華北文化使節團,來"滿洲國"參加建國十週年慶典。很顯然,這是個陰謀,由於時間緊迫,張子文當時並沒有考慮過多就同意了。

日本人聽說了馬連良赴奉天演出的事,非常高興,並馬上下令通知馬連良於3月1日前趕到新京,以華北使節團的名義參加紀念"滿洲國"十週年的演出。馬連良半生演忠孝節義愛國戲,此時卻要違背良心去給日本人祝賀演出,這是他和張子文事先並沒有料到的。於是,他以配角不齊等各種理由搪塞,一再拖延時間。直至錯過了3月1日,拖延了整整半年的時間。

1942年10月下旬,馬連良率領扶風社青衣李玉茹、丑角馬富祿、花臉劉連容、小生葉盛蘭、武生黃元慶等40餘人,以"華北文化使節團"的名義前往奉天。隨後,在東北大戲院和中央大戲院演出了10天,共10場戲。演出的劇目有《龍鳳呈祥》、《羣英會》、《十老安劉》等,場場爆滿,每天的票房收入高達幾萬元,最後將義演全部收入25萬元,都捐給了張子文創辦的奉天私立文化學校。演出結束後,馬連良回到北平後,得知辦學資金仍有缺口,又捐出10萬元。

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有哪些?揭祕其人物趣事 第3張

行膳排場

京諺有云:"馬連良的腔,山東館的湯。"這是讚賞山東廚師做菜看重吊湯,湯的味道可與馬連良的戲腔媲美。但馬爲天方教人,從不去大教館子的。那時梨園界,講究行膳排場且精於飲饌者,首推馬連良,而兩益軒的膳境最夠排場,餚饌做得也頗和馬的胃口,故而這裏成爲他宴賓酬客或聚友品饌的首選地。

兩益軒比西來順開業要早一些,店址在前門外,兩層樓面,樓下是散座,樓上是雅間。不僅裝潢氣派,又總是給人新鮮如原的感覺:窗明幔淨,用具光潔如新,地面一塵不染,堂倌兒穿得乾淨利落。那時,梨園界的人都住在南城外,離這裏近便。唱戲的人無論哪一派,都注重保護嗓子,多不吃豬肉,以爲能生痰,所以樂意到清真館子吃牛羊肉。這樣一來,佔據地利又講究衛生的兩益軒就被梨園界捧紅了。馬連良是其中的大主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