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科考有哪些制度?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古代的科考有哪些制度?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貞觀十二年(796)時,年紀四十六歲的孟郊奉母命第三次赴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進士及第。放榜那天,當時年事已高的孟郊苦盡甘來、欣喜若狂,揮筆寫下了“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膾炙人口的《登科後》,將從前的艱苦和困頓一筆帶過,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孟郊金榜題名後神采飛揚、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態。

古代的科考有哪些制度?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宋真宗趙恆也在《勸學詩》中勸告天下學子“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勸說學子們用功讀書,攻讀六經,參加科舉考試,改變人生,實現理想。隋煬帝開啓科舉考試之後,階級固化有所改善,寒門學子們也能擔任官職。但隨着時間的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清朝時期高度發達,科舉制的考覈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對官員的相貌也有所要求,有時甚至有些以貌取人。下面要說的這個故事不僅和考生長相有關,甚至乾隆帝也摻和其中。

(一) 清朝嚴格的考試製度

上文提到,隨着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高度發達,科舉考試中選拔人才的標準也不斷拔高。明清科舉考試的流程更加規範,對學生的考覈也更加嚴格。明清科舉考試的流程大致分爲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院試,又稱童試,院試是縣級考試,考上院試的學生被稱爲生員,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秀才;其次是鄉試,鄉試在各省省城舉辦,每三年舉辦一次。因爲鄉試的考試時間在秋天八月份,因而又被稱爲秋闈。鄉試的正榜上榜者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古代的科考有哪些制度?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第2張

再次是會試,會試的舉辦地點在京城,同樣也是每三年舉辦一次,由於會試在春天開辦因而被稱爲春闈。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皇帝任命正、副總裁。會試的第一名叫做會元。最後是級別最高的殿試,由皇帝在朝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來定出一甲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若干名,賜予他們“進士出身”的稱號和三甲若干名,賜予他們“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古代的科考有哪些制度?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第3張

經過這層層選拔,最終被挑選出來的一甲三人必然是人中龍鳳,是這一衆青年中的翹楚。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層選拔,讓一些落榜賦閒在家的舉人們感到十分不適,甚至開始懷疑人生。隨着舉人壅滯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乾隆十七年(1752)時,形成了一種名爲“大挑”的制度。

所謂“大挑”,就是每六年,在當時賦閒的舉人們裏面挑選出一些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來任職,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這些人必須要先通過院試和鄉試。這一制度中,一般不考慮他們的詩詞歌賦,只考察他們的相貌。這一制度也是清朝科舉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 乾隆帝和考生之間的故事

不僅在“大挑”中考慮學生們的長相,乾隆也十分注重進入殿試的學生的相貌。但有一次,乾隆卻破格讓一個長相醜陋的考生當了探花。這位考生名爲劉鳳誥,是江西萍鄉人,他從小就天資聰穎,天賦過人,也十分勤勉好學,被時人稱爲“江西才子”。參加科舉考試之後,他不負衆望,一路暢通無阻,順利進入了殿試。

但可惜的是,這位考生其貌不揚,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個生理上的缺陷,那就是他有一隻眼睛有些問題。劉鳳誥才學超羣,被主考官列入向乾隆帝推薦的前十卷名單,乾隆十分欣賞劉鳳誥的才學,於是傳劉鳳誥面試。但當他看到劉鳳誥的長相時卻愣住了,他暗想若錄取了劉鳳誥,他的獨眼難免有些不雅,但若不取,自己怕是要被人們詬病說是以貌取人。他思考良久,想出了一個辦法來爲難劉鳳誥,那就是對對聯。

乾隆對劉鳳誥說:“朕要當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學超羣,朕定然點中你;但你若是才學平平,就不要怪朕無情了。” 劉鳳誥鎮定自若,氣度不凡,穩穩答應。乾隆帝接着就說出:“獨眼不登龍虎榜。” 劉鳳誥緊接着就應答道:“半月依舊照乾坤。”用半月來形容殘缺,意爲自己即便是半月,也能朗照乾坤。乾隆此時內心已是欣賞,但他接着又出一聯:“東啓明,西長庚,南箕北斗,誰是摘星漢?” 劉鳳誥隨後跟上:“春牡丹,夏芍藥,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不僅對仗工整,更是意蘊深刻雋永,而且還一語雙關。乾隆登時龍顏大悅,將他封爲一甲第三名探花。

就這樣,劉鳳誥用自己不凡的氣度和絕倫的才華使乾隆帝爲之折服,命運給他的生命帶來了殘缺,他卻在殘缺上刻出了花兒。在此後的日子裏,劉鳳誥也不負衆望,爲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爲了清朝的名臣,更被乾隆贊爲“江西名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