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文化名家 > 清代桐城派的代表都有誰?他們分別有哪些著作?

清代桐城派的代表都有誰?他們分別有哪些著作?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爲其早期重要作家皆爲江南安慶府桐城人,但是,在桐城派發展早期,並沒有旗幟鮮明的使用桐城派這一名字。在桐城派“四祖”中,前“三祖”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從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自居,姚鼐雖然在《劉海峯先生八十壽序》中引程晉芳、周永年語“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桐城被譽爲“文都”,主要因爲桐城派在清代時期的極大影響力。桐城派理論體系完善,創作特色鮮明,作家衆多,作品豐富,稱雄清代文壇長達200多年,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雖然後來桐城派的作家並不都是桐城人,如梅曾亮、管同、曾國藩、張裕釗、林紓等,但桐城籍作家仍佔很大比重,著名的的有被稱爲“小方、戴、劉、姚”的方東樹、戴鈞衡、劉開、姚瑩及方宗誠、吳汝綸、馬其昶、姚永樸等。

清代桐城派的代表都有誰?他們分別有哪些著作?

方苞

方苞(1668~1749),字風九,一字靈皋,號望溪(今桐城望溪高級職業中學由其後人捐建,以此命名),桐城派創始人。32歲參加江南鄉試中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進士第四,因母病,未參加殿試。五十年,因《南山集》案牽連入獄兩年,後經李光地營救免死,編入漢軍旗籍管制,以白衣平民入南書房,後移養蒙齋,編校《御製樂律》、《算法》諸書。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元年(1723)赦還原藉。九年,授左右允,次年遷待講學士,十一年,遷內閣學士、禮部待郎,充《一統志》總裁。

乾隆元年(1736)充《三禮義疏》副總裁,七年,因病辭歸,賜翰林院待講銜。治經以宋儒爲宗,尤致力於《春秋》、《三禮》。論文提倡“義法”,認爲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爲經,而法以緯之,然後爲成體之文。後桐城派的文論,以此爲綱領加以補充發展。著有《周官集註》、《周官辯》、《周官析疑》、《考工記析疑》、《儀禮析疑》、《喪禮或問》、《禮記析疑》、《左傳義法舉要》、《春秋通論》、《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錄》、《離騷正義》、《方苞文集》等。

劉大櫆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少年業師於吳直。20多歲至京師,爲方苞推重。雍正七年、十年兩登副榜,先後經方苞、張廷玉薦舉博學鴻詞科和經學,試皆不第,遂不復試。60歲後任黟縣教諭,數年後棄官歸隱樅陽。姚鼐、王灼、吳定、張惠言皆爲其門下北子。論文強調“義事、書卷、經濟”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是繼方苞之後桐城派的中堅人物。著有《海峯文集》、《海峯詩集》、《論文偶記》、《翕縣誌》等。

清代桐城派的代表都有誰?他們分別有哪些著作? 第2張

姚鼐

(1732~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早年隨伯父姚範和劉大櫆學習經學、古文,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兵部主事,歷任山東、湖南鄉試主考官、三十六年會試主考官。累官刑部郎中、三十六年會試生考官。累官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參與纂修《四庫全書》。主持梅花、紫陽、敬敷書院40年。

桐城派的義法論和聲氣論經其發揮和深化,成爲一套較系統的古文理論。他提倡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濟”,總結文章的陽剛、陰柔兩大類風格,認爲兩種都是文章所需要的,不能偏廢。其散文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詩有清撥淡遠之致,尤工近體。著有《惜抱軒全集》88卷,包括文集和詩集,又有《法貼題跋》、《左傳補註》、《國語補註》、《公羊傳補註》、《穀梁傳補註》、《九經說》、《老子章義》、《莊子章義》等。選編古文辭賦集《古文辭類纂》75卷及《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曾國藩自稱論文師從方苞、姚鼐,爲文義法也取自桐城派。但他頗不滿於某些桐城末流文章的拘謹平淡,因此在文章表現的內容上強調了經世致用;而在文章的表現形式上,則吸取了漢賦的優點,高洪雄健,呈現出陽剛之美。這就將桐城派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以湘鄉派爲主流的階段。正式提出“桐城派”的,其實是曾國藩,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所以,曾國藩實有“中興”桐城派之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