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詩經·國風·權輿原文是什麼?如何賞析呢?

詩經·國風·權輿原文是什麼?如何賞析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權輿

佚名 〔先秦〕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于嗟乎,不承權輿!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于嗟乎,不承權輿!

譯文

詩經·國風·權輿原文是什麼?如何賞析呢?

唉我呀!曾客居華館大屋,如今每頓飯供應都不豐富。可嘆啊!待遇遠不如當初!

嗚呼哉!曾經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捱餓頓頓吃不飽。可憐啊!遠遠不如從前好!

詩經·國風·權輿原文是什麼?如何賞析呢? 第2張

這是一首賢士發牢騷的小詩,諷刺秦君養士待賢有始無終;也有研究者認爲這是秦國沒落貴族在嘆息生活今不如昔的詩。

此詩兩章結構相同,在反覆詠歎中見“低徊無限”(吳闓生《詩義會通》引舊評)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禮待賢者。詩首句即以慨嘆發語,彷彿是一個酸不溜丟的人才兩手一攤,仰天長嘆,讓聽者有“不提倒也罷了,提起兩眼淚汪汪”的心理預設,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強烈對比就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過去的日子裏大碗吃飯、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頓供應的飯菜都非常簡約,幾乎到了吃不飽的程度,前後待遇懸殊,讓人難以承受。其實,飲食上的一點變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賢者在國君心目中的位置。

詩的前後兩章雖然相近,但些微變化間顯示出歌唱者前後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裏提及的變化還只是從大碗飯食到每食無餘,到第二章裏已經從“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飽”了,於是作者一唱三嘆,“于嗟乎!不承權輿”,這嗟嘆聲中充滿了失望和希望:對遭受冷遇的現實的失望和對康公恢復先王禮賢下士之風的希望。從詩中無法看到詩作者慨嘆之後待遇能否得到改變,但從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齊策》)的戰國齊孟嘗君食客馮諼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