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擬詠懷·其十八》庾信所作,表現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擬詠懷·其十八》庾信所作,表現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庾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是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詩文風格被稱爲“徐庾體”,在詩、賦、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庾信所作的《擬詠懷·其十八》吧。

失意人劉長卿過長沙賈誼故宅,曾忍不住慨嘆“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藉助虛渺時空中那份天涯淪落人的共同經驗,他將內心的悲苦和哀傷安放在了文字深處;而張說(唐朝政治家、文學家)踏訪庾信舊居的時候,寫下的卻是“蘭成追宋玉,舊宅偶詞人”這樣思慕前賢、遙想風流的句子。

“蘭成”,不是現代作家胡蘭成,而是南北朝末期詩人庾信的小字,不過,提起庾信這個名字,或者大家都比較陌生。據《周書》與《北史》記載,庾信是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生於梁武帝太平治下繁榮昌盛的樑朝,長於樑朝。然而,公元548 年爆發侯景之亂,庾信和梁武帝、皇太子以及衆多的樑朝宗室和臣民一起在圍城中度過了血腥的五個月,目睹了種種英勇與懦弱的行爲、暴力、饑饉、瘟疫和死亡。樑朝在數十年不識干戈、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迅速分崩瓦解,庾信親身經歷了樑朝的覆滅,並在戰亂中失去了二子一女,最終作爲南朝使臣被羈留北方,直到去世。

被強留於北方後,無奈的庾信做了敵國鮮卑人的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人稱“庾開府”……。庾信,不但,從此永別了江南,而且,屈事二姓,成了“失節”的貳臣,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悲憤出詩人,他的詩賦悲勁蒼涼,清新雋永,《哀江南賦》、《小園賦》、《枯樹賦》等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代表南北朝賦體文學的最高成就,他也因之成爲南北朝文壇的泰斗。後人評價他“集六朝之大成,導初唐之先河”。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傳誦千古的絕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是從庾信的《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胎而來。

《擬詠懷·其十八》庾信所作,表現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大體說來,庾信的文學創作,以他四十二歲時出使西魏爲界,可以分爲兩個時期。前期在樑,作品多爲宮體性質,輕豔流蕩,富於辭采之美。羈留北朝後,詩賦大量抒發了自己懷念故國鄉土的情緒,以及對身世的感傷,風格也轉變爲蒼勁、悲涼。 而他的主要成就集中於後期羈留於北朝時, 除內容上的鄉關之思的特徵外,在藝術上表現爲有獨創性。正是北朝的背景,南朝的技法(文學的修辭技巧,尤其是聲律,用典、駢偶等手段 ),自我前期“流連哀思”的審美趣味,後期全新的人生體驗,真摯深沉的情感,庾信才得以開創了於綺豔之外,更清新、老成(俊逸勁健,渾成蒼涼)的詩風,南北文學才真正進入融合階段,他也因此成爲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

庾信今存詩二百五十餘首,絕大部分是後期作品,有《庾子山集》傳世。《擬詠懷》二十七首是其代表作。《擬詠懷》二十七首大抵作於樑亡後北周保定三年至四年之內,庾信當時任弘農郡守,羈留北朝已經有十餘年。《擬詠懷》二十七首中最突出表現的就是由亡國經歷而來的對故國懷念的"愁思"及羈旅北方的"愁緒",正如張喜貴先生在《創傷記憶與庾信後期的創作》一文中提到"庚信在北朝,28年都沒有停止迴歸故里的企盼,國破家亡、自己羈旅的痛楚與對樑王室的眷戀,構成了他創作的中心主題"。

《擬詠懷·其十八》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裏,書卷滿牀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擬詠懷·其十八》庾信所作,表現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第2張

庚信說,尋思自己已經身處顯位,夜半卻忽然愁緒滿懷。 悠悠琴聲在屋內迴響,累累書卷鋪滿牀頭。雖然想在夢中化作蝴蝶飛去,自己卻不能做到如莊周一樣瀟灑無羈。 如今殘月和當初新月一樣形狀,這個秋天也和故都的秋天彷彿一樣。 淚水如連珠般流下,飄零的螢火蟲像破碎的火星般飛舞。雖說樂天知命就可以忘憂,但是我又何時能夠不再憂愁呢?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被迫羈留敵國多年之後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第一、二句“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寫身居要職、錦衣玉食的作者經常因爲愁悶而半夜醒來。

第三、四句“琴聲遍屋裏。書卷滿牀頭。”寫半夜睡不着的作者,索性起來彈彈琴、看看書,以打發漫漫長夜無心睡眠的時間。

《擬詠懷·其十八》庾信所作,表現無可排遣的鬱悶憂愁與思鄉之情 第3張

第五、六句“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寫作者想學莊子夢蝶,飄飄然置身世外之境,卻不能學到莊子的曠達灑脫,依舊滿腹憂愁。

第七、八句“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是全詩最爲精彩的一聯,寫出了詩人心中日復一日無力改變現實的無聊與絕望,寓精警於平淡之語,也是寓千萬痛苦於寥寥十字之中。

第九、十句“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作者用兩個比喻,感慨自己身世飄零,卻無力改變命運而傷心落淚。

最後兩句“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寫作者雖然不斷勸慰自己要樂天知命,但是仍然無法排遣孤獨憂愁的心境,此刻,詩人滿心悲苦憤懣溢於言表。

這《擬詠懷·其十八》爲代表的一組詩,真實地描寫庾信仕北後的生存環境。就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裏,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讓庾信的心理、思想、創作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促使庾信成爲南北朝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峯。因此杜甫贊他,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楊慎在《升庵詩話》則稱讚其詩曰:“庾信之詩,爲樑之冠冕,啓唐之先鞭。” 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也對庾信讚不絕口:“ 庾子山《燕歌行》開初唐七古,《烏夜啼》開唐七律,其他體爲唐五絕、五排所本者,尤不可勝舉。”可見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高,爲後世景仰。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