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傳統文化 > 苗族喪葬文化 苗族的喪葬禮節有哪些

苗族喪葬文化 苗族的喪葬禮節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離不開芒筒蘆笙。在喪葬期主家和客人都吹奏蘆笙追悼死者。苗語稱爲“補你哪錄”。吹奏的原因是芒筒和蘆笙是苗族同胞生活的一部分。苗族人又認爲在陰間有“打杆隊牛”即蘆笙場。陽間的人吹奏了,死者在陰間擁有芒筒和蘆笙。才能夠快樂。芒筒和蘆笙聲音宏亮,讓主家少冷清些。芒筒和蘆笙有很多喪葬調,可以表達人們的哀思。在喪葬期,每次吃飯前要吹奏一下,才能吃飯。在進客當晚人們則通宵順時針繞棺跳蘆笙舞。送葬時也吹奏。到坡上後仍然跳芒筒蘆笙舞。下葬時也吹。客人向主人告別時以吹芒筒和蘆笙的方式告別。只是不同的時間段吹的曲調有所不同。主人和客人吹的曲調又有所差異。

二:祭牲。苗族傳統觀念認爲死者在陰間需要豬和羊喂。更需要水牯牛到陰間參加鬥牛比賽.同時也需慰勞前來治喪的人員。故需要宰殺豬和水牛、山羊。殺水牛祭亡靈是苗家最高規格的葬禮。往往是經濟實力雄厚或人丁十分興旺的家庭纔在葬禮中殺水牛。選水牛是非常講究的。要求“霧沙霧水”,即牛之五官沒有缺陷,‘獻’沒有差錯,四肢正常。

苗族喪葬文化 苗族的喪葬禮節有哪些

否則會給主家帶來厄運。殺水牛時前,用白紙製一個有銅鼓圖案的,苗家稱爲“遊把”的頭飾給牛戴。把牛拉到鬥牛場遊一圈。然後鳴槍三次。才把牛殺了。把'遊把'高掛在糧倉上永久保存改革開放後,加勇社區飼養水牛少之又少。

就罕有人家在葬禮中宰殺水牛。該社區正統的短裙支系苗族也不殺黃牛祭奠亡靈。認爲殺黃牛會“析克”,會使親戚關係淡化。豬則不可缺少了。所殺的豬大部分由主家自備外,往往其女婿和外子、內子等親戚贈送給主家。而沒有擡豬而關係又密切的親戚則贈送山羊。上世紀九十年代山羊價格暴漲之後,就很少有有人贈送山羊,而改送小豬或若干斤豬肉。

對於贈豬者主家要回贈該頭豬的一支帶尾豬腿。若由於某方面的原因,他所贈送的豬沒有殺。可用其它沒有尾巴的豬腿代替,但要向客人說明清楚。否則客人要麼生氣要心灰意冷。說明後客人也會予以理解。對於贈送其它禮物的客人,主家也適當的回贈。向主家贈送豬羊等禮物,是對死者的尊重,更是對主家在治喪過程中造成的巨大經濟負擔予以援助。而回贈禮物則是一種感恩。

三:舅公禮。若死者系已婚女性。需砍一隻帶有尾巴的豬腿給舅家。該豬腿的規格爲:本次葬禮所宰殺的豬中最大的一頭的一腿。砍該豬腿時必須以豬腎的中間爲中線。即該豬腿必須有半個腎。

苗族喪葬文化 苗族的喪葬禮節有哪些 第2張

若對方認爲,家屬對死者及孃家尊重足夠,收到豬腿後會把豬尾連帶一兩斤肉砍下回贈給主家。並說:“以後我們世世代代通婚,雙方都人丁興旺榮華富貴”。

若對方不砍回豬尾,就表示對方不想與主家繼續通婚。這樣雙方的關係也就就淡化。假若主家不給舅家贈送帶尾豬腿,會受到輿論的強烈譴責。從此舅家也不認這門親戚。這是舅權的又一體現。苗語稱爲“溜多睹韃內”。四:爲了表示對死者的悼念與尊重,主家當年不能辦其它喜事如起房等。改革開放前,三年內男不婚女不嫁。現改爲一年。五:在死者死後至沒有安葬前是不能洗臉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