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文化名家 > 《墨子·七患》表達的是墨子的什麼思想?

《墨子·七患》表達的是墨子的什麼思想?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七患》表達的是墨子的什麼思想?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墨子·七患》原文:

子墨子曰: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先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民力盡於無用,財寶虛於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祿,遊者愛交,君修法討臣,臣懾而不敢拂,四患也。

君自以爲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爲安強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蓄種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

凡五穀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爲養也。故民無仰則君無養,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節也。五穀盡收,則五味盡御於主,不盡收,則不盡御。一谷不收謂之饉,二谷不收謂之旱,三谷不收謂之兇,四谷不收謂之匱,五穀不收謂之飢。

《墨子·七患》表達的是墨子的什麼思想?

歲饉,則仕者大夫以下皆損祿五分之一。旱,則損五分之二。兇,則損五分之三。匱,則損五分之四。飢,則盡無祿,廩食而已矣。故兇飢存乎國人,君撤鼎食,大夫撤懸,士不入學,君朝之衣不革制,諸侯之客,四鄰之使,饔食而不盛,撤驂騑,塗不耘,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負其子而汲者,墜其子於井中,其母必從而導之。今歲凶、民飢、道餓,此疚重於墜其子,其可無察邪?故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凶,則民吝且惡。夫民何常此之有?爲者疾,食者衆,則歲無豐。故曰:財不足則反之時,食不足則反之用。故先民以時生財,固本而用財,則財足。

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穀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無凍餓之民者,何也?其力時急,而自養儉也。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罹兇餓甚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也。

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徵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猝。是若慶忌無去衛之心,不能輕出。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之備,故殺。桀紂貴爲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於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爲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故曰:以其極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宮室觀樂。死又厚爲棺槨,多爲衣裘。生時治臺榭,死又修墳墓。故民苦於外,府庫殫於內。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故國罹寇敵則傷,民見兇飢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聖人之所寶也。故《周書》曰:“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家無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謂國備。

【鑑賞】

篇名“七患”,顧名思義,是討論國家面臨的七種禍患。墨子在此篇中提出治理國家七種禍患的積極方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發展生產、厲行節約、備戰備荒。同時,墨子也嚴詞批判了統治者的驕奢淫逸與肆意浪費。

就發展生產來說,《七患》強調,五穀是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資。努力生產糧食,盡力利用土地。財富不夠,就回到注重農時上來,尋求彌補的辦法。依照農時規律,生產財物,鞏固農業這個根本,合理用財,則財物豐足。

就厲行節約來說,《七患》強調,一定要注意節約。糧食不夠用,就回到節用上來,從降低消費方面尋求彌補的辦法。

就備戰備荒來說,《七患》強調,倉庫沒有儲備的糧食,就不能應付凶年饑荒。武器庫裏沒有儲備的兵器,正義之師就不能征伐不義之國。思想沒有周密的考慮,就不可能應付突發的事變。防備是國家的重要大事,糧食是國家的寶貝,武裝是保衛國家的利器。這都是治國的重要方面。反之,國家遭遇敵寇則傷,人民遭遇災荒則亡,這都是不考慮備戰備荒的過失。

《七患》嚴詞批判統治者的驕奢淫逸,肆意浪費。批判統治者用盡府庫錢財,添置車馬衣裘、奇珍異寶,還役使百姓勞苦不休,修建宮殿樓閣供觀賞娛樂。國君死,做厚實棺槨,用很多衣裘陪葬。活着造臺榭,死後修墳墓。使人民受苦,府庫空虛。君主尋歡作樂,人民痛苦不堪。統治者的昏庸侈靡,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

《墨子·七患》表達的是墨子的什麼思想? 第2張

《七患》的語言運用,膾炙人口,頗爲精彩。如:“生時治臺榭,死又修墳墓”(生時蓋豪華宮殿,死後修奢侈陵墓),“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當官的享樂不盡,爲民的痛苦不堪),“國罹寇敵則傷,民見兇飢則亡”(國家遭侵略會破敗;人民遇災荒就逃亡),其中用詞:生死,上下,苦樂,國民,傷亡等,相反對稱,比照鮮明,言簡意賅,鏗鏘有力,極富感染力和說服力,讀來琅琅上口。

曹耀湘《墨子箋·七患》評論說:“此篇言強本節用之道,教治國者以勤儉也。”強本,就是加強農業生產。節用,就是節約開支用項。勤於勞作,儉省消費,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傳播最久,普及最廣。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其父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評論說:“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司馬遷發揮說:“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

墨家提倡節儉,主張發展生產,厲行節約。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墨子論述治理國家七種禍患的方略,在今天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值得借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