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戰史祕聞 > 鄢郢之戰:楚國曾興盛一時,爲何卻走向沒落?

鄢郢之戰:楚國曾興盛一時,爲何卻走向沒落?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秦國一樣,早在春秋時期,楚國便已立國。比起秦國率先下手的韓、魏,楚國也曾稱霸一時,但是爲何最終卻走向了沒落?

楚國是諸侯國中最先稱王的,因其地處南方,被中原列國所排斥,所以楚國在南方自己逐漸發展了起來。而後爲了擴大領域,楚國才和中原諸侯產生了戰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

到了戰國時代時,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力日漸強盛,到了楚威王時,楚國領土已經擴張到了巴蜀,後來又滅了越國,國力興盛一時。然而楚威王去世後,國政落到楚懷王手裏,開始露出衰敗的跡象。

公元前313年,秦國張儀欺騙楚懷王,以六裏地謊稱六百里,騙得楚王與齊國斷交。楚懷王怒而攻秦,卻被秦軍打得大敗。楚懷王晚年還被秦昭王騙去秦國,最後死在咸陽,秦國國勢在楚懷王的手裏暴露出各種問題,山河已露衰敗之相。

到了楚襄王時期,楚國的政治腐敗,忠臣被排擠,奸佞得到任用。作爲軍事要地,用以恭維郢都的鄢城都出現了年久失修的問題,軍事鬆懈,守備薄弱。這些問題在鄢郢之戰中成爲了楚國戰敗以致被迫遷都的關鍵所在。

在鄢郢之戰前,其實秦、楚還曾講和會盟,以聯姻締結親善關係。但是楚襄王並不是越王勾踐那樣的人物,接連被打敗之後有着臥薪嚐膽的決心,反而是個剛愎自用,不自量力的人。

鄢郢之戰:楚國曾興盛一時,爲何卻走向沒落?

秦國剛剛在伊闕之戰中獲得大勝,與楚國交好雖然不乏麻痹楚國之意,但是楚國佔據大國地位,絲毫沒有危機意識。

公元前281年,楚襄王被一個善射之人激怒,那人說秦國想要獨吞中原,而且勢大不好對付。楚襄王聽得此言不僅沒有產生危機感,反而十分自大地認爲可以聯合諸侯國討伐秦國。結果秦國本還沒打算這麼快對楚國下手,這會兒聽到消息決定先發制人,就先打楚國了。

楚王看不清楚形勢,時機也沒找對,便想聯合齊、韓討伐秦國,並且目的還捎帶上了周王室。但是楚王不清醒,還是有人清醒,周王派人來遊說楚國,說服了楚國放棄了這個合縱的計劃。

要說楚國的愚蠢就愚蠢在了這裏,顯示不自量力要打人家,結果激怒了對手,自己又不想打了。楚王說不打了,秦國就會不打了嗎?

公元前280年,秦國大將軍司馬錯率軍攻楚,拿下黔中郡,楚王自己挑起來的爭端,只能自己割地去賠,於是又把當年秦國讓回來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土地給了秦國。

不自量力只會招來打臉。秦國本就是要打算破楚的,楚國也許正是感覺到了危機纔會在有如此不安跳腳之舉,但是凡事量力而行,既無能力,又無謀算,即便作了最後的反抗,也只能是被動挨打。所以在公元前279年,秦國派白起大舉攻楚,鄢郢之戰爆發了。曾強盛一時的楚國,在秦國的大勢進攻下,在自己內政混亂中一步步走向了沒落。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