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古代戰役 > 好水川之戰:北宋全軍覆沒,大將沒一個存活

好水川之戰:北宋全軍覆沒,大將沒一個存活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好水川之戰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康定二年(1041),西夏與宋朝的戰場上,餓殍百萬,屍橫遍野。積弱已久的宋朝正面臨外敵入侵的焦灼中,那時的宋朝敗多勝少,被世人頻頻調侃"屢戰屢敗"。

就是這樣屢戰屢敗的宋朝,民間仍舊流傳一首《邊地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邊地謠》詩裏的"韓"指的是北宋名相韓琦,爲相十載輔佐三朝,是一個爲數不多的軍事能力極強的政治家;而詩中提到的"範"指的是聞名遠揚的范仲淹,是流傳古今的文學家和軍事家,兩人亦師亦友。

宋仁宗在位時期,李元昊建立西夏自立爲王,公開挑釁宋朝。在戰局緊急的境況下,韓琦一份奏摺推薦范仲淹,兩人攜手對抗西夏,本以爲強強聯手,到頭來卻敗戰而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好水川之戰。

策略不合,埋下失敗的伏筆

"吾逐路重兵自爲守,勢分力弱,遇敵輒不支。若並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賊驕惰,破之必矣。"

好水川戰之前,韓琦也做足了功課,醞釀多次後提出了麟延和涇原軍的聯合作戰,採取主動出擊的軍事策略。

宋仁宗猶豫不決最後決定採取韓琦丞相的建議,派出尹洙讓范仲淹主動出擊。

作爲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的范仲淹提出保守策略:時機不成熟,不便出擊。就在尹洙感嘆他固執己見不如韓琦,韓琦的催促命令疾馳而來:"大凡用兵,當置勝敗於度處"。

范仲淹聽完當即反駁,不肯實行:"大軍一動,關係萬人性命,怎麼能置勝負於度外?"

好水川之戰:北宋全軍覆沒,大將沒一個存活

好水川之戰的開端,兩位傑出的軍事家產生了意見分歧,這只是韓範兩人的第一次意見不合。

康定二年(1041),李元昊親自率領十萬西夏軍南下攻宋,率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一帶。而剩餘軍隊則分散在別處,便派人到處聲稱要攻打渭州,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

韓琦聽聞,經過幾次的斟酌,一眼識破了西夏軍的關門打狗策略,既然戰勢來了那就選擇迎接戰局,這個時候的范仲淹仍舊採取"以靜制動,不可不攻",就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韓琦乾脆將難題拋給了宋仁宗,讓皇帝自己做決定。大敵當前,怎能滅了自身威風,宋仁宗希望快速解決戰役一平西夏,挽回宋朝屢戰屢敗的局面,選擇了韓琦主動迎戰的策略。

被韓琦派出去的大將卻是個輕敵的主兒,此人經歷過張家堡南的勝仗,心中驕傲萬分。來不及等范仲淹的軍隊匯合集齊出發,率先帶着軍隊前往好水川。

大將率領的軍隊正巧在張家堡時遇到了西夏軍,宋軍不顧三七二十一斬殺數百人,將韓琦叮囑的"苟違節度"告誡拋之腦後,一股腦兒衝向前鋒打得西夏軍連連後退,這正是李元昊的策略:聲東擊西,誘敵深入。

好水川之戰:北宋全軍覆沒,大將沒一個存活 第2張

被捱打的西夏軍故作全軍覆沒,丟盔棄甲逃之夭夭,跑向約好的主力軍集結地點,誘惑宋朝軍前往好水川。故事的高潮即將到來,宋朝再次戰敗源於韓範兩人二次政見不合。最終決定戰敗走向的是領頭者的剛愎自負。

前後夾擊,全軍覆沒

戰爭講究的就是謀略,而誘敵深入的策略就像獵人捕捉獵物,前後夾擊一招致命。

這位驕傲的大將名叫任福,率領千軍萬馬衝向敵人設置的圈套裏,才反應過來已經上當,這時再想從好水川的撤退已是難上加難。

守在好水川山頭制高點的西夏伏兵,正像獵人等着獵物自投羅網。李元昊帶着西夏伏兵居高臨下的從制高點衝了過來,前後攔截宋朝所有的退路。宋軍大將任福見勢不妙,便搖旗高呼着"以死報國,雖敗猶榮",號召軍隊以死抵抗,自己也揮動旗幟衝向了敵人陣營,最後戰敗。

"關右震動,仁宗爲之旰食。"李元昊帶領西夏軍從姚家川包抄,迎向趕過來救援的宋軍副手,副手帶來的宋朝精兵一路披荊斬麻瘋狂的殺出重圍,然後西夏軍的後援隊也在這時趕了過來,強弱懸殊,兩國沒辦法勢均力敵,雙方耗戰到深夜,宋軍只能中途撤兵,陣亡將士人數已高達一萬多人。

聞訊戰事困頓,韓琦下令退兵,范仲淹率兵親緊急救援,將來勢洶洶的西夏軍打得連連後退,李元昊帶着西夏軍不甘心的死守戰場,最終仍舊一無所獲,宋夏兩朝只能達成和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