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古代戰役 > 歷史上真實的“雍熙北伐”,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

歷史上真實的“雍熙北伐”,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雍熙北伐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兒皇帝”之稱的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爲了將割地奪回,便派遣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向遼國發起進攻,這次討伐被稱作“雍熙北伐”。

然而,這次聲勢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終,卻以北宋十萬大軍的覆沒,以及楊業沙場戰死而結束。這不得不說是一次非常失敗的討伐戰爭,同時,對於北宋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因爲在這次戰鬥中,北宋王朝不僅損失了大量兵力,同時,也將自己中原大國的名譽和聲望都葬送其中,更讓宋太宗的自尊心遭到了嚴重地踐踏。

歷史上真實的“雍熙北伐”,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

話說,二十萬大軍派去北伐,這規模和戰鬥力應該是很強的,那麼,爲何會把仗打成這樣,北宋如此慘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鮮爲人知的歷史真相

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記載,宋太宗在北伐戰爭結束之後,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覆盤”,對於這場戰鬥當中的情況進行了一次梳理。在宋太宗看來,作爲總指揮的自己,在這次戰鬥當中,整體的戰術和戰略部署都是非常正確的,而且,收復割地這樣的戰鬥目標也是沒有問題的。

之所以最後如此慘敗,主要原因在於前方作戰的將領根本就不聽自己的指揮各持己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打仗,最後纔會敗給敵方。也就是說,那個不服從皇帝戰鬥指揮的將領,要對這次北伐戰爭的失利負主要責任。在皇帝的授權之下,衆大臣將這次北伐戰鬥當中所有有過失的將領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他們最終認爲,北伐部隊統帥曹彬,在這次戰鬥當中不聽領導,違抗聖旨,而且,對於自己手下的士兵管理不嚴,領導不善,最終,導致了北伐部隊的整體潰敗。所以,曹彬是這次北伐戰鬥失敗的始作俑者。衆所周知,藐視聖旨,公然違抗,不服從皇帝的領導,這條條都是可以殺頭的罪過,不僅自己要賠上性命,就連自己的宗族和家人也都要跟着遭殃,滿門抄斬也是非常正常的。

歷史上真實的“雍熙北伐”,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 第2張

既然如此,那麼,宋太宗是如何處置這個曹彬的呢?

被視爲北伐之戰失敗的罪魁禍首的曹彬,犯下這麼大的罪,最後,竟然只是遭到了降職的處罰,之前的節度使不做了,貶去做右饒衛上將軍了。

不但是曹彬,潘美也被削了三級,導致楊業之死的罪魁禍首王侁被除名流金州,劉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時,潘美也是六十六歲的老將,轉年雖官復原職,仍舊悒悒不樂,數月而卒。雖然,潘美生前沒有什麼特別對不起楊業的地方,陳家谷口也是王侁先離開而致使缺守,但是,潘美身爲主將,不能約束監軍的錯誤行爲,對於楊業之死,他難辭其咎,最終,致使日後被評書藝人醜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反派。

而不久之後,由於曹彬戴罪立功了,宋太宗便又將其官復原職了。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會忍不住感嘆,這處罰也太輕了吧。這曹彬到底是什麼來頭,會得到宋太宗如此的厚愛,從輕發落呢?

歷史上真實的“雍熙北伐”,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國 第3張

結合相關的歷史資料進行分析,之所以對曹彬如此寬大處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宋朝不會隨意斬殺大臣。根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趙匡胤曾經定下了一個遺訓,那就是“不得殺士大夫”。正因這一點,在兩宋三百一十多年的歷史當中,唯一被斬殺的一品大臣除了岳飛再無他人。這樣看來,在北宋做官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好事,因爲即便是犯了非常大的錯誤也不必擔心被砍頭。

二、曹彬與宋太宗之間的小祕密。在說這個祕密之前,我們先回顧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曹彬作爲北宋的一員大將,按理說各種戰鬥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他爲什麼會在如此重要的北伐戰爭當中,像是中了邪一樣跑來跑去,在戰場上擅自行動,還沒等敵人出手,自己就被自己給遛蒙圈了。

除了曹彬的舉止、言行非常令人難以理解之外,宋太宗的一系列反應,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記載,曹彬在遭到處罰之後,僅僅間隔了一年的時間,宋太宗就將之前根本沒有什麼特殊功勞的曹彬官復原職了。更是在三年之後,又給曹彬升了職,成爲了“節度使之王”。後來,更是在趙光義兒子繼位之後,擔任了檢校太師等重要職位,成爲了“宋朝第一軍人”。

對於曹彬的處理結果,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不僅如此,後面還有更驚喜的。按理說,曹彬這種有過失的將領,在如此重大的戰事上出現領導失誤,不僅坑死楊業,還害死了數萬士兵,讓大宋慘敗,死後悄悄安葬也就完了,根本沒有什麼資格去追封。但實際上,曹彬獲得了“宋朝第一良將”的榮譽稱號。同時,他的女兒、孫女也都先後進宮,封妃、封后的都有,可以說是無上榮耀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敗軍之將,緣何可以得到這麼多殊榮?

答案是:交易。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皇帝的恩賜更是如此。宋太宗之所以給曹彬如此多的榮耀,讓他享受尊貴的地位,都是因爲曹彬爲宋太宗“扛了包”、“頂了罪”。對於北伐的失敗,曹彬無非是一個替罪羔羊。

爲什麼會這麼說呢?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次北伐的整體戰鬥過程,就清楚了。

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曹彬在組織兵力進行城市攻佔的時候,宋太宗認爲“太神速”,所以,要求曹彬不要行動那麼快;但是,當對壘形勢不利於宋軍時候,曹彬想要儘快撤退,皇帝又要求他不能後退;後來,曹彬抗旨進軍之後,皇帝並沒有責怪他,而是讓其與其他兵馬會合,一起打幽州城。

由此可以看出,這場戰鬥真正的幕後指揮,應該是趙光義纔對,正是他的各種指示、要求,才讓在戰場上的曹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改變戰略部署。所以說,給曹彬定的那些罪名,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因爲,一直以來都是宋太宗自己的操縱宋軍部隊。

所以,北伐戰爭最後失敗收場,其罪魁禍首應該是趙光義纔對,而曹彬只是爲皇帝頂了“罪”而已。

面對這些個委屈和職責,曹彬也沒有多說什麼,因爲,他懂得官場上的規矩。權衡利弊之後,他用自己的名聲換取了皇帝的“寬容”,也讓家人們跟着一起“受益”了。

雍熙北伐,是宋遼戰爭過程中宋對遼的第二次戰略進攻。這次戰略進攻的成敗不僅在軍事上對宋遼雙方態勢產生重大變化,而且,對宋的內政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此戰失利,使得宋對遼的戰略關係由進攻轉爲防禦,從而,使在對遼關係上“終宋不振”。直到澶淵之盟的簽訂,宋遼大體上維持了和平的局面。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