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在正史上,劉備、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來的,誰最能哭?

在正史上,劉備、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來的,誰最能哭?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部《三國演義》,白紙黑字記錄着劉備一共哭過好幾十次,讓不少人都接受了一個觀點,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書中經常寫道,劉備一遇到麻煩事,一把淚,一頓哭。關羽、張飛一心疼哥哥,就站出來一頓衝殺,當然更少不了諸葛亮那句:主公勿憂,亮有一計。

其實在正史上,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來的,並且這二位,比劉皇叔能哭多了。

劉備:

中年油膩大叔的哭泣

在正史上,劉備、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來的,誰最能哭?

影視劇中的劉備形象,也以愛哭聞名。

魯迅認爲,《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哭多了點,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其實,史書上有過記載的,我們的劉皇叔一生僅哭過六次。據《三國志·先主傳》描繪,劉備向來是“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長大成人後,他的第一次哭是告別田豫。

田豫是劉備年輕時的朋友,後來成長爲曹魏震懾邊疆的一代名將。在劉備創業初期,急需人才,田豫有國士之風,屬於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但就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後,田豫卻因爲母親年事已高請求回鄉。劉備涕泣着和他告別:“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可以聯想一下,幾乎在同一時期,趙雲因兄長去世,以要回家奔喪爲由,也告別過劉備。當時兩人握手而別,趙雲表示:“終不背德也。”後來當劉備再次投奔袁紹時,趙雲果然來鄴城尋找劉備,實現了之前許下的諾言。

劉備的另三次哭相對比較雷同,都是因爲手下的能人早逝,包括36歲的龐統和46歲的法正。他們作爲重要的軍師,不幸早死,讓劉備公司的壯大蒙受了巨大損失。剩下一次是因放逐義子劉封尾大不掉,借關羽之死將其賜死時,傷心痛哭。

終其一生,劉備最難過的時期是在荊州的七年。當時的劉備已經四十多歲,卻一事無成,也就混混圈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油膩中年。

一次在劉表處赴宴,中途去上廁所,回來之後淚流滿面。劉表問原因,他說:“我以前身子就沒離開過馬背,大腿上一點贅肉都沒有。現在不怎麼騎馬,腿上竟然長出了肥肉。時間過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還一點功業都沒成,因此感到悲哀啊。”說罷,點點垂淚,也就是所謂的“髀肉復生”典故。

所以,後來在劉表去世時,劉備在劉表墓前哭得稀里嘩啦的。此舉或許是收買人心,但也是對七年渾渾噩噩荊州生活的一次徹底告別。他仍沒忘記年少時想要做的事,更沒有因爲四處輾轉流離而垂頭喪氣。從此之後,他真的去行動了,歷史真的留下了他的名字。

曹操:

“愛哭戲精”的自我修養

在正史上,劉備、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來的,誰最能哭? 第2張

曹操給人的印象,不再是白臉奸詐,而是在政敵面前,殺伐決斷,對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並重,真情流露。

最近一些年來,曹操給人的印象,不再是白臉奸詐,而是在政敵面前,殺伐決斷,對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並重,真情流露。

在各種史料裏面,曹操哭過十多次,是不折不扣的“愛哭王”。和劉備一樣,自古帝王哭泣的情況大多類似,無非是追憶故人、痛惜下屬,曹操不同的則是常爲敵人而哭。

他哭過戰死的猛將典韋、龐德,也爲荀攸、任峻、袁渙的去世落淚,尤其在攻佔鄴城時,他還親自到袁紹的墓祭奠這位宿敵舊友。他一邊祭一邊痛哭流涕,這種孤獨感和失去親朋摯友的灰色情緒,即便是體現在曹操身上,仍令人動容。

張邈也曾是曹操老友。建安二年,曹操東伐陶謙,把全家性命相托給了張邈。東伐回來,“見邈,垂泣相對”。然而,張邈最終背叛了曹操,這是因爲張邈與袁紹的關係不斷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終會站到袁紹一邊,且張邈的親友也勸他脫離曹操而投奔呂布。

就在背叛曹操後,張邈劫持了曹操別駕畢湛的家人。曹操對畢湛說:你的親人都在張邈那裏,你可以過去。畢湛立即叩頭,說自己決不離開。曹操感動得流淚。然而,畢湛還是悄悄去了張邈那裏。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時(張邈已歸屬呂布),畢湛被曹操生擒。衆人認爲畢湛必死,曹操卻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

和畢湛相比,陳宮卻有不同的結局。他早年追隨曹操,後投奔呂布。戰敗時,陳宮以死明志。曹操問,那你母親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親人,以仁德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後代,我母親的命就在你手裏了。”緊接着陳宮大步走向門外,曹操想阻止卻沒能攔住,哭的自然是陳宮如此人才不能爲己用。

曹操在臨終之前,更是拉上老婆小妾兒子一干人等搞了一個人生追思會,哭得感天動地,要求大家要一如既往地相親相愛。可惜,這是他一廂情願罷了,一場場同胞相殘的政治鬥爭,自此拉開帷幕。

孫權:

讓我發怒讓我哭

在正史上,劉備、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來的,誰最能哭? 第3張

孫權活得久,當了24年皇帝,有史記載的流淚有13次。最早是因爲孫策去世,指定他爲繼承人。在哥哥病榻前,19歲的孫權既喜又怕,要不是孫吳重臣張昭來勸,孫權哭得都停不下來。

孫策臨終前,交代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兩位人物後來都讓孫權落過淚。周大都督自然是因爲英年早逝,張昭則是活了一把年紀,和孫權鬧了一輩子彆扭。

一次,孫權想派使者去聯合遼東公孫淵一起對付魏國。張昭認爲公孫淵反覆無常,不值得信賴。孫權堅持己見,張昭也不改主張。

孫權終於受不了了,按住腰刀發了火:“你多次當着衆人的面傷我面子,我曾經怕自己一時控制不住憤怒!”張昭隔了好一會兒才說:“知道俺的意見你不會採納,但爲什麼俺還這麼愚忠呢?不就因爲太后臨終時向俺託孤嗎?”說着說着,鼻涕眼淚一起下來了。孫權見狀,立即把刀扔在地上,君臣二人臉對臉地哭起來。但是,哭歸哭,革命友誼歸革命友誼,孫權還是派使者去了遼東。你看孫權有多拗吧!

但孫權養士確實有一套,務必要讓手下人爲他效死。周泰出身不好,很多將領都不聽他指揮,孫權就讓周泰脫了衣服,看着滿身的傷痕一個一個講明來歷,就是要彰顯周泰的功績。結果數着數着眼淚就下來了,當年要不是周泰誓死護衛,也沒有今天的孫權咯。

當然,這位東吳大帝也夠慘的,太子孫登和二兒子孫慮的爲人處事都很出色,偏偏早夭。這種傷心,應該和曹操痛哭曹衝時的心情差不多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