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爲抵禦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的進攻,統治者想出各種應對方法。修築長城是歷代中原王朝採取主要方式之一。而歷代人士對修建長城的態度也表現不一,有人稱讚它,也有人貶斥它。甚至有人認爲修築長城是軟弱的表現,只是爲了防禦。事實上,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千年,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網絡配圖

兩千年來,各朝各代記錄長城的名稱不同,如春秋楚國稱爲“方城”,後來稱爲“長城塞”、“邊牆”等等。根據相關史書記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就是使用的“長城”。但此時的長城還不完備,只能算是長城的雛形。到了春秋時期,楚國與中原諸國爭霸,修築了最早的“方城”。戰國時,北方的其他國家也先後修建長城,以防備北方遊牧民族。秦朝統一後修築的長城也是在秦、趙、燕三國原長城的基礎修建。此後,歷朝歷代基本都修建。即使是清朝雖然沒有大規模的修築,長城,但也對其進行小規模的修整。

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第2張

網絡配圖

據統計,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長城,其中秦、漢、明長城所修的長城都超過了1萬里。有人認爲,修築長城只是國家衰弱時,不得已而採取的。如果深挖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這些長城恰恰是國家強盛時修建。譬如,楚國修築方城,頻頻北進爭霸正是依據它;秦國、燕國、趙國、漢朝、明朝等軍事在擊敗了遊牧民族後才修建。

長城的真正目的被誤傳:不僅僅防禦那麼簡單 第3張

網絡配圖

經過歷代的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長城形成了一整套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組成的完備防禦體系。如果國家強盛,可以以此作爲進攻的前沿基地,出擊北方遊民政權;如果國力衰敗的話,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畢竟,長城不是萬能的,戰爭的最終決定權在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