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民國三年的袁大頭真能價值百萬?

民國三年的袁大頭真能價值百萬?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爲正式大總統。當時,爲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爲“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佈《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 7.5 億枚。

清代國幣稱爲龍洋,以銀幣爲主幣,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總重量爲(26.3--27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釐(25.7856808克),其含銀量90%進行鑄造

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衆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爲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民國三年的袁大頭真能價值百萬?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佈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90%,銅佔10%,以後就改爲了銀佔89%,銅佔1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佈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

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現在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自從《國幣條例》公佈以後,天津造幣廠就開始鑄造袁大頭1元銀元,後來,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也都開始陸續鑄造發行袁大頭銀元。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袁大頭銀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在全國的範圍內流通。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爲流通領域的主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