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宋高宗趙構在歷史上沒有收回北方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宋高宗趙構在歷史上沒有收回北方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南宋開國皇帝。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宋高宗趙構是一個很複雜的皇帝,不論是民間還是史書上對他的評價都是譭譽參半,從好的方面來說,他以宋徽宗唯一沒有被抓走的皇子的身份拉扯起了南宋這顆幼苗的長大,說是中興之主毫不爲過。從壞的方面來說,他主動放棄了或許有可能可以收回的北方領土,冤殺岳飛父子,又讓自己的名聲一落千丈。

宋朝雖然被後世稱爲“弱宋”,但大環境是在宋朝建立之前造成的,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遼國,讓後建立的宋朝時刻處於異族鐵騎的威脅之內。宋朝建立後,歷代帝王都有收回北方領土的想法。

宋高宗趙構在歷史上沒有收回北方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宋太祖爲收復燕雲十六州設立“封樁庫”,疑似殺兄篡位的宋太宗兩次北伐,宋神宗一生都在試圖變法圖強,臨終前留下遺詔“復燕雲者封王”,就連最窩囊的宋徽宗也知道抓住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

宋徽宗時期“聯金滅遼”的戰略在我們現在看來是無比錯誤的,但在當時,沒幾個人能準確的判斷出新興的沒多少人口的金國能成爲宋朝的滅頂之災,畢竟前面還有西夏的例子,頂多就是互相傷害,所以宋徽宗時期的大臣們贊成“聯金滅遼”,在當時看未必是錯。所有的初衷都是爲了恢復燕雲十六州的主權。

燕雲十六州是宋朝建國以前就丟失掉的,宋朝的皇帝們還都戀戀不忘,一直以收復燕雲之地爲自己的責任。而且北宋自建國後其實就沒有停止過戰爭,和遼國打,和西夏、吐蕃打,宋朝的皇帝們其實一直在戰鬥。

那麼作爲一直在戰鬥着的宋朝皇室繼承人,趙構就天生是個投降派?就一定願意把本來就是宋朝的北方大部分領土讓給金國?沒有哪位皇帝真的就願意自己只有半壁江山,趙構也一定是有還復舊都的想法。

老趙家的祖宗陵寢可都還在北邊,如果一點都不努力就放棄,死後也不好去見列祖列宗。即便有可能打不贏金國,也不可能連一絲恢復故土的想法都沒有,皇帝也是需要身後名的,能完整的中興,誰願意只搞一半?因此,趙構的妥協求和未必就是他自己的初衷。

趙構是孤身一人到的南方,沒有多少親信部下。當然,靖康之變前被派出來招兵勤王的趙構因爲當時的身份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皇子,也不會有多少人去投靠他。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的子女除趙構外幾乎被一網打盡,因此,在國難之時,趙構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宗室力量來幫助他,他除了一個宋徽宗之子的名分外一無所有。

在南方重新立國後,趙構這位一無所有的新皇帝只能依靠從北方南逃和本來就在南方留存的士紳和文官集團來幫助他立國以及維護統治。

宋朝一直以來都是以文治武的國策,文官集團的地位相當重要,他們是可以制衡皇帝的存在,有跟腳的皇帝他們都不怕,何況趙構這麼個單身皇子?因此,這位南宋的中興之主一開始就處於絕對的弱勢。

趙構登基稱帝后,陸續重用的大臣如宗澤、張叔夜、杜充、李綱、趙鼎、黃潛善、汪伯彥、 範宗尹、秦檜等,大部分都是宋徽宗時期的天子門生,宗澤和杜充的資歷更早,他們科舉中進士都要追溯到宋哲宗時期。

這些人沒有一個能成爲趙構的心腹,他也沒時間培養自己的心腹,畢竟是逃出來的幸運皇帝,以前誰知道趙構能當上皇帝啊,他自己也估計想不到。

宋高宗趙構在歷史上沒有收回北方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宋太宗當年繼位後,爲了打壓宋太祖時期的老臣,就採取的是短期內大量增加科舉名額的辦法,用自己的天子門生逐步替代宋太祖時期的天子門生,但這個需要時間,新人的成長和提拔也需要時間。

可趙構一直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搞人才的更新換代,剛登基就被金兵追殺到海上躲貓貓,然後又是“苗劉兵變”等一系列事件,所以趙構的皇位一直都不怎麼穩固,原因就在於朝堂重臣無心腹,文、武兩派重要人物都不是他提拔的,反而是後來被冤殺的岳飛是趙構親手提拔起來的大將。

沒有心腹臣子可以用,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就要受制於人,秦檜後來能獨相二十年,除了金國的要求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趙構手上沒有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可以替換他。

等到秦檜將死時,趙構經過二十年的準備,已經有了足夠的屬於自己的心腹,所以在秦檜臨死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要求養子繼承政治遺產的不合理條件。

是月乙未,帝幸檜第問疾,檜無一語,惟流涕而已。喜奏請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當與。”帝遂命權直學士院沈虛中草檜父子致仕制。《宋史·秦檜傳》

另外,宋朝是有監軍制度的,監軍都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皇帝就是依靠監軍來控制軍中大將的行爲,新登基的皇帝趙構沒有心腹臣子,就沒有合適的監軍,加上“苗劉兵變”對他的打擊,所以他對軍隊也極度不放心。

有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其中代表的含義其實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無非是安內的方法怎麼用,後世的某校長採取的那種有你無我的激烈方法就是錯誤的。趙構無論是想北伐還是要偏安,又或者僅僅只想保存住自己的皇帝地位,他也需要先安頓內部。

簡單點說,趙構就是要積累有足夠控制文、武兩派的實力,把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逐步換上去來主政和掌軍。如果不停地在和金國進行戰爭,他就沒辦法進行自己的計劃,因此,趙構需要停戰。

趙構想要停戰的想法也迎合了當時大多數南方士大夫集團的支持,古代王朝大多是定義爲一家一姓之王朝,宋朝即便有所謂的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規則,那也無非是多了士大夫這個階層,他們就代表了天下。皇帝也好,士大夫也好,都沒有現代社會的那種民族或國家的大概念。

恢復中原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其實就是在消耗南方士大夫們的資源,收回領土後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不但沒好處,可能還要面對北方士紳來爭奪政治資源的鬥爭,還要更多的消耗資源去搞重建,去養活北方的大量因戰亂而生的貧困百姓。這簡直就是在從南方士大夫集團身上放血,他們當然支持停戰。

南方士大夫集團想維護現狀,趙構需要時間培養自己人,金國也需要時間鞏固對新佔領區的統治,南宋和金國一拍即合,於是岳飛的北伐就成了罪過。岳飛的確死的冤,可當滿朝都沒有主戰派的時候,又有誰能爲他一介武夫鳴冤?

假如岳飛能忍耐一時,等待趙構徹底掌握住朝堂,晚個十來年再提出北伐,估計趙構有相當的可能會支持他,後來的宋孝宗北伐他不也默認了。不過岳飛如果能有這個政治判斷能力,那也就不是岳飛了。

宋高宗趙構在歷史上沒有收回北方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岳飛殺到朱仙鎮時的北伐,如果繼續勝利,接回來的前任皇帝趙桓的確對趙構有相當大的潛在威脅。但等待個十來年,即便趙桓完好無損的回宋,面對趙構也將毫無反抗能力,因爲他在位時的臣子已經全部被替換掉了,沒有支持者,趙桓回來也只能去做道士。

趙構是皇帝,登基初期還是一個弱勢皇帝,他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首要就是要先保證自己的地位,其它都可以放在後面。岳飛是軍事統帥,不是政治家,他看不到趙構的實際需求,“中興四將”裏他又是唯一沒有派系的,趙構拿他來駭猴沒有任何導致動亂的後遺症。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都沒有能爲岳飛兩肋插刀的可能,岳飛也就只能冤死了。

岳飛冤死風波亭,嚇唬的其他幾位實權武將也老實了,趙構收回軍權,文、武兩方面掌控力解決掉一半,剩下的就是慢慢的等待科舉新人成長,慢慢的替換舊人。

趙構未必就是真不願意北伐,不說全部收回故土,哪怕只收回一半,他也會成爲歷史上有數的明君,無非是時機和內部形勢對於他這個沒有任何根基的弱勢皇帝來說不允許。岳飛要真是軍閥,可能就不管不顧的殺到北方去了,可惜,他背上刻有“盡忠報國”,當時的國不就是趙構,沒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