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魏延到底有多牛?他可以和韓信相提並論嗎?

下面這段摘引值得玩味。

孔明喚衆將商議曰:“今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須以一當十,吾以伏兵截其後: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言畢,以目視魏延。延低頭不語

諸葛亮暗示魏延,誇魏延是智勇之將。但魏延低頭不語,就是不鳥他,爲什麼呢?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魏延憋着一口氣呀!他心裏堵得慌,不禁回憶起和諸葛亮的恩恩怨怨:

第一次見面,魏延救黃忠,殺韓玄,獻長沙,立下獻城大功。

他一心想追隨劉皇叔。可諸葛亮硬說他腦後有反骨,差點要了他的腦袋。究竟是安了什麼心?

看諸葛亮的話,是多麼的想當然……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魏延這樣做是腦後長反骨,那麼張鬆呢?法正呢?孟達呢?

張鬆獻地圖,明顯是背主求榮,法正亦然。孟達幾度反水,可謂“倒戈將軍”。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2張

事出反常必有妖!

兩人素未謀面,猜測是早年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和水鏡先生等談論荊州英雄,就聽說魏延能力強,本領大,但桀驁不馴,所以極力打壓,想讓魏延聽話。(也有人講魏延就是曲阿小將)

幸好,先主劉備有識人之能,重用了魏延。直至白帝城託孤,魏延牛刀小試,幫先主劉備奪下西川,立下不世戰功,令人刮目。

“人人奮勇,個個當先”,魏延一貫喜歡搶功勞,表現非常積極,試問,爭奪天下,哪有君主不喜歡這樣的人才?

三國演義中,魏延不僅明着和黃忠爭功勞,暗中葭萌關還要奪張飛的功勞。劉備是看在眼裏,喜在心中。

1,明着和黃忠爭功。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魏延對黃忠說:

老將軍年紀高大,如何去得?小將不才願往

雖然爭功失利,但劉備依然非常袒護他。

黃忠安下寨腳,徑來見玄德,說魏延違了軍令,可斬之。玄德急召魏延,魏延解泠苞至。玄德曰:“延雖有罪,此功可贖。”令魏延謝黃忠救命之恩,今後毋得相爭

2,暗裏和張飛爭功。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哨馬先到關下,正遇楊柏。魏延與楊柏交戰,不十合,楊柏敗走。魏延要奪張飛頭功,乘勢趕去

自劉備得了西川,大封文武,魏延的地位急劇上升,被封爲揚武將軍,從下文的排名看,風頭蓋過了馬超。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3張

諸葛亮爲軍師,關雲長爲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爲徵虜將軍、新亭侯,趙雲爲鎮遠將軍,黃忠爲徵西將軍,魏延爲揚武將軍,馬超爲平西將軍。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劉封、吳班、關平、周倉、廖化、馬良、馬謖、蔣琬、伊籍,及舊日荊襄一班文武官員,盡皆升賞

漢中之戰,魏延爲劉備立下赫赫大功,差點殺了曹操。

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裏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劉備當了漢中王,封關張趙馬黃爲五虎將的同時,對草根兼降將的魏延高看一眼,封魏延爲漢中太守。一個令張飛都眼饞的職位。

把蜀漢的心臟,心腹要地就這麼交給了魏延,難道不怕他腦後的反骨嗎?

是的,地位不同,看法不同。

劉備能慧眼識人,因爲他是君主,和劉邦一樣,要招攬能人異士,比如張良,蕭何,韓信等等爲他打江山。而魏延在劉備眼中,有勇有謀,能力超羣,是他的愛將。

看,魏延對劉備立下的誓言,氣吞萬里如虎,古之韓信莫過如此。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而至,請爲大王吞之

而作爲丞相諸葛亮,更多的是考慮統御,穩固自己的地位,以加強自己的威信和權勢。所以他需要聽話的屬下,他重用的蔣琬,費禕,董允包括降將姜維等人。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4張

馬謖看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白帝城託孤,彌留之際,人都快死了,劉備還屏退旁人,對諸葛亮說馬謖不可重用,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而諸葛亮對劉備的遺言拋之腦後,重用言過其實的馬謖去守街亭,結果自食苦果。其目的顯而易見,是爲了培植親信。

看手下大將陳式是如何笑話他的:

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謀,不致街亭之失!”

寫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子午谷奇謀,兵家歷來爭論不休。

下面是三國演義原文: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幹,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安長。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

諸葛亮不用魏延之計,結果魏延是怏怏不樂。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5張

筆者不是兵家,沒有發言權。但兵法雲:

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個人觀點,還是非常贊同魏延的計謀,因爲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勝算,那麼一切都值了。

要知道,蜀漢的北伐,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糧食軍備供應不上,“蜀道難,難以上青天”,所以諸葛亮挖空心思的隴西搶麥,製造木牛流馬,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形勢明顯對蜀漢不利,要想取以弱勝強,只有精兵簡陣,採用奇襲。

作爲身經百戰的上將,魏延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和隨機應變能力,(如換成其實將領,不要說王平廖化之輩,就算趙雲姜維,也比不上魏延,就好比同樣守街亭,把馬謖換成魏延,其結果會是天壤之別)。帶五千精兵效仿韓信的暗渡陳倉,這五千人馬在其他人手裏,也許起不到多大作用,但魏延和韓信一樣,很會用兵,喜歡出奇制勝,就可能把這盤棋走活。雖然弄險,但有一定的成功機率。後來鄧艾的偷渡陰平成功,和此計如同一轍。

下面是兵家的看法。

毛主席的觀點:

在書的一邊曾批註了五個字:“此計太懸危”

因此,有好多讀者想當然的認爲,毛主席對計出子午谷持否定態度。

毛主席老人家也只是說此計太懸,並沒有說不可行,因爲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朱德總司令是明顯贊同魏延的觀點:

他是這麼評價這個問題:“按當時情況,魏延建議孔明率主力出斜谷,自己率兵出子午谷直插長安,兩路人馬夾擊魏兵是正確的。司馬懿也是這種主張:若吾用兵,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出自《文史雜誌》:朱德與三國志)

最會打仗的粟裕也持贊同的觀點:

“諸葛亮是一位政治謀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軍事家!...六出祁山,當時魏強蜀弱,而他採取正面推進相持,怎麼能以弱勝強呢?人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從軍事上來看是不敢用奇兵,不會打仗”。(《粟裕研究文萃》第五集,第183頁)

因爲沒有被採納,孰是孰非,不必再多作爭論。但至少魏延的計出子午谷是存在一定可性的。

諸葛亮對魏延的一口否定,看似是對戰略戰策的一次分歧,但其背後掩蓋的真相,卻是蜀漢陣營的將相嚴重不和。

諸葛亮不放心魏延,他認爲魏延有反骨,讓魏延帶兵奇襲,失敗了他要承擔主要責任,成功了,魏延立有大功,就會更狂,不把他放在眼裏。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6張

再者,他懷疑魏延有野心,一里拿下長安,手中握有兵權,自立爲王也不是不可能。

而魏延,由於劉備的破格提拔,早在建興八年,就已經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 假節 南鄭侯了。

假節,這個權力很大,可以先斬後湊,魏延位高權重,論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而諸葛亮對於魏延的態度是:“有眼不識金鑲玉”,選擇性的忽略魏延的才能,把他當成一般的戰將使用。只有碰到碰骨頭,比如萬夫莫敵之勇的王雙,魏之名將張郃,用得着他時,纔會捧他一下。比如守街亭,明知其能,卻沒給魏延機會,明捧暗貶,不於重用。

延曰:“某爲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於安閒之地?’孔明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衝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爲安閒乎?汝勿以等閒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

用不着魏延時,又像防賊一樣防着魏延。發自內心的對魏延不放心。

“此人(指魏延)勇有餘。而心不正。若一朝無孔明,彼必爲禍。孔明豈未知耶?

孔明嘆曰:“真聰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爲惜其勇,故用之耳。”

魏延是堪比韓信的傑出軍事天才,得到先主劉備的賞識,從底層脫穎而出,成爲五虎上將死去後的武將第一人,有着他的孤傲。

韓信就是怨恨項羽不重用他,只讓他當個執戟中郎將,軍事才能得不到發揮。才反水投奔的劉邦。

魏延也是這樣的人,當初韓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才投了劉備。

魏延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他的能力如何? 第7張

而諸葛亮重用誰都不重用魏延(包括他的死對頭楊儀),難免他口出怨言。

比如當廖化立功受賞時,卻忘記了他魏延。

廖化獻上金盔,錄爲頭功。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又比如在背後嘲笑諸葛亮,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聽其計,亦笑曰:“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

諸葛亮死了,魏延還在抱怨:

延怒曰:“丞相當時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將軍、徵西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長史斷後!“

諸葛亮和魏延的將相不和,相互猜忌,嚴重削弱了蜀漢陣營的實力。

諸葛亮死後,魏延認爲機會來了,曾說: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呢。話中透着滿滿的自信,理所當然的認爲,他的軍事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國志在魏延傳末尾說:原本魏延不是要降魏,只是想殺楊儀。本人大家都以爲,諸葛亮死了,應該由魏延來替代,當三軍統領。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韓信遭呂后陷害,身死未央宮。其軍事才能很高,情商反而很低,政治上極不成熟。而魏延犯了同樣的毛病,性格孤傲,不合羣,喜歡爭功,一個字“狂”,得罪了一大羣人。魏延的結局和韓信一樣,同樣是可悲的,不光禍滅三族,還落了個謀反罪名。

長史楊儀的無恥,讓魏延的美夢化爲泡影,也葬送了蜀漢陣營翻盤的最後一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