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光弼:能與郭子儀相提並論,爲何卻沒他出名?

李光弼:能與郭子儀相提並論,爲何卻沒他出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光弼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光弼絕對是可以和郭子儀相提並論的歷史人物,而且史書上的普遍觀點,無論管理才能、軍事才能,李光弼都是優於郭子儀的。

郭子儀混得比李光弼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儀活得比較久。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個人,不論有多偉大,在許多時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壽數這種事,真心說,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

李光弼57歲就死了,當時的李光弼,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如果郭子儀在57歲時死了,恐怕也就是一個只能在史書字縫中才能找到的人物;因爲當時的郭子儀還未混到節度使的職位。話說回來了,就算混到了節度使的位置上,唐玄宗時代的節度使多,郭子儀又算老幾呢?

郭子儀熬成節度使時,已59歲了。那一年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很快成爲時代頂尖的軍方大佬。

但是在62歲,郭子儀因爲鄴城大敗,被唐肅宗閒置。

在唐肅宗快死時,郭子儀曾短暫復出過,代宗上位很快又被閒置。那一年郭子儀66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裏,郭子儀突然死了,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如果郭子儀當時死了,誰也會覺得,郭子儀的一生有些太憋屈了。

關鍵是,郭子儀如果當時死了,誰也會覺得,郭子儀一生的成就,明顯不如李光弼;無論從能力,還是戰功,抑或是戲份,他都明顯遜色於李光弼。

但是郭子儀並沒有死,所以前面有更大的輝煌等着他。

李光弼:能與郭子儀相提並論,爲何卻沒他出名?

郭子儀67歲時,代宗出逃關中。

那一年李光弼55歲。

他們兩個人在當時,江湖地位是相當的,雖然李光弼領先一點,但是兩個人是在一個臺階之上。

但是從此以後,兩個人的差距漸漸拉大了。

看到皇帝逃出長安城,應該怎麼做呢?

郭子儀積極地站在皇帝身後;李光弼卻是在一旁看皇帝的笑話。

李光弼之所以這樣玩,並不是簡單的因爲李光弼忠心低於郭子儀。

實在是因爲郭子儀的根基在西北,而且當時處於閒職之上,幻想比較少一些。而李光弼坐鎮徐州,處於皇帝鞭長莫及的地區,幻想難免會比較多一些。關鍵是,在當時背景下,就算李光弼願意積極救援皇帝,手下的將領,也未必響應他;因爲這個昏君有今天的下場,那就是報應!

結果,皇帝並沒有因此翻船,而是很快再次回到帝國都城。

這樣一來,李光弼就尷尬了。關鍵是,從此陷入絕境之中。

因爲這是一條不歸路,李光弼走出這關鍵的一步,再想回頭,好像是看不到機會的。

當時皇帝給了李光弼一個機會,問題是這種機會,李光弼實在不敢把握。皇帝調動李光弼的工作,據說,如果李光弼願意服從調動,皇帝就會原諒他。問題是,李光弼哪敢離開自己的老巢呢?

這條路,之所以是不一條不歸路,就是因爲皇帝給他機會時,他也不敢輕易把握。

皇帝在調動李光弼工作時說,這是給李光弼一個表現忠心的機會,問題是,誰敢說,這不是因爲李光弼在自己老巢裏,皇帝還有所顧忌,所以就想把李光弼調離老巢?

事實上,許多人就是因爲把握的這種機會,所以最後死得很難看。因爲皇帝在殺人時,常常都是這種套路;總而言之,先解除對方的權力,然後再殺死他。

這就好像,你背叛了大哥,你現在手裏拿着槍,大哥和顏悅色的對你說,只要放下手中的槍,咱們還是好兄弟。你敢相信嗎?

你手裏拿着槍,大哥想懲罰你時,還有所顧忌,如果你扔掉了手中的槍,大哥想怎麼收拾你,就可以怎麼收拾你了。

真正讓你絕望的事在於,你就是手裏拿着槍,好像也看不到希望!

李光弼以前很牛X,主要是因爲他是皇帝最信任的統帥,所以誰與李光弼作對,都得考慮好後果。

一切是顯然的,李光弼本身就是牛人、而且有着自己強大的直屬軍隊;更主要的是,當李光弼是爲維護皇帝的權威而戰時,身後將有着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財力補充,皇帝還授權他節制衆多軍隊。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沒有人敢輕易招惹李光弼。

因爲類似的原因,以前李光弼一怒,董秦、田神功等軍方大佬,都是一臉的惶恐。現在,這些人都是動不動給李光弼臉色看,李光弼也只能忍着!

史書在說,董秦、田神功等軍方大佬從前畏懼李光弼,後來動則給李光弼臉色看時,都是強調,李光弼從前忠於皇帝、後來不忠於皇帝了。似乎總是有意無意的讓人感覺,人們從前害怕李光弼,只是害怕李光弼偉大的人格(忠於皇帝);後來輕視李光弼,主要是輕視李光弼人格墮落了(不再忠於皇帝)。

其實呢,這是因爲以前李光弼有皇帝罩着,現在皇帝不可能罩着他了。

李光弼:能與郭子儀相提並論,爲何卻沒他出名? 第2張

這就好像,李四是一個黑社會大哥的金牌打手,所以在江湖上非常風光。

於是李四漸漸感覺,自己之所以這樣風光,主要是因爲自己身手了得,和自己敢打敢殺,於是看到自己大哥竟然敢對自己不好,就公開給自己大哥臉色看,甚至還對自己大哥落井下石。

李四這種行爲,其實就是典型的認不清自己。

許多時候,一個人的能力自然重要,但是平臺更重要。

你站在一個強大的平臺上,你的每個行動,都可以從平臺上獲得各種形式推動支持,在這種背景下,你的能力就可以得到盡情的發揮。如果你離開了那個平臺,你還能那樣牛嗎?通常情況下,你是不行的。

李光弼背叛皇帝后,馬上迅速墮落爲一個普通的軍閥了。

因爲李光弼現在全部的資源,就是源於自己軍隊控制的狹小範圍,出了這個範圍,誰會把他當頭蒜看呢?

而以此時有限的資源,不要說與皇帝公開叫板了,就是面對周邊雜七亂八的小軍頭,李光弼也得學會夾着尾巴做人。因爲真的翻了臉,他很難善後的,尤其是對方打着忠君的旗號與他叫板。

以前,李光弼是中央軍委主要常委之一,自然有權節制衆多周邊的小軍區;現在他背叛了皇帝,這種權力自然消失了。

以前,他是皇帝最信任的軍方大佬,皇帝自然會給他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財力、輿論的支持,現在皇帝自然不會這樣做了。

現在呢,一切反過來了。那些願意打着忠義旗號噁心、嘲笑、打擊李光弼的人,卻有可能得到這一切,在這種背景下,李光弼自然無法傲視天下了。

史書爲了突出皇權的神聖性,在說到人們忠於皇帝時,常常會模糊皇帝控制着巨大的資源,更會模糊人們與皇帝合作時可能得到的巨大的利益。在這種背景下,忠義思想就變得非常神奇了。

其實呢,人們忠於皇帝,就是爲了能獲得皇帝的各種資源供給;人們不敢輕易背叛皇帝,就是害怕喪失這一切,更害怕皇帝利用這種資源強有力地打擊自己。

我們只要知道這種事實,自然就會知道,郭子儀爲什麼會一直忠於皇帝了。

因爲真的背叛了皇帝,郭子儀的結局與李光弼並不會有本質的差別。

郭子儀一言一行,始終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爲他是爲維護皇帝的權力努力,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得到大唐帝國的強有力支持,並不是簡單的因爲郭子儀神功無敵。如果背叛了皇帝,他就會喪失這一切。

李光弼陷入這種困境中,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以前,帝國給予他各種榮譽,周圍人給他各種尊敬,現在這一切都沒有了。就算人們勉強給他一些榮譽、尊敬,也會用一種看着貞潔婦女失節的眼神,總而言之,這麼好一個貞潔婦女,竟然會幹出這種事來,真是可惜啊!

更主要的是,李光弼也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前途只會越來越暗淡;甚至是越來越絕望了。尤其是皇帝調動他時,他更是感覺怎麼做似乎都是個錯。

接到皇帝的調令時,李光弼可以選擇的上中下三策大約是這樣的。

上策就是繼續和皇帝公開叫板,總而言之,大唐皇帝昏庸無道,大唐中央政府貪污腐敗,我李光弼要代表天下人的意願重組中央政府。

但是看着以郭子儀爲首的各種人一臉永遠忠於皇帝的樣子,李光弼想一想也有些絕望了。要知道,不要說郭子儀等人了,就是安史餘孽,也都是或真或假的用這種眼神看着皇帝,你叫李光弼能看到什麼前途呢?

下策,就是乖乖接受皇帝的調令,總而言之,我錯了,我想真心悔過,我這百八十斤就交給您了,任殺任剮悉聽尊便。

但是,還是前面的例子。這就好像一個貞潔的婦人,突然失節了,現在弄得滿城風雨,就算她老公願意原諒她,她恐怕也有死的心了。

關鍵是,李光弼對皇帝也未必有什麼信心,因爲現在他沒有進入皇帝的手心,皇帝還會對他表現出各種充滿誘惑的行爲。李光弼的母親被皇帝接到都城,給予各種尊貴的待遇,李光弼的弟弟給予重任,如果李光弼到了京城呢?

於是選來選去,李光弼只能選擇中策了。那就是他賴在自己地盤不離開。

但是,現在這種中策的選擇,其實是一種絕望的看不到出路的選擇。因爲,光弼走到這一步,江湖地位其實都不能與關東四大藩鎮相比了,關東四大藩鎮幽州、魏博、成德、淄青,這四大藩鎮早已開始自治了,而且人家已撕破臉去這樣做了。

現在的光弼呢?他坐銜徐州,他不是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也無權節制周邊軍區,僅他的實力,與上述四大藩鎮相比,就差着一大截;至於地緣上,這裏也比上述四大藩鎮差着一大截。而且人家們早已撕破臉割據一方了,光弼目前還不能、也不敢這樣撕破臉。

光弼的母親、弟弟在皇帝那裏,皇帝給予他們極高的待遇,就是希望李光弼不要越走絕,因爲你真敢撕破臉和皇帝對着,皇帝把他全家滅了,人們也只能怪他李光弼逼皇帝這樣幹。

問題是,這樣呆在自己地盤,能有什麼前途呢?

他既然不能下定決心與皇帝對着幹,他下面的人,自然會通過各種方式向中央政府表忠心,他周邊的軍區,自然會打着他的臉向中央政府表忠心。這樣發展下去,到了一定時候,皇帝再調光弼時,光弼恐怕連繼續賴在自己軍區的資本也沒有了。

一個真的陷入這種絕望之中,心力估計是會耗盡的。於是李光弼很快死了。這種死,對他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因爲活下去,道路可能會越走越窄,結局越來越差。

其實,從李光弼的結局,我們大約可以看出郭子儀如果造反的結局。

當然了,因爲郭子儀沒有造反,所以人們難免會對郭子儀造反的前景估計太過樂觀。事實上,李光弼在選擇與皇帝作對時,肯定也想得非常樂觀。問題是,還沒有正式開局,李光弼就輸得一無所有了。

當然了,像李光弼那樣突然想不開,於是走上邪路的人,還有一個完全能與郭、李可以相提並論的牛人,那就是僕固懷恩。

事實上,僕固懷恩造反的籌碼,簡單的看,比郭、李更多。因爲僕固懷恩的女兒,是回紇可汗的大老婆。

尤其是回紇大軍一出手,先是把安祿山叛軍打得磚崩瓦解;回紇大軍再出手,就把史思明叛軍打得磚崩瓦解,更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取得這種力量的支持,再不濟也可以混個石敬瑭啊,我是說向異族借兵,當一個兒皇帝;甚至弄好了,還可以混成李淵父子啊,我是說向異族借兵,忍辱負重讓中原王朝走向更大的輝煌。

但是很不幸,這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以回紇的實力,如果與大唐帝國中央政府合作,自然可以表現的神功無敵;換一個合作對象,回紇想迅速深入大唐帝國本土,都無法做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