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諸葛恪作爲託孤重臣,爲什麼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

諸葛恪作爲託孤重臣,爲什麼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恪的敗亡告訴我們,家世、才華很重要,但更要經得起挫折磨難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爲對。權見而奇之,謂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江表傳》

《江表傳》爲我們還原了一個青年才俊的形象。諸葛恪自少年就有才名,才思敏捷,善於辯論應對。孫權第一次見諸葛恪非常驚奇,感嘆道“藍田生玉”。諸葛瑾以忠厚寬仁、品德高尚出名,孫權非常看重並信任他,所以見到“發藻岐嶷”的諸葛恪也是喜歡的不得了。

有幾件小事可以看出諸葛恪的才華與機變。諸葛瑾長了一張驢臉,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支筆增加兩個字。”於是任憑給他筆。諸葛恪在後面寫了:“之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又有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聽罷大笑。

作爲一個有才華的“官二代”,諸葛恪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公元222年,19歲的諸葛恪被拜爲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隨侍太子孫登講論道藝,成了太子的賓友。後來,諸葛恪又從中庶子轉任左輔都尉。很明顯,孫權是打算把諸葛恪培養成太子的班底。

可惜孫登英年早逝,孫權又任命他爲諸葛恪代理度支,掌管部隊的糧食供應,但這個工作往來文書繁瑣,他不太喜歡。諸葛亮聽說後寫信給陸遜說:“家兄年紀大了,而諸葛恪性格疏漏(恪性疏),現在他主管糧食供應,我雖然在遠處,也暗地感到不安,請足下特別爲我轉告至尊。”陸遜告訴孫權,孫權於是讓諸葛恪領兵。

山越反覆叛亂,一直是東吳的頭號難題。諸葛恪卻堅信自己能夠徹底解決山越問題,多次上書請求。公元234年,孫權提拔諸葛恪爲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三年之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他將其中壯丁四萬餘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餘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

平定山越證明諸葛恪的確有能力,並不是一個只會嘴上功夫的空架子。245年丞相陸遜去世,諸葛恪升爲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252年孫權病重,遺命諸葛恪、孫弘、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以及侍中孫峻爲輔政大臣,輔佐少帝孫亮。

諸葛恪作爲託孤重臣,爲什麼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

孫亮即位後,拜諸葛恪爲太傅。諸葛恪初掌大權,廣施德政,取消監視官民情事的制度,罷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賦稅,取消關稅。每一舉措,都儘量給百姓以德澤實惠,民衆無不高興 。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頸相望,想一睹其風采(衆莫不悅,延頸而望)。

同年,諸葛恪在東興徵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築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東、西兩城,各帶兵千人,自己則率兵返回建業。魏國認爲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司馬師想借孫權新亡,吳國政局不穩之際乘機攻吳,於是派出三路大軍進攻吳國。

東吳軍情告急,諸葛恪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並命丁奉與呂據、留贊、唐諮等作前鋒,攀山西進,因山路狹窄而緩慢前進。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無戒備。丁奉率本部人馬輕裝突襲魏軍營壘,魏軍見狀便驚恐慌而逃,因爭渡浮橋超載而斷,落水及互相踐踏的死者皆有萬人。

魏將韓綜、樂安太守桓嘉先後遇溺,毌丘儉、王昶等得知東興兵敗,皆燒營退走,並留下大批軍需物資,被吳軍繳獲。吳主孫亮進封諸葛恪爲陽都侯,加封丞相 、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 。東興大捷之後,諸葛恪在吳國的聲望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同時他也生出了輕敵之心。

諸葛恪作爲託孤重臣,爲什麼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 第2張

252年12月破魏,253年春天諸葛恪不顧羣臣反對,徵調州郡二十多萬人進攻曹魏。結果諸葛恪的大軍在合肥新城久攻不下,軍隊遭遇疾病等多重打擊死傷慘重,最終無功而返。從此,百姓對諸葛恪大爲失望,怨恨的情緒產生(衆庶失望,而怨黷興矣)。

遭遇新城之敗後,諸葛恪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愈治威嚴,動不動就對人橫加責備,覲見他的人,個個屏息斂氣。他還改換宿衛人員,用他親近的人來擔任,並命令部隊整裝待發,想進攻青州、徐州。同年10月,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在宴會上殺掉了諸葛恪,並夷三族。

諸葛恪作爲託孤重臣,爲什麼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 第3張

252年諸葛恪成爲託孤重臣,並在同年取得東興大捷,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在253年就身死族滅。爲何諸葛恪會死於小人孫峻之手,其敗亡爲何如此迅速?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諸葛恪志大才疏。諸葛亮評價“恪性疏”,吳國大臣羊衜也說“元遜才而疏”。疏,就是疏漏、粗疏,不夠謹慎細緻的意思。所以諸葛亮認爲諸葛恪掌管錢糧並不合適,從諸葛恪疏於防備,在宴會上被殺掉,可見其確實不夠謹慎細緻。

第二,諸葛恪經不起挫折磨難。縱觀諸葛恪的一生,在他遭遇新城之敗前,他走得太順利了。作爲諸葛瑾之子,自己年少就名滿江東,此後仕途也是一帆風順。輔太子、平山越、鎮荊州,直至最後成爲託孤重臣,可以說諸葛恪想做什麼事情,都做成功了。

東興大捷更是讓其認爲天下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了,所以他才大舉進攻曹魏。遭遇失敗後,卻不反思自己,反而遷怒他人,並且計劃進行下一次大規模進攻。所以招致天怒人怨,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此時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諸葛亮的謹慎與小心翼翼。

家世、才華會讓一個人更容易取得常人難以取得成功,但這些人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他們很少經受挫折或者失敗。所以大部分在遭遇磨難之後,就會陷入糾結與苦悶,因爲他們之前幾乎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因此相較於家世、才華,百折不撓看上去似乎更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