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劉備爲什麼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爲兄弟報仇嗎?

劉備爲什麼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爲兄弟報仇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征討東吳,滿朝文武都竭力反對,爲何他不聽勸告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主觀原因:劉備伐吳,是爲了給關羽、張飛報仇

公元219年,孫權背盟,與徐晃聯手夾擊關羽,奇襲荊州。關羽進退失據,敗走麥城,求援無果,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最終被殺。我們知道,關羽是蜀漢集團的二把手,坐鎮荊州,可是現在卻被東吳擒殺。劉備聽到自己的得力助手被殺,怎麼可能沒有一點行動,忍氣吞聲。那樣做,蜀漢就是一盤散沙,離心離德。《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劉備爲什麼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爲兄弟報仇嗎?

而在演義中,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兩人關係密不可分。劉備爲了桃園結義之情,也不得不伐吳,爲關羽報仇雪恨。在劉備準備就緒,伐吳前夕,桃園結義的三弟張飛又被手下範疆、張達所害,兇手逃到東吳。張飛的遇害,更加堅定了劉備伐吳的決心,誰也勸阻不了。孫權派出諸葛瑾前來議和,想要退還荊州,把孫尚香夫人送回劉備身邊,再賠禮道歉,想要再次和好。

可是關羽和張飛已經死了,不能復生了,因此劉備是不會答應的,他和孫權兩人之間,只能存活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劉備把諸葛瑾罵了一頓,還說道:“如果不是看在諸葛亮的份上,就可能先斬殺諸葛瑾。今天先把你放回去,說給孫權聽,洗乾淨脖子等着吧。”諸葛瑾無奈,只能狼狽逃回江東,向孫權稟報。三國演義中描述如下:

劉備爲什麼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爲兄弟報仇嗎? 第2張

先主大怒曰:“殺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罷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斬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

客觀原因:劉備伐吳,是爲了奪回荊州

關羽被東吳擒殺,蜀漢損失的不只是大將關羽,連荊州也丟失了。古代,對於一個勢力 一個國家來說,地盤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有土地,纔能有人種地,收穫糧食,增強國力。增強了國力,才能養活更多的軍隊,再進行戰爭,奪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這樣循環往復。

劉備爲什麼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爲兄弟報仇嗎? 第3張

因此,劉備伐吳,名義上爲關羽報仇,實際上是爲了奪取荊州。荊州在三國時期,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有這幾個好處,第一個是地處我國中部,交通便利,向北可以進攻曹魏控制的長安,洛陽等地。第二個是它又處於長江中游,可順江而下,向南直達南京,還可以向西進入益州。第三個是當時的荊州地盤大、人口多、糧食多,在黃巾軍時期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而且易守難攻。

荊州有以上這幾個好處,凸顯出荊州地理位置險要,諸葛亮爲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提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而“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如果這樣做,“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容有失。

如果劉備伐吳,進展順利,不只是奪回丟失的荊州,甚至佔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也是很有可能的。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情況發生都是很有可能的。剛開始,劉備大軍氣勢正盛,進展順利,胖揍了東吳一頓,當時東吳沒有還手之力。可是在陸遜成爲東吳統帥後,他觀察地形,使用火攻,火燒劉備七十萬大軍。劉備兵敗如山倒,只能帶領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