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死後劉備爲何會發動夷陵之戰?他真的是沒有其他選擇嗎

關羽死後劉備爲何會發動夷陵之戰?他真的是沒有其他選擇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劉備稱帝后對東吳發動的第一場重大戰役,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舉兵伐吳,結果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遭遇慘敗,蜀軍精銳損失殆盡。歷來人們都批評劉備以怒興師,不應該伐吳,否則蜀國不會變得殘破不堪。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劉備在夷陵之戰前面臨的困境,伐吳並不是錯誤的選擇,而是唯一的選擇:

困境一:曹丕、孫權決絕的態度

其實在孫權襲殺關羽奪取荊州的那一刻,劉備已經決心要伐吳,但爲了避免曹魏出兵干預,劉備其實進行了努力。建安二十五年(220),劉備聽聞曹操薨,派遣韓冉奉書弔唁,並致賻贈之禮(錦布)。

這其實是劉備向曹丕釋放的善意,自公元199年劉備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叛離曹操之後,劉備和曹操一直處於極端對立的狀態。劉備現在不惜放下身段,主動向曹丕示好,其實就是在爲伐吳做準備。曹丕厭惡劉備因喪求好,決絕的命令荊州刺史夏侯尚斬冉,這意味着曹丕永遠不會和劉備緩和關係。

關羽死後劉備爲何會發動夷陵之戰?他真的是沒有其他選擇嗎

孫權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他知道劉備想奪回荊州,居然直接表奏劉璋爲益州牧,同時讓周泰領漢中太守。這意思就是告訴劉備,你想奪回荊州,我還惦記着益州和漢中呢!

困境二:北伐曹魏不可行

劉備東征孫權,趙雲明確提出反對意見,認爲“國賊是曹丕,應當北伐”。趙雲是忠公體國提出了建議,但其實北伐曹魏難度太大,基本不可行。諸葛亮之後數次北伐,都沒有取得想要的結果,就是最好的明證。

第一,北伐曹魏道路艱險,後勤保障非常困難。第二,如果劉備北伐曹魏,孫權肯定會偷襲益州,讓蜀漢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第三,蜀國實力太過弱小,面對強大的曹魏基本沒有勝算。

困境三:劉備已經時日無多

東漢十三州之地,曹魏佔有8個州,孫權奪取荊州之後,已經佔有揚州、荊州、交州。蜀漢只有益州一地,而且南中地區還不穩定。而且當時在孫權的刻意的努力下,曹魏、孫吳交好,讓劉備面臨的外部環境極端困難。

劉備曾說“人五十不稱夭”,意思是說人活到50歲就算夠久了。公元221年,劉備已經61歲,他對自己的繼承人劉禪有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在臨死之前有所突破,蜀漢最先被滅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他想臨死之前,努力一把,改變一下蜀漢所面臨的極端困境。

反觀劉備如果伐吳,則有幾個有利的方面:

第一,可以避免兩線作戰。在劉備看來,如果自己東征孫權,曹丕要麼選擇坐山觀虎鬥,要麼選擇進攻吳國。因爲蜀漢北伐曹魏很難,曹魏進攻蜀漢一樣,只要魏延守好漢中,曹魏不會貿然進攻蜀地。

第二,伐吳符合劉備集團的利益。首先,劉備和諸葛亮的既定戰略,就是跨有荊益,待天下之變然後北伐。其次,蜀漢集團內部居於核心地位的是荊州派系,現在荊州被奪,荊州人當然想奪回自己的家鄉。

第三,東征孫權勝面更大。首先,蜀國和曹魏實力差距懸殊,但和吳國相比差距沒那麼大。其次,蜀漢居於長江上游,伐吳可以利用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

關羽死後劉備爲何會發動夷陵之戰?他真的是沒有其他選擇嗎 第2張

第四,劉備佔有道義制高點。首先,孫權背盟襲殺關羽奪取荊州,不佔有大義。其次,劉備剛剛稱帝,舉國上下士氣正旺。

研究歷史向來都是“事後諸葛亮”!我們今天以後來者的角度,認爲劉備不應該發動夷陵之戰,那麼難道劉備去北伐曹魏嗎?還是休養生息多少年?劉備稱帝時已是暮年,曹丕、孫權都是正當年,他還有多少時間能夠積蓄國力。

所以如果你我是劉備,在那種境地下,也會想要一鼓作氣奪回荊州,最不濟也可以奪回南郡,改變蜀漢的極端困境,然後可以死而瞑目了。所以,劉備伐吳是形勢使然,對他來說是唯一的選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