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宋朝很早就發行了紙幣,爲什麼沒能取代銅錢?

宋朝很早就發行了紙幣,爲什麼沒能取代銅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朝雖然比歐洲早600年開始發行了紙幣,但是並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紙幣本位制度,也沒有足夠的貴金屬(金銀等)作爲儲備金用於紙幣發行的信用支撐。

所謂“紙幣本位制”,也叫“自由本位制”。是一種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爲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爲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現代紙幣的發行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例如我國的人民幣就是一種信用貨幣,但是大前提是國家有足夠的儲備金作支撐,否則一旦這種國家信用坍塌帶來的必然是災難性的後果。

雖然宋朝發行得“官交子”也是用紙印刷,上面也有圖案,甚至還有密碼、劃押、圖章等印記以標明面值和防僞,成爲世界上第一種法定紙幣。但是宋朝並沒有儲備足夠的貴金屬作爲紙幣發行的信用支撐,沒有建立完善的“紙幣本位制度”,因此一旦國家開始濫發,空手套白狼,那麼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民衆損失慘重,更爲重要的是,一旦國家信用流失則是不可逆轉的。

宋朝很早就發行了紙幣,爲什麼沒能取代銅錢?

宋代的交子最早出現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川蜀地區,但最終也沒有推廣到全國。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宋代各地的商品經濟發展非常不均衡,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另外,對於“交子”這種飛躍性貨幣各地的適應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從商品經濟的角度分析,交子雖然確實適用於大宗商貿,但是其本質上與貨幣高級階段所代表的商品價值的觀念形態紙幣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北宋時期尚不具備出現完善紙幣制度的社會經濟條件。因此,交子作爲一種先進的貨幣形態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川蜀地帶使用。即便後來宋徽宗改交子爲錢引,也只能“行於京東西、淮南、京師諸路,惟福建、江浙、湖廣不行。”紙幣很難進入川蜀之外的地方流通從客觀上證明,北宋仍不夠發達的商品經濟並不能產生完善的紙幣制度。

宋朝政府在正是發行交子時還是比較謹慎的,不但規定每屆交子的流通期限爲2——3年,還要求交子期滿後必須兌換下一屆交子才能繼續使用。但是這種原則性沒有堅持下去,隨着宋朝中期財政的困難,尤其是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對於宋朝財政負擔的加劇,迫使極度缺錢的朝廷最終也忍不住就把交子當成了自助取款機,大量無節制地發行,把限額發行、存足準備金這些制度完全拋諸腦後。

宋朝很早就發行了紙幣,爲什麼沒能取代銅錢? 第2張

據《宋史·食貨志》記載,交子的發行最後到了“不蓄本錢而增造無藝”的程度。因爲紙幣發行的數量,取決於國庫的貴金屬準備。但是宋政府最終迫於財政危機,開始毫無節制地發行紙幣,由此導致通貨膨脹,交子一再貶值。

大觀元年(1107年),北宋以“四川錢引”取代“交子”,但“四川錢引”不許兌換而且隨意增發,亦造成其價值大跌。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難,宋室南遷,財政困窘的南宋政府亦大力發行紙幣,最終形成四個相對獨立的貨幣區。

首先是南宋首都以及東南各路的“東南會子”,“當時臨安之民,復私置便錢會子,豪右主之,錢處和爲臨安守,始奪其利,以歸於官”。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臨安太守錢端禮仿照四川發行的交子,發行“會子”,“悉視川錢法行之。東南諸路凡上供軍需,並同見錢,仍分一千、二千,三千凡三等。蓋權戶部侍郎錢端禮主行之,仍賜左帑錢十萬緡爲本”。四川地區則主要使用“錢引(後改爲四川會子)”,淮南地區主要使用“淮南會子”,湖北地區主要使用“湖會子”。

南宋爲保證紙幣的價值而訂立“錢會中半制”,即政府開支一半以銅錢、一半以會子支付。儘管南宋盡力維持“錢會中半制”,不輕易改變比率,但銅錢價貴,南宋先是在稅收方面放棄“錢會中半制”,提高會子比率,甚至全由會子繳納。銅錢收入減少後,開支方面亦全用會子。這一時期,會子雖然有所貶值,但由於其可用於交稅,因此流通很廣泛。

開禧二年(1206年),南宋發動北伐,軍費激增,政府重新走上濫發紙幣的老路,“會子”迅速貶值,“端平初……鄭清之相,驟廢十五界,新行十七界,以準(十)六界之二,而物價騰踊”。宋理宗時期,南宋與蒙古之間的戰事持續不斷,財源不足的南宋通過大發紙幣來彌補軍費,“會子”走向崩潰。景定五年(1264年),宰相賈似道以“見錢關子”取代“會子”。

宋朝很早就發行了紙幣,爲什麼沒能取代銅錢? 第3張

不論“交子”還是“會子”,最開始都是由私人發行,等到國家介入後,官方紙幣因爲天然的高信用度而將私人紙幣驅逐出市場。但國家濫用民衆的信用,“廟堂之上,縉紳之間,不聞他策,惟添一撩紙局以爲生財之地;窮日之力,贈印楮幣,以爲理財之術。楮日益多,價日益減”,國家的信用破產,宋朝的崩潰也就成爲必然。

朝廷一旦做起了這種無本的買賣,那麼其後果就是“官無本錢,民何以信”,國家信用一瀉千里。如南宋時政府又想以 “關子”、“會子”和“錢引”的名稱代替交子,妄圖通過改頭換面欺瞞羣衆,但是民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再也不上當了,紙幣最終難逃被民間棄用的結局。

紙幣一旦開始發行和流通是要受到流通規律所支配的。對此,馬克思曾進行了科學的表述: “紙幣的流通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係中產生。這一規律簡單說來就是:紙幣的發生限於它象徵地代表的金 (或銀)的實際流通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