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明朝初年也效仿元朝發行紙幣,但卻有怎樣的通貨膨脹?

明朝初年也效仿元朝發行紙幣,但卻有怎樣的通貨膨脹?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發行紙幣從北宋的“交子”開始,而後有“錢引”,再有南宋的“會子”。金元兩朝,也都學會了趙宋王朝發行紙幣這種金融手段。兩宋和金元王朝,最終都抵抗不了紙幣這種無本萬利的掠財神技,國家紙幣最終都破產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初年,也效仿元朝,發行紙幣。洪武八年(1375年),朝廷“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大明寶鈔由隸屬於中書省的寶鈔提舉司負責印製。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之後,寶鈔提舉司改歸戶部主管。

明朝初年也效仿元朝發行紙幣,但卻有怎樣的通貨膨脹?

大明政府在初創之時就開始鑄造銅錢,名爲洪武通寶,分爲一錢(十文)、二錢、三錢、五錢、一兩(十錢即一百文)等五種。從秦始皇開創銅本位貨幣制度開始,一直到宋元,銅錢一直是中國的主流貨幣。洪武八年,明朝政府發行紙幣大明寶鈔之後,署洪武年號,又給紙幣分別定下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面值。明朝政府硬性規定了寶鈔和金屬貨幣的比值:寶鈔一貫等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文;黃金一兩等於寶鈔四貫。

發行紙幣並規定與金屬貨幣的兌換比值,這無疑是一種政府性的搶劫。更爲無恥的是,明朝政府還規定,民間可以拿金銀去跟政府換取寶鈔,但政府不用金銀跟人民兌換寶鈔。市場交易只能使用寶鈔與銅錢,不準使用金銀。朱元璋更是想用幾乎無成本的紙幣取代原來的銅錢,成爲市場的主貨幣。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朱元璋下旨禁用銅錢,強制民間銅錢在半個月內上繳官府換取寶鈔,想要讓通貨完全紙幣化。

不過,朱元璋這種企圖以政治權力左右市場的想法最終並沒有成功,民間交易依然以銅錢爲主。大明寶鈔大概在發行後不久,就無法維持它與金銀,以及它與銅錢之間的官定比價,也無法維持它在市場上的穩定的購買力。事實上,這種沒有硬通貨作爲後盾的紙幣很快開始貶值。

在市場面前,朱元璋也得服軟。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大明寶鈔發行還不到十年,朱元璋就下令停止印造,表面上的理由是“國用既充欲紓匠力”,實際的原因則是寶鈔不斷貶值。爲了穩定寶鈔的市場信心,明朝政府曾經於洪武九年二月規定部分官俸發給大明寶鈔,每米一石準寶鈔一貫;到洪武十八年十一月時改爲“每鈔二貫五百文代米一石”。從這個數據的變化,不難看出寶鈔的價格在不到十年內下跌到原來的40%。

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在兩浙地方民間交易中,寶鈔一貫兌換銅錢二百五十文,寶鈔的價格更進一步下跌到原來的25%。朱元璋暫時停止印製寶鈔,但是寶鈔跌價的趨勢還是無法遏止。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朱元璋下詔禁止在交易中用銅錢,再次企圖用政府權力左右金融市場。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下令追收民間積欠租賦,詔令中提到:時杭州諸郡商賈,不論貨物貴賤,一以金銀定價,由是鈔法止滯,公私病之。

民間用金銀交易,拒絕寶鈔,只能說明寶鈔沒有信用。洪武晚年,大明寶鈔被市場拋棄已是定局。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基本對貨幣市場採取放任政策,並未打算強制恢復寶鈔流通。

明朝初年也效仿元朝發行紙幣,但卻有怎樣的通貨膨脹? 第2張

朱棣奪位之後,戶部尚書夏原吉建議由寶鈔提舉司重新印發新寶鈔,改署永樂年號。朱棣標榜自己尊重父親,沿用洪武年號,新的寶鈔還叫洪武寶鈔。朱棣企圖用政府高壓手段恢復寶鈔的流通。永樂元年四月,明朝政府下令禁止金銀交易,一度甚至規定,用金銀交易者,處以死刑。永樂二年一月,朱棣下詔今後犯金銀交易之罪者,免死,改爲流放邊衛。

永樂二年七月,有鑑於寶鈔價格下跌的問題,在督察院左都御史陳瑛的建議之下,朝廷決定實行戶口食鹽法,依戶口配給食鹽,收取鹽稅。辦法是令大口月食一斤者,納鈔一貫,小口半斤,納鈔五百文,藉以增加寶鈔的回收量。永樂五年,朝廷下令田賦中夏稅的稅收,各種商稅,以及貪贓的罰款,都可以折收寶鈔。該命令規定以時價折收,而米每石折收三十貫,寶鈔的價格等於洪武九年定價的三十分之一。

政府努力回收寶鈔,其實目的就是穩定寶鈔的價值,但是市場依然不買賬。無奈之下,永樂十九年四月,朝廷下旨暫停寶鈔印發。永樂二十二年九月,朱棣駕崩。繼位的明仁宗採納戶部尚書夏原吉的建議,讓商人向政府繳納寶鈔,換取食鹽去販賣,施行所謂的以鈔中鹽的辦法。從仁宗洪熙朝,到宣宗宣德朝,再到英宗正統時代,明朝政府的寶鈔政策是一方面繼續加強回收,另一方面逐漸遷就市場現實,減少干預民間交易的其他支付手段。

儘管在文本意義上,明朝政府不斷強調交易中禁止用金銀,但是又允許民間使用穀物紡織品等作爲交易手段。再後來,金銀使用禁令漸漸淡化,政府對民間交易使用金銀漸漸不管,最終政府的稅收也逐漸捨棄寶鈔,改收白銀。

明英宗正統十一年之後,大明寶鈔完全退出流通市場,民間交易仍以銅錢,甚至金銀爲主要交易手段。大明寶鈔最後只在某些特殊的典禮上使用,成爲純粹象徵意義的東西,完全不具備金融職能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