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探索嗩吶的基本構造,嗩吶有哪些分類?

探索嗩吶的基本構造,嗩吶有哪些分類?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嗩吶擁有其獨特的氣質與音色,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基本構造

嗩吶由哨片(哨子)、氣盤、芯子、嗩吶杆和嗩吶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1993年,由著名管樂演奏家郭雅志先生髮明瞭嗩吶“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吶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

嗩吶活芯,其內管連有氣牌和氣嘴,並有螺栓槽,套上一彈簧,插在外管中,外管側面有螺紋孔,再套上一個微調套管用螺栓螺母,從套管長孔穿過擰入螺紋孔,再進入內管的螺栓槽,用螺絲螺母調正內管之伸縮距離,嘴脣壓縮氣嘴以後,使內管縮短其音程,於是每個音孔可吹出半音,增加嗩吶之音量範圍,可吹奏各種變調樂曲。

芯子是嗩吶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上裝哨片,下接主體管。傳統的芯子爲單管式,而活芯爲活動套式,可以伸縮改變長度,復位靠彈簧的作用。演奏時,通過雙手向上壓進活芯,便能奏出臨時變化半音或半音階。如果把活芯推進、卡定,即可做高半音的移調樂器使用,指法不變。推進後所產生的音程關係上的徽小偏差,可通過控制嘴勁兒調整,演奏者很容易適應和進行有效的修正。活芯共有3種規格,由於其伸縮長度可以調節,因此解決了大、中、小各種調子嗩吶的應用問題。

探索嗩吶的基本構造,嗩吶有哪些分類?

嗩吶分類

音高分類

嗩吶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爲調名)分爲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爲高音嗩吶,在#f~f‘1之間的爲中音嗩吶,在f以下的爲低音嗩吶。如筒音爲a1的嗩吶,就叫D調高音嗩吶,筒音爲a的嗩吶,則叫D調中音嗩吶。

長短分類

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有柔和,種類甚多。

小嗩吶:杆長22~30釐米。最常用的是杆長23釐米的(又稱“三吱子”)。流行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靈,多用來獨奏或合奏,尤以與二胡等合奏更爲動聽,並常爲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嗩吶,還用於說唱音樂“嗩鼓”的伴奏。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蘆葦的,有麥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膠性蟲殼的(但吹起來非常軟)。

江西會昌的嗩吶,侵子是用銀做的,上、下口直徑相差特別懸殊,並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裝有一箇中空管,音響別具一格。與二胡等絃樂器一起合奏,婉轉起伏,更爲動聽。流行於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

海笛:發音雄壯,高亢沖霄。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

中嗩吶:杆長32~40釐米。最常用的是杆長37釐米的(又名“黑杆子”)。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音量介於大小嗩吶之間,音色柔和。多用於歌舞伴奏。中小嗩吶,廣泛流傳於我國南方各省,北方稱之爲“南方嗩吶”。中嗩吶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揚。

大嗩吶:杆長42~57釐米。最常用的是杆長50釐米的(又名“大杆子”)。流行於東北、山海關和冀東一帶。哨用蘆葦製成,哨片多呈口袋狀,吹起來聲音雄壯宏大,常用來吹奏大型樂曲。

加鍵嗩吶:20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開列,健全了半音,轉調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種,較傳統嗩吶音色豐富、音量增大,並擴展了音域,分爲中音嗩吶和低音嗩吶。

探索嗩吶的基本構造,嗩吶有哪些分類? 第2張

地域分類

客家嗩吶

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客家嗩吶分悲調和喜調,喜調輕快、歡樂,吹奏時激昂雄渾、和諧悅耳;悲調委婉幽怨。在民間,嗩吶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 

周家班嗩吶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間又稱周家嗩吶班、周家鼓樂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戶在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爲樂手成員的中國民間樂班。周家班自清末創始以來,已傳承家族六代,歷經100多年滄桑。男女老幼樂手共計100餘人,橫跨蘇魯皖浙,享譽民間海外。

子長嗩吶

子長嗩吶主指杆長尺三、尺二五的大嗩吶。它是陝北嗩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嗩吶曲牌若以速度分,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種。慢板包括慢板、原板(也叫搶板),均爲4/4拍,原板比慢板稍快。中板與快板均爲2/4拍,吹奏時快板比中板再快些。中板包括流水板、垛板;快板包括二流水板和熬頭牌子。吹奏基本遵循慢起、中續、快結尾的板式連接規律。每種板式連接都要有過渡音樂,俗稱“過鼓”或“叫板”、“換板”。同板式換曲牌也要加“過鼓”。

探索嗩吶的基本構造,嗩吶有哪些分類? 第3張

閩西大嗩吶

通常兩支一起合吹列奏,稱爲“公吹”和“嫲吹”,構造相同,但長度和粗細有別,“公”長“嫲”短,“公”粗“嫲”細,“公吹”的音色雄壯,“嫲吹”的發音空靈。

沁陽嗩吶

河南焦作沁陽嗩吶屬木製雙簧管樂器,它的音量大,音質雄壯、粗獷,演奏方便,善於表現熱烈奔放的場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調。

1606年,沁陽人樂聖朱載堉用科學的方法闡明瞭十二平均律,解決了歷代衆說紛紜的“旋相爲宮”難題,並改良了嗩吶的發音位置,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出“三眼管子”,爲我國民族管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朱載堉還擔當沁陽嗩吶演奏的領班人,他在九峯寺創建了“金鼓會”,每逢農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嗩吶班都要在這裏聚會。在朱載堉的影響下,懷慶府一帶的嗩吶班逐漸增多,明末清初時的“同樂會”“賈家班”,清至民國時的“麻金班”“毛旦班”“銀河班”等在當地影響很大。沁陽流傳着“大花轎、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結婚”“閨姑女、門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轎”的俗語。沁陽境內的嗩吶整體上可分爲四大家兩大派。以沁河爲界,分爲沁北派和沁南派,兩派演奏風格各有不同。

大竹竹嗩吶

大竹竹嗩吶,爲川東大竹縣月華鄉獨有的竹嗩吶,以其雄渾、動聽的音韻載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百年前,嗩吶傳入巴蜀,大竹人就地取材,用本地的竹子製作了嗩吶。經過發展,竹嗩吶製作工藝日臻精熟。竹嗩吶由哨、天心、杆子和喇叭4部分構成。哨由大竹縣當地燕麥稈做成,杆子採用大竹縣特產的羅漢竹製作,喇叭則由當地產的黃竹篾絲編織成形後,再刮灰塗上土漆,套於杆下端,可活動和裝卸;如今的大竹竹嗩吶爲6孔,五音階定音,其演奏形式多種多樣、音韻傳神,爲民俗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