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解密:文明的漢民族爲何總被遊牧民族所欺凌?

解密:文明的漢民族爲何總被遊牧民族所欺凌?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史以來,漢民族比遊牧民族“開化早”、文化程度高,這是不爭事實,但卻一再被遊牧民族征服,這是爲什麼?

要爲這個問題找到簡捷答案,必須要弄清一個詞:文明。

現在人一談到文明,就很容易與文化混爲一談,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關於文明的組成,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現代日本學界的劃分。借鑑他們的劃分,我認爲,可以把文明分爲兩個部分:一爲“才”,主要包括政治和文化;二爲“魂”,主要指民族精神。究其原因,問題不出在文化程度——“才”,而出在“魂”上,是民族精神出了問題。正如西晉時代,整個民族精神狀態出現了“乳糜血”,萎靡不振,所以才招致遊牧民族侵襲,中原家園淪陷。

但是遊牧民族來了,就一定會給漢族注入新鮮的精神血液嗎?我們知道,五胡先於李唐來到中原,他們給漢民族帶來了什麼?野蠻、殺戮。其時的漢民族精神,經過“五胡十六國”後,是更加衰萎了。

南北朝之後,繼大隋之後的李唐來了,爲什麼就給漢民族“補血”了呢?

解密:文明的漢民族爲何總被遊牧民族所欺凌?

如何看待遊牧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精神血液流通”?爲什麼“五胡”來了,是“亂華”?而帶有半個鮮卑血統的李唐來了,卻“興漢”呢?

這就回到一個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問題——“文明主體”。就像後來中國人老生常談的“中西合璧”問題一樣,誰爲“體”誰爲“用”,是“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用”,差別巨大。

可以說,在近代之前的中國,雖然遭受數次“華夷之變”,但這些“華夷之變”和後來的中英戰爭、中日甲午海戰不同,不是“才”敗,而是“魂”敗。征服中國的遊牧民族,沒有一個開化程度超過漢民族,所以他們的“才”即政治文化是落後的,他們的優勢在於“魂”,其民族精神比漢民族強悍。

遊牧民族征服漢民族,就像一個壯漢打敗了文弱書生一樣。但是,這並不證明壯漢體育之外的成績比書生高。如果壯漢不向書生主動學習文化,以“大老粗”爲傲,那麼壯漢和書生都會一起走下坡路。五胡來了,漢族淪爲被統治民族,失去了主體性,胡人視漢族爲奴隸,沒有一絲敬畏和學習,他們對漢民族採取的是滅絕態度,整個國家從政治到文化全從野蠻胡俗。如此,胡人之血與漢血何益?

而李唐來了則不同。“持劍”書生征服了壯漢,壯漢爲書生效力,互補教化,雙方自然都進步。李淵和李世民不是鮮卑人,他們的母親和妻子是,父系漢族,母系胡族,漢民族是主體。父主母輔,乃華夏文明主導下的優勢互補。鮮卑對漢民族採取敬畏態度,從政治到文化主動漢化,餘下鮮卑精神強悍之血,從容“補血”漢民族,所以起到的自然是良性作用。

如此,答案就很明朗了——誰的文明程度高,誰就應爲主體,這種情況下的互補是良性的;反之,文明程度高的,反受文明程度低者驅使踐踏,則政治文化必然倒退,精神血流亦循於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