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古代兵法奇書:三十六計的歷史演變和古今影響

古代兵法奇書:三十六計的歷史演變和古今影響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西安出現了古代兵法研究學者張聯甲(1898年—1972年)在上世紀20至60年代編撰的《祕本兵法》中,包含有比現今流行本《三十六計》更爲豐富、完整的手稿,被專家認爲這是《三十六計》版本學上的一個重要新發現,引起了中外人士的極大關注。“三十六計”一語,源於三十六策,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書·王敬則傳》:“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到宋代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有:“淵才曰:‘三十六計,走爲上計’。”

近代朱琳《洪門志》上載有“三十六着”名稱,除少數幾個計名與現今流行本《三十六計》略有不同外,其餘全部相同。學者估計它與近代白蓮教、天地會等農民反抗運動有關,故推測《三十六計》的雛形大約形成於明末清初之際。1961年9月16日,叔和在《光明日報》“東風”副刊上撰文對上述發現加以介紹。這個孤本後經無谷(姚煒)先生作了譯註,流傳較廣,現今市面上流行的衆多《三十六計》出版物皆源於此。

據莫文驊將軍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他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時,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叔和的這篇文章,引起極大興趣,通過與報社聯繫,獲悉收藏者叔和將原書贈送給解放軍政治學院,他初讀之後,感到很有興趣,便令人印成冊,在院內供教職工學習參考,同時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領導同志和元帥、將軍們,他們閱後均認爲此書確有參考價值。記者問:《燕山夜話》中有篇寫“三十六計”的文章?

古代兵法奇書:三十六計的歷史演變和古今影響

上世紀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鄧拓,應《北京晚報》約請,開闢《燕山夜話》專欄,撰寫系列文章,關於“三十六計”的文章,發表於1962年9月2日,是《燕山夜話》的最後一篇。文革初期,《燕山夜話》被列爲大毒草,聲討文章說:《燕山夜話》暫時“下馬”了,形勢不妙,暫時退卻,三十六計,走爲上計。以便保存實力,日 後東山再起。”在這場浩劫中,鄧拓終於遭迫害而慘死。記者問:《三十六計》公開出版後的影響如何?

無谷譯註的《三十六計》自1979年公開出版以來,迄今已發行50餘萬冊。由李炳彥改編的《三十六計新編》已印行161萬冊,十分暢銷。同時它不但被繪製成連環畫,還被拍成電視系列片,像1992年6月由中央電視臺“軍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計古今談”,播放後收視率極高。如今《三十六計》一書,成爲中國兵書中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與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並列爲兵學經典。記者最後問道:《三十六計》在國外反響如何?

這本小冊子不但中國人研究,外國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漢學家勝雅津博士經過潛心研究後,於1988年編著了《智謀———平常和非常時刻的巧計》,曾經引起轟動。他認爲,西方人無論計謀怎樣花樣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國人高度概括了的計謀範圍。中國人開闢的智謀學,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他這個西方人雖然只是品嚐了其中的點滴,便深感其味無窮,欲罷不能。日本人稱三十六計是“運籌帷幄的訣竅”,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工商企業經營和相互之間的競爭上。法國海軍上將科拉斯特認爲《三十六計》是中國戰略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書,其中關於戰略的描述要比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要精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