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古人如何過端午節?他們的一天如何度過

古人如何過端午節?他們的一天如何度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如何過端午節?他們的一天如何度過?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古人如何過端午節?他們的一天如何度過

端午節的由來

大多數人以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詩人屈原而創造的,其實並非如此,端午節最初是起源於古時候人們對於自然天象的崇拜,衆所周知,中國人一直有龍崇拜、龍信仰。端午節便是由上古時代的祭龍演變而來,端午是全年的正中時刻,是個吉祥日子,上古人民在這一天拜祭龍祖、祈福辟邪。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出生在戰國時期,他的作品《離騷》中有這樣一句詩:“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從這句詩可見他對黎民百姓的同情之心,步入仕途後的屈原着手變法,香菸通過變法改善黎民百姓的的生活,可惜他的新政未能實現,楚懷王聽信了一些小人的讒言,將他流放到了外地。

後來,秦國攻打楚國,看着自己的國家被攻破,家破人亡,一切物是人非,他傷心不已,他來到了汨羅江,滿目悲傷的他投入了冰冷的湖中爲國家殉葬。他投江的消息後感動無數人,人們紛紛划船來到汨羅江進行撈救,可惜怎麼都找不到他的屍體。

因爲屈原是在五月五日投江的,這天又是端午節,人們便在這一天紀念起了屈原,後來還有了紀念伍子胥、曹娥的說法,在不斷的發展中人們給端午節賦予了新的節日內涵。

古人過端午節的諸多習俗

端午節不論在古今,都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古人更是重視傳統節日中的儀式感,那麼我國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呢?

大概有以下幾種習俗:

賽龍舟,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不過衆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環境多有不同,北方湖泊河流比較少,南方則比較多,賽龍舟競渡活動大部分是在南方進行的。

唐朝詩人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這首詩便寫出了古代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龍舟競渡的盛況。

吃糉子,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提前準備包一些糉子,南北方生活習慣不同不同,糉子的餡料也會有所不同,不過大同小異,主材料都是提前泡好的糯米。糉子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品,後來才成爲了人們端午節食用的的節慶食物。

掛艾草、菖蒲,端午節這天天氣溼熱,人們很容易生病,所以人們在這天會想辦法驅邪、禳毒。古人認爲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有這樣一句俗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艾草、菖蒲在五月份的時候,長勢茂盛,是一年中藥性最強的時候,每年端午人們都會採摘一些菖蒲或者艾草做成人形掛在門上辟邪,人們也會用艾草菖蒲做一些香包掛在身上辟邪,古時候,人們幾乎人手一個香包。

系彩絲,端午節這天,人們要戴一種由五種顏色編織成的彩絲繩,可以驅除瘟病、避邪止惡。這便是古時候人們過端午節需要做的事情,由此可見端午節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一些普通人家過端午的必備習俗,那麼皇宮裏如何過端午呢?

古人如何過端午節?他們的一天如何度過 第2張

乾隆皇帝的奢華端午節,一桌1276個糉子

比起平民老百姓,皇室更加崇拜信仰龍,甚至皇帝都會認爲自己是龍的後裔,真龍天子,端午節在皇宮中自然是備受重視,必須要過出皇室的風範才行。乾隆皇帝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重視端午節的,他曾經下令,五月初一的時候開始在宮中掛五毒荷包。

因此,清朝皇宮裏的端午節是從五月初一開始的,一直持續到初六方會結束,一連五天慶祝端午節。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宮中要擺糉子供,就是祭祀需要用的糉子,祭祀各路神仙和列祖列宗,祈求平安健康。

這天宮中所有人都要吃糉子,據乾隆十八年的膳單記載,當年端午節,乾隆皇帝膳桌上足足擺了1276個糉子,非常奢華,乾隆皇帝要在這些糉子中挑選最心儀的幾個食用,剩下的糉子便會賞給一些大臣和宮人們。

端午節前的十幾天,皇宮的廚師們就要開始精心設計研發新型糉子,從外形、大小,內部的餡料等等,都要做到創新,端上去後能讓乾隆皇帝眼前一亮,推陳出新的糉子如果讓乾隆皇帝滿意,廚師們也會得到一些獎勵。

乾隆皇帝很喜歡寫詩歌,五月五日這麼好的一天,自然是得寫詩慶祝的,他曾特意寫詩評價皇宮中的糉子:“糉席蒲觴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稱讚宮中糉子獨特的風格和味道。

宮中舉辦一些活動,慶祝端午節

在吃糉子之前,一般還要做一些小遊戲活躍氛圍,射角黍,就是把包好的糉子放到一個盤子裏,然後用小角弓射取,射中哪隻就先吃哪隻,因爲糉子個頭小且表面光滑,並不好射,射到了就是福氣到來了。

這個遊戲玩起來非常的有趣,宮中人都非常積極的射角黍,在一片歡樂中用餐,用膳的時候,皇帝的餐具也有講究,要使用帶有靈符紋飾的餐具,乾隆皇帝在這天不僅在吃用上有講究,在穿着打扮也有講究。

他的朝冠上會插上艾草,身上還要掛由艾草製成的荷包,宮中的妃嬪宮女也要佩戴荷包,頭上插艾草,以求祈福辟邪。宮中還準備了許多的活動慶祝端午節,比如說在圓明園賽龍舟,宮中會提前準備十幾艘龍舟。皇帝和官員們在早上登上裝飾一新的龍舟,在湖面上暢遊,此時鑼鼓聲響起,場面十分熱鬧。

宮中這天還用演戲來慶賀節日,進一步活躍了節日氣氛,全國各地在節日的時候都會給宮中送一些貢品,端午節這天送來的貢品就叫做“端陽貢”,乾隆皇帝作爲迴應,要賞賜一些物件下去,將祝福送給全國各地的百姓。

其他朝代的端午節

乾隆皇帝重視端午節,在其他朝代,也是非常重視端午節的,唐朝以前端午節大多是民間慶祝的節日,皇宮裏不會大肆慶祝。從唐朝開始已經成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皇帝也十分看重,常常會在這一天大賞羣臣,賞賜的物品大多是扇子等小物件。

據記載,唐太宗曾經親筆給扇子上題字,在這一天將扇子賞賜給官員,代表給官員的祝福,官員得到賞賜後也會非常開心。皇宮中在這一天也要吃糉子,而且糉子要推陳出新,射角黍這一端午節的小遊戲就是起源於唐朝玄宗時期,後來才流傳下來。

宋朝時期的端午節更加的隆重,皇帝會賞賜給大臣后妃很多東西,比如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這些東西都比較奢侈,和其他的朝代有所不同。明代宮中的端午節,是從五月初一開始,一直過到五月十三日,可見宮中對於端午節的重視程度

清朝的端午節大概就是綜合了各個朝代的端午節習俗,從吃糉子的數量來看,清朝的端午節更加熱鬧隆重。

不論是哪個朝代,慶祝端午節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繼承,端午節對中國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是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

如今很多人崇洋媚外,忘記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不再過傳統節日,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應當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提高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推動中華文化不斷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