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朱棣文韜武略,爲何朱元璋不選他繼位呢?

朱棣文韜武略,爲何朱元璋不選他繼位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自小就文韜武略,能力出衆,20歲到燕京就藩,自此開啓征戰沙場的序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棣文韜武略,爲何朱元璋不選他繼位呢?

在明朝初期,元朝雖然被推翻,但強大的蒙古族依然盤踞在北方,威脅着明朝的安危,而朱棣所在的燕京直面壓力,看上去也是危機四伏,無法安穩的享受藩王的生活。

但危機就是有危險,也有機會,把握好了危險就成爲機會,把握不好就是危險。顯然,朱棣最像朱元璋,絕不會在蒙古人面前翻船。

公元1390年,朱元璋派遣大將分別從山西和燕京出發,剿除邊患,其中山西受晉王朱棡節制,燕京受燕王朱棣節制。

就是從這次大戰開始,朱棣兩次親率大軍出擊蒙古,招降了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生擒大將軍索林帖木兒,開創了北方邊疆幾十年的和平局面。

儘管朱棣取得了非常大的軍功,但彼時的皇位看上去跟他毫無關係,他最多就是一個立有赫赫戰功的藩王而已,因爲大哥朱標的太子地位不可動搖。

可歷史總是在悄然間發生變化,太子朱標突然去世,使得太子之位空了出來,這讓其他兄弟們對皇位重燃了希望,特別是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

雖然朱元璋爲杜絕其他兒子覬覦皇位,在朱標死後,立皇孫朱允炆爲皇太孫,這時朱允炆不過15歲的孩子,各藩王心裏根本不符。

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後,表面看起來帝國繼承人的問題重歸平靜,可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在沒有了大哥朱標的存在,朱棣內心對皇位的覬覦更加強烈。

好巧不巧的是,朱棣的二哥秦王和三哥晉王竟然也相繼去世,朱棣一下子又成爲諸王中最年長者。

而且更加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是,朱元璋既然希望自己的嫡皇孫繼位,應該在死前想方設法幫他削藩,但當晉王死後一個多月,朱元璋竟然將晉王節制的軍隊,轉給了朱棣。

朱棣的力量不是被削弱了,反而是變強了,他在北方成爲實質上的“皇帝”,力量完全可以和明朝中央抗衡。

也就是,在朱元璋死前,朱棣的羽翼已經豐滿,而朱元璋只能以勸喻的方式、遺詔的方式,從道義上來節制各地藩王。

可道義在實力面前一文不值,朱允炆繼承皇位是有名無實,因爲他無法在實質上對藩王予以控制;而朱棣是有實無名,他的實力最爲強大,只是差一個名分而已。

終於,在朱元璋去世後,朱棣很快就以起兵靖難的名義,開始了謀反之路,經過四年征戰,當上了皇帝,成爲歷史上有名的永樂大帝。

回過頭來看,在朱標死後,爲什麼朱元璋不立朱棣爲太子,反而又增加他的實力呢?

實際上,朱元璋堅持有嫡立嫡的皇位繼承人制度,是從長遠出發,是爲了避免後世子孫的爭權奪位,因爲嫡長子的身份容易界定,而才能很難界定。

用一個很難界定的標準,來規定一個皇位繼承,勢必會因標準的差異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朱棣文韜武略,爲何朱元璋不選他繼位呢? 第2張

所以,從未來千秋萬業考慮,朱元璋即使內心再傾向於朱棣,也不能破例立他爲太子;明成祖朱棣也是一樣,不管他多麼疼愛二兒子,也依然沒有廢長立幼。

朱元璋和他都懂得其中的利弊。

當然,朱元璋嘴上是強硬的,但身體是誠實的。在朱標死後,他內心是希望朱棣繼承皇位的,但他不能親手破壞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只能以增加朱棣實力的方式,將皇位留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