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是如何計劃的?他用了哪三步策略?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是如何計劃的?他用了哪三步策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橋驛兵變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也是北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在率兵北上抵禦契丹和北漢聯軍之時,兵至陳橋驛後發生了大家熟知的黃袍加身事件,強盛的後周瞬間崩塌,趙匡胤登上了帝位,建立北宋。

關於陳橋驛兵變,這顯然是一次有預謀有準備的計劃,而且是從起因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後周朝堂之上,支持宋太祖的人太多了,畢竟契丹和北漢聯軍南下的消息,竟然可以騙過當朝宰相範質。

範質又不是蠢材,既然這個消息可以騙過範質,也就是說有很多人蔘與到了這個號欺騙計劃當中,因此宋太祖掌握了軍權,並且北上的時候,到了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就不走了,顯然是等着兵變哪。

還有那個黃袍就更是罪證了,畢竟私制黃袍是重罪,如果不是提前預謀,誰會準備這東西,找死嗎?

話說回來,宋太祖被衆人推上皇位,後面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平穩進入開封城,接管後周這個朝廷中樞,不能接管不順導致大亂吧,畢竟後周強主柴榮可沒死多久,願意爲後周死戰的人還在。

不過既然陳橋驛之變是事前預謀的,不是臨時發生的,因此支持趙匡胤的利益集團是做好了一切準備的,後周朝堂上想要反抗的人,還沒反擊就直接被處理了。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是如何計劃的?他用了哪三步策略?

按照事先預定的計劃,宋太祖是無需進行慘烈的攻城戰就可以進入開封城的。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夜遣衙隊軍使郭延贇馳告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審琦,守信、審琦皆素歸心匡胤者。

石守信、王審琦是後周的主要禁軍將領,又和宋太祖交好,因此得知兵變,他們是願意作爲內應打開城門的,這樣的話,只要大軍入城,就大局已定了,後周的支持者就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此後宋太祖可以說用了三步走的策略,平穩接管了開封城,首先,是潘美進入開封城,傳達了宋太祖黃袍加身的消息。

《宋史.潘美傳》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往見執政,諭旨中外。

潘美進入開封城後,是直接找到了後周的高級官員,說了宋太祖已經登基爲帝的消息,並且應該是以改朝換代的意思,發佈了諭旨,可以說這必然引起了開封城內的一陣動亂。

畢竟還是有人不知道陳橋驛之變計劃的,都以爲趙匡胤失去抵擋外敵的,怎麼突然之間及稱帝了,而且在這個時候,趙匡胤所統轄的部分兵馬應該已經開始進城了,開封城出現混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種局面對忠於後周的勢力是不利的,因爲局勢越混亂,他們組織起兵力反擊的能力也就越弱,時間拖得越久,對趙匡胤則更有利,因此潘美的任務算是達到了效果。

第二步,宋太祖要着重處理對自己存在着威脅的對手,歷史記載中是當時後周的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韓通是忠於後周,且手握兵權的,萬一韓通在混亂中,率部掩護小皇帝柴宗訓逃出開封城,那麼這對於宋太祖接管後周是有很大影響的。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是如何計劃的?他用了哪三步策略? 第2張

韓通這個人,在柴榮活着的時候,也是被柴榮所器重的。

《宋史.週三臣傳》周祖親征兗州,以通爲在京右廂都巡檢。

世宗徵淮南,命通爲京城都巡檢。

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爲在京內外都巡檢、權點檢侍衛司。

都巡檢的主要職責是掌管治安事務,也就是說柴榮出征在外之時,他都會留下韓通在開封,管理京城的治安,可見對他的信任,畢竟如果這個職位的人心懷鬼胎,參與謀反,那麼對後周皇室是太不利了。

也正是柴榮的信賴重用,使得韓通在得知陳橋驛兵變的事情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投降,更不是逃跑,而是集結兵力抵抗。

《宋史.週三臣傳》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爲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

《宋史·王彥升傳》太祖北征,至陳橋,爲衆推戴。彥升以所部先入京,遇韓通於路,逐至第殺之。

也就是在韓通得知消息,準備去組織兵力抵抗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了王彥升,隨即王彥升就一路追殺韓通,一直到韓通的家裏,並且王彥升夠狠,直接殺了韓通全家。

顯然這不是說王彥升和韓通偶遇,歷史記載中也沒有說兩人之間有什麼難以化解的恩怨,那麼王彥升爲何在宋太祖嚴令,進入開封城後要秋毫無犯的前提下,還這麼狠地殺了韓通一家呢?

個人認爲這就是宋太祖對韓通的定點清除,他知道韓通不會支持自己,所以說早期就派王彥升進入開封城了,而且王彥升所部就是最早進入開封城的部隊,可以說王彥升得到的命令就是去誅殺韓通。

至於殺了韓通全家,這一點就不知道是不是宋太祖的意思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麼做必然會震懾其他想要抵抗的人。

事後即便王彥升有違聖命,可還是給予了王彥升應有的封賞,這應該就是很能說明問題了。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是如何計劃的?他用了哪三步策略? 第3張

第三步,徹底讓後周朝臣臣服於自己,宋太祖也有計劃,雖然開封城內有很多武將支持自己,但是文臣集團並不是全部支持他的。因此,宋太祖需要宰相範質的認可和支持。

《宋史.範質傳》時質方就食閣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謁見。太祖對之嗚咽流涕,具言擁逼之狀。

《宋史.太祖本紀》有頃,諸將擁宰相範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

這裏《宋史》有着不同的記載,一個是說,範質在吃飯,結果宋太祖帶着衆人進來了,在範質面前哭訴,自己是別人擁立爲帝的,自己本來不想的之類的閒扯,不過另外一種說法是,將領擁護着範質去見的宋太祖。

這是有區別的,畢竟後者多少有範質是願意去見宋太祖的意思,而前者則沒有。

話說回來,之前誅殺了韓通,就已經震懾住了開封城內想要抵抗的人,此時宋太祖就需要得到文臣集團的認可了。

《宋史.太祖本紀》質等未及對,軍校羅彥環舉刃擬質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太祖叱彥環不退,質不知所措,乃與浦等降階受命。

簡答來說就是範質面對突發的變故,還沒來得及問清楚情況,就被羅彥環威脅了,羅彥環說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換皇帝,你要是聽話,可以保命,不聽話的話,我手裏的刀可不認人,因此範質被迫和其他朝臣只能跪拜宋太祖了,宋太祖這個帝位就此成爲大家公認的事實了。

總的來說,在陳橋驛兵變的時候,宋太祖顯然是有自己計劃的,並且在兵變後,按照既定計劃,成功實施了,自己也如願登上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