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薑齋詩話》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薑齋詩話》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薑齋詩話》是明清之際文學理論著作。王夫之著。王夫之論詩著作,有 《詩譯》1卷、《夕堂永日緒論·內編》 1卷、《南窗漫記》 1卷。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鄧顯鶴刻本 《船山遺書》卷首有鄧撰 《船山著述目錄》,其集部類已有 《薑齋詩話》3卷的名目,與上述3卷內容相同。《夕堂永日緒論·外編》爲談論時文之作,鄧顯鶴刻本將其歸入《薑齋外集》4卷中的第3卷,而不入《薑齋詩話》是有眼光的。此後曾國荃金陵刊本 《船山遺書》,亦不廢 《薑齋詩話》舊名,作爲副題,也有3卷。《詩譯》與《夕堂永日緒論·內編》有4種本子,清同治四年(1865)金陵刊本《船山遺書》、清光緒十一年(1885)王啓源《談藝珠叢》本、1927年丁福保輯 《清詩話》本、1933年上海太平洋書店排印本 《船山遺書》。《南窗漫記》和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則僅見上述金陵與太平洋書店《船山遺書》本。196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夷之校點本《薑齋詩話》,比釐爲上、下兩卷本的《清詩話·薑齋詩話》多出《南窗漫記》1卷,《夕堂永日緒論》則全部錄入,不刪除外編,較爲完備。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戴鴻森箋註的《薑齋詩話箋註》,納入郭紹虞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叢書,分爲3卷,將《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作爲附錄附於書後,有注有箋,可供研究。

《薑齋詩話》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薑齋,晚居湘西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明崇禎間舉鄉試,後曾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又從瞿式耜抗清。明亡隱居著述,他是一位堅貞不屈的愛國志士和文學家、經學家、史學家,是中國啓蒙主義思想家。他一生著述有100餘種,《船山遺書》計有391卷,如 《周易內傳》、《讀通鑑論》、《莊子解》、《楚辭通釋》等。他詩、文、詞皆工,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 《王船山詩文集》2冊,是從 《遺書》中彙輯有關篇章而成。

《薑齋詩話》以3卷本最爲完備,加上附錄的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共150條,集中闡述了作者的文學主張。他以儒家傳統的“興觀羣怨”說爲其論詩旨歸,他在卷1中說: “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盡矣。辨漢、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讀《三百篇》者必此也。‘可以’ 雲者,隨所 ‘以’ 而皆‘可’也。”他論詩文強調“以意爲主”,認爲: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爲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意即作者賦與作品的思想內容,若要 “以意爲主”,就須有實際的生活體驗和真切的感受,所以他又說:“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以上《夕堂永日緒論·內編》)這些議論頗具唯物論的色彩。

《薑齋詩話》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2張

與立意相關聯的問題是作者反對明代文壇的門戶之見與模擬成風的不良習氣,他說: “詩文立門庭使人學己,人一學即似者,自詡爲大家,爲才子,亦藝苑教師而已。高廷禮、李獻吉、何大復、李於鱗、王元美、鍾伯敬、譚友夏,所尚異科,其歸一也。才立一門庭,則但有其局格,更無性情,更無興會,更無思致;自縛縛人,誰爲之解者?昭代風雅,自不屬此數公。”(《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他認爲:“立門庭者必餖飣,非餖飣不可以立門庭。”(同上)反對宗派家數不遺餘力,並且諷刺那些人說:“如欲作李、何、王、李門下廝養,但買得 《韻府羣玉》、《詩學大成》、《萬姓統宗》、《廣輿記》四書置案頭,遇題查湊,即無不足。”(同上)作者、認爲文學創作必須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因襲模仿或黨同伐異都在摒棄之列:“李、杜代興,杯酒論文,雅稱同調,而李不襲杜,杜不謀李,未嘗黨同伐異,畫疆墨守。”(同上)在廓清明代擬古主義詩風影響方面,《薑齋詩話》中《夕堂永日緒論·內編》1卷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

在論述景與情的關係上,王夫之也有着獨到的見解和藝術鑑賞力。他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詩譯》)提出了景與情相反相成的效應,獨具隻眼。在作者看來,情與景在詩中相互爲用,用之無窮:“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爲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樂,用之無窮,流而不滯;窮而滯者不知爾。”(同上)作者主張情景交融說,與他的藝術鑑賞力是分不開的,他說:“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 ‘長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棲憶遠之情,‘影靜千官裏’ 自然是喜達行在之情。”(《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對此,他又進一步總結說:“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則自有靈通之句,參化工之妙。若但於句求巧,則性情先爲外蕩,生意索然矣。”(同上)在體味和理論上,作者對情與景的關係上都作了透徹的闡釋,涉及到詩歌創作的形象思維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薑齋詩話》也有一些不妥甚至迂腐的見解,如對建安文學的不滿,對曹植的批評等,認爲:“曹子建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用此致諸趨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紙揮毫,雷同一律。” (同上) 卷3 《南窗漫記》多品評當代詩家,可驗證他在卷1、卷2中提出的若干理論問題。

王夫之的文學理論在清代湮沒不彰,直至清末才引起人們的重視,譚嗣同對他五體投地地佩服,有“萬物昭蘇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的讚譽。王國維《人間詞話》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著名論述也與王夫之的情景關係說一脈相承。但也有對他的理論有所微詞的,如王闓運《湘綺樓說詩》:“看船山詩話,甚詆子建,可雲有膽; 然知其詩境不能高也,不離乎空靈妙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