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顧貞觀與吳兆騫、納蘭性德的關係有多好?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顧貞觀與吳兆騫、納蘭性德的關係有多好?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顧貞觀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01

看到顧貞觀這個名字,第一反應就是大唐盛世。顧貞觀雖名爲貞觀,卻並非唐朝人,他生於明末1637年的無錫,成長於清初。

顧貞觀的曾祖是東林黨派領袖,明朝滅亡前祖父、父親皆爲高官,母親也出生書香門第。順理成章的,顧貞觀和兄弟姐妹們都擅長詩詞文賦,一家人素有才名。

顧貞觀“幼稟異資,讀書目數行下”,是家中天賦最好的人,少年時期的他除了讀書還喜歡外出交遊。

那時江浙一帶有個叫“慎交社”的文社很有名氣,社裏的人都是名士名流。年紀輕輕的顧貞觀以才華打動他們加入了文社,成爲社中年齡最小的人,“飛觴賦詩,才華橫溢”是成員們對他共同的評價。

顧貞觀與吳兆騫、納蘭性德的關係有多好?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慎交社”的話事人是吳兆騫兄弟,吳兆騫年長顧貞觀五歲,博聞強識,早已名聲在外,他與顧貞觀惺惺相惜結爲知交。然而1657年,吳兆騫蒙冤被流放寧古塔。

1654年,顧貞觀起了自己建社的念頭,在他的號召下家鄉附近的一批文人很快集結在一起,成立了“雲門社”,結識了汪琬、湯斌等文學大家。

吟詩作賦,指點江山,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是他人生最初的底色,此後的歲月裏,他對待朋友始終如同少年一般熱忱,始終存有赤子之心。

02

顧貞觀早期的詩詞風格輕快秀麗,《一剪梅》:

自撥香弦按紫檀。曲向誰彈,淚向誰彈。蜀茶花底小紅欄。去爲誰難,住爲誰難。不施梅額墜雙鬟。春也闌珊,人也闌珊。相思空覓駐顏丹。伊也摧殘,儂也摧殘。

但顧貞觀的詩完整存世的不多,“落葉滿天聲似雨,關卿何事不成眠”這兩句尤爲動人,可惜全詩已不可考。1661年,他離開家鄉來到京城,正因這兩句詩得到當朝尚書和大學士的青眼,得以在1664年入仕,任中書舍人。

1666年顧貞觀考中舉人,升爲國史院典籍,期間他修訂了祖父的年譜,又爲父親編纂了詩集,盡了爲孫爲子的孝道。不難想到,顧貞觀有閒暇做這些是因爲他官職低微,沒有實權,這與他最初進京時的設想難免有出入。

作爲漢臣,顧貞觀主動投向清廷是需要巨大勇氣的,他這麼做無非是爲了有機會一展宏圖。但從少年天才到皇帝南巡時隨侍一旁的無名小官,他遲遲等不來往上走的機會,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漢臣的身份是入仕的阻礙。

顧貞觀與吳兆騫、納蘭性德的關係有多好?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2張

顧貞觀的心理落差很大,整日蹉跎光陰,既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也不能營救好友。《河傳﹒送友人南還》:

憔悴,經歲,封侯何益。漫教夫婿道,歸需及,落花前。果然,得人心可憐。眉間一粟黃紋小,歡應到,勝接回鸞告。說相思,知未知,遲遲,索他歸夢詩。

1671年顧貞觀遭人陷害,清廷對漢臣的壓制令他心灰意冷,他不願意被捲到政治旋渦中,於是決定辭官歸故里。

03

辭了官的顧貞觀一身輕鬆,他自在地遊歷了幾年,在1676年時受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邀請進京,成爲其子納蘭性德的老師。這一對師生很快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晨夕唱和,契若膠漆”。

儘管有了新的朋友,顧貞觀一直沒有忘記舊時好友。他寫了著名的《金縷曲》送給吳兆騫: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爲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詩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納蘭家在朝廷炙手可熱的勳貴之家,納蘭性德讀了此詩方知道老師多年來一直想把好友從寧古塔那等苦寒之地救出來,他被二人的友情感動,答應幫助顧貞觀營救舊友。

1681年,吳兆騫終於重獲自由,闊別多年再相見,顧貞觀高興地留下了淚水。但同年顧貞觀的母親去世了,他不得不告別重逢不久的好友回家丁憂。

顧貞觀與吳兆騫、納蘭性德的關係有多好?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第3張

多年來顧貞觀的經濟狀況不佳,是納蘭性德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就連這次回家奔喪也受了性德的幫助。

04

1684年吳兆騫病逝,一年後剛過而立之年的納蘭性德也病逝了。親人朋友接二連三地離去對顧貞觀形成了至深的打擊,孤身一人時他總是忍不住地回憶起故人們。《菩薩蠻·山城夜半催金柝》 :

山城夜半催金柝,酒醒孤館燈花落。窗白一聲雞,枕函聞馬嘶。門前烏桕樹,霜月迷行處。遙憶獨眠人,早寒驚夢頻。

此後顧貞觀再未入京,他隱約地發覺人生如露亦如電,大夢一場終成空,何必執着呢?晚年的他放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回到家鄉在曾祖父的祠堂旁住了下來。

他過回了年輕時的生活,寫詩寫詞,著書著錄,杖策遠遊,遊歷四方。他的作品裏華麗的部分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平淡樸實的句子,一如他的生活狀態。

1714年,顧貞觀去世。他留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文集,與陳維崧、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