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董仲舒黜百家,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一個治國理念。但是這句話不是原話,董仲舒的原話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一開始這個思想是在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實行,但是漢武帝也沒有完全按照這個理念去做,而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這個理念也不全是包含儒家思想在裏面,而是加入了許多其他大家的學說在裏面。現代社會對於當初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有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每個時代,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解讀一起來探討下。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圖1

董仲舒推崇儒學的歷史背景

在西漢年間,因爲漢高祖不喜歡儒家學說。以至於儒家學說在漢高祖時期都快要失傳了。到了漢惠帝時期,各家學說又得到了復甦,儒家和道家的學說依然保持着影響力,但是那個時代,社會上沒有涌現出什麼新的思想,學術界也沒有出現什麼大有造詣的文人志士,依舊秉承前人的思想,緩慢的發展着。

當時處於支配地位的思想也是來自道家的,“無爲”思想。這個思想的提出人是黃老。在漢代初期,一些沒有門派的學者們,都比較喜歡黃老的“無爲”論。隨着時代的不斷更迭,到了文、景帝時期。社會思想又發生了轉變,從一開始的“無爲”逐漸向有爲轉變,慢慢地從道家開始轉向儒家。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圖2

漢文帝之時。全國博士之人有70多個,百家學說之中,信奉儒家學說的人比較多。而且儒家學說的作品也多。《論語》、《書》、《詩》等7部之多,而博士中的《詩》只有三大家。其中董仲舒就是《春秋》博士二家之一。如此看來,儒家學說還是比較佔上風,這就爲了漢武帝實行“獨尊儒術”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漢武帝還沒有繼位之前,文景二帝在位之時,社會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到了漢武帝之時,西漢空前的繁榮。地方經濟增長的也比較快,地主階級的力量也開始壯大起來,統治者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來集中自己的權利,鞏固自己的地位。

於是董仲舒就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在朝堂上提議,所有不屬於儒家學派的博士們,就要除名。董仲舒的這一操作,深得漢武帝的歡心。漢武帝大力支持董仲舒的這一思想改革。爲了加強儒學在官場上的統治地位,漢武帝罷黜治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等人所言的賢良,但是這個操作遭到竇太后的反駁。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圖3

她非常不喜歡儒家學說,因此還找藉口把推行儒家學說的官員給關進了監獄,這對漢武帝在官場上推行的儒家學說遭到重大打擊。

因爲竇太后中意的是黃老的“無爲”之說的思想。但是漢武帝依然沒有放棄對儒家學說的推崇,後來還製作了《五經》。進一步提升了儒家學說在朝堂的位置,後來竇太后去世了,儒家學說又在朝堂崛起。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將朝堂之內不支持儒家學說的博士都罷黜了,任命奉行儒家學說的貧民出身的公孫弘爲丞相。公孫弘還爲朝堂招攬了數百名儒家學說學生。這些儒家學生要按照成績的優異,分別選拔和分配職務。

這一系列推行儒家敘說選拔的過程就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漢武帝的這一系列操作,使得儒家思想成了歷代帝王家的統治思想,足足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儒家思想已經成爲統治人們的正統思想。凡事有利有弊,儒學的盛行固然是好,但是遏制了其他學派的發展,但是又有利於封建社會的當權者的統治。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4張

圖4

董仲舒推行儒學的必要性

首先在封建王朝的統治時期,思想上的統一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治民的根本所在,至於“獨尊儒術”之說,則是帝王家在改善民治方法上的一個革新。舊的思想如果不能更好的統治人民,那麼這個思想可能就要面臨淘汰。新的思想在統治人民的過程中,如果起到積極作用,就會被沿用,儒家思想正是這樣被推崇的。以至於影響人們2000多年至今。現代的社會人們的思想大多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總結先秦時代滅亡的經驗,秦雖然統一中國,但是不善於治理,沒有正確地意識到人民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關係。沒有明確從人民的思想出發,反而做出了“焚書坑儒”這種錯誤性的思想改革。以至於農民奮起反抗,覆滅的秦朝。因此擁有一個健康正確的統治思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漢武帝深刻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在他看來,秦王不懂順應民心,一味地逆風操作。用強權壓制。國家表面上的統一不是真正的統一,民心不和,則易生大亂。秦王沒有對百姓實施仁政,這是其覆滅的根本原因。漢武帝知道儒家學說以仁爲政,這正是底層百姓最渴望的。再加上儒家學在社會的接受度高於其他學說,所以在思想上,選擇了更加容易被接受的學說,但是也並不全是儒家,只是以儒家爲本,又根據國情加以改革,這也可以體現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5張

圖5

在漢代初期,道家的“無爲”之說,治國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了,任意讓農民發展,社會得到了短暫的繁榮,但是沒有關於發展目標和規範這種學說,任意發展也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矛盾產生,最主要的還是農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道家、法家等其他學說對於治國,發展農耕、處理階級矛盾上都沒有明確的治理方案,唯獨儒家思想,在修身、養家、治國、平天下上都有着一套成熟完整的學說理念,因此這也是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的必要性之一。

但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術,已經不是純正意義上的儒家學說了,董仲舒爲了順應當時的時代發展,將神學與儒家思想相結合,再加上百姓本身就喜歡鬼神之論。於是“君權神授”就更加彰顯了帝王的位置不容冒犯,同時在百姓心中也提高了君主的威望。雖然這一學說的提倡遭到無神論的“法家”所鄙夷,但是高度集中了君主權利,也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達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統一,也推動了儒家學說的發展。

關於董仲舒提議的爭議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6張

圖6

雖漢武帝完成了中國朝代歷史上的統一的思想框架,也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漢武帝時推崇儒家學術,並且做到了思想統一,把專制制度發揮到極致,但是終歸到底人治,孔子在人治細想中提出“德治”和“禮治”,君主做任何事都要以身作則,爲人民做榜樣。但是話是這麼說,思想也不無道理。可是畢竟是“人治”。這個人就是君主,君主要如何治理好這個國家,完全看這個君主的“仁、德”如何。

如果君主開明,但是在思想上“罷黜百家”,抑制了其他思想的萌芽和發展,那麼又如何算得上“德”,人治本就是封建專制,這種制度只能體現帝王的專權。一個有專權的時代,肯定是一個殘酷的時代。無論在民間如何實施“仁”政,都是在固定的思想圈套裏想方設法讓人民臣服與朝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在漢武帝之時,在封建社會的統治時期,是一個有利的思想輸出,也並不是董仲舒一人的成果,還有漢武帝對儒家學說的革新。可以說是二人的天作之合。凡事有利有弊,儒家思想在集權專制上的統一得到了2000多年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但是也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7張

圖7

首先思想上的禁錮,註定人們不能有戰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場面出現。這就抑制了人們思想發展,也影響了民族的創造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這一點通過中國近代史就可以看出來。封閉的思想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我們陷入百年的戰爭之中。

結語:

人們在戰爭中接受改變,也在戰爭中解放思想。雖然歷經百年滄桑,可是現在的中國依然吸取了儒家學說裏的積極部分,有了煥然一新的面貌。後世學者對於董仲舒和漢武帝奉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這一觀念,有頗多的看法,既然漢武帝能做到“罪己詔”,那怎麼還能提出“獨尊儒術”的概念。當然衆說紛紜,漢武帝提出的這“獨尊儒術”,更大程度上是爲了順應當時社會的發展,推崇儒學。

董仲舒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對漢朝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8張

圖8

萬事萬物都是有其發展規律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真理。能延續幾千年的,必然是精華,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地甩掉幾千年來的陋習,還有幾千年來的負面思想對精神的禁錮,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多元化的。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是多民族的一起融合的。對於傳統的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光大也是必需的。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