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清朝後宮,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雖然我們看的宮鬥戲,大部分都喜歡把背景設置在清朝,但實際上清朝後宮是非常無聊的,遠不如其他朝代那麼精彩。主要是因爲清朝的皇帝都不怎麼近女色,沉迷其中不管朝事的皇帝少之又少,和其他朝代相比這是清朝的優勢。所以回宮的妃子也沒必要以死相搏,還拼個你死我活的,簡直就是給自己找麻煩。那清朝的後宮到底是怎樣一幅場景呢?下面就爲大家還原現場,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不知道爲什麼,從《甄嬛傳》、《還珠格格》,到最近很火的《延禧攻略》,編劇們都喜歡把後宮戲放到清代,特別是雍正乾隆時期。這其實是非常不符合歷史真實的。

清代後宮和中國歷史上其他時期的宮庭不太一樣。清代宮庭的特點是沉悶、刻板、規模小規矩多,鮮有其他朝代比如唐代明代那麼多引人注目的後宮故事傳出。

有明一代,後宮故事精彩迭出,亮點紛呈。比如明武宗滿天下選秀女,娶寡婦;比如嘉靖二十一年的“壬寅宮變”,飽受虐待的十幾名宮女聯手勒殺皇帝,可惜沒能成功;比如成化帝和萬貴妃專一不二的愛情;比如晚明宮中三大案,都是震動史冊,赫赫有名。縱觀清代,類似故事,一個都沒有出現過。

這是由清代後宮的特點決定的。第一個特點是規模小,宮女和后妃的選擇範圍極爲狹窄。

有清一代,提倡節儉,提倡減輕民衆負擔,因此清代宮庭的規模比明代小很多。明代後期,太監十萬人,而清代只有幾千人,相應地宮女數量也少了數倍。

明代“后妃多采之民間”,妃子和宮女的來源大多是普通人家,要求僅是“容止端厚及父母俱存、家法嚴整者”,比如崇禎皇后周氏,“其父爲大興縣民”,沒有任何功名,是徹底的平民百姓。因此明代宮女后妃的選擇範圍是全天下,是天下大撒網式的選婚。所以明代皇帝選妃,往往擾動天下。比如明武宗派人四出搜掠良家婦女以充“幸御”,弄得“民間洶洶,有女家,掠寡男配偶,一夕殆盡”。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第2張

而清代則不然,選秀女,範圍僅止於旗人,比明代縮小了上百倍。一直到清室覆亡前10年,慈禧太后宣佈滿漢可以通婚,但宮中選秀女,“如遇選秀年分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漢人”。

而選妃嬪,則更是基本集中於幾個貴族家族。清代皇家選妃範圍有“八大家”之說,即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富察氏、納喇氏、赫舍理氏等八家。《嘯亭雜錄》說:“凡尚主、選婚,皆以八族爲最雲。”當然,此外還有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但是總的來說,範圍非常狹窄,在這樣狹窄的範圍裏,出現美女的概率不高。在一套流傳很廣的滿清宮庭照片裏,引人注意的是后妃和宮女們沒幾個長得漂亮的,有的癡肥,有的俗不可耐,有的簡直就是醜陋了。“宮女如花滿春殿”,在清代只是一個傳說。

清代後宮的第二個特點是規矩多,氣氛沉悶。

在上面提到的那套照片裏,有一張是瑾妃與兩個宮女在延禧宮觀金魚。她們之所以選擇在金魚池邊而不是其他地方照像,顯然是爲了表明她們的悠閒和快樂。可是,在這張照片上,我們見到的是三個穿戴得規規矩矩的女人,一字排開站在金魚池邊,雙手扶着池沿,拘謹畏懼,呆若木雞地垂首而立。

其他晚清宮庭照片氣氛也大抵如此,一個個如同木偶殭屍。爲什麼呢?因爲清代後宮極重管理,規矩太多,把人都管傻了管木了。

清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重規矩,最喜歡制定各種管理條例的時代,而且關鍵是執行還比較到位。清代宮中,僅禮規就有《宮規禮規》《聖訓禮規》《宮殿事宜禮規》《欽定則例七條禮規》《宮殿監處分則例十一條禮規》《宮殿監凡例四條禮規》《吉禮例用禮規》《嘉禮例用禮規》《筵宴例用禮規》等數十種。至於人事管理,更有《管理條例規制》《額數職掌規則》等共一零五條。內容規定得極爲精密細緻,從第一處太監宮女的職守,到各宮哪一天糊窗紙、安氈棚,都規定得清清楚楚,可操作性極強,束縛力也極強。

如果你生活在清代,有幸入宮,你就會發現,身上就被一張無形的大網給牢牢罩住了,非常不自由。進宮之後,你就進入一座高牆監獄,從此很難見到孃家人,更別說見到以前的朋友。宮中還有許多其他不人道的規定,比如后妃生下子女後,按宮規不許親自哺乳,只能交給乳母餵養。后妃生育後產生乳汁,太醫院的御醫要專門開出回乳藥劑。

那麼我安居宮中,化化妝,穿穿漂亮衣服,專門吸引皇帝可以吧?也不行,宮規嚴禁穿奇裝異服。清朝歷代皇帝都討厭后妃打扮得花紅柳綠的。乾隆喜歡富察皇后,一個重要理由是皇后不喜歡化妝,非常樸素。連後期曾沉醉於醇酒婦人的咸豐在位前期也非常強調這一點,咸豐二年十二月十四,咸豐帝曾專門下旨約束后妃穿着: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第3張

簪釵等項悉遵舊樣,不可競尚新奇,亦不準全用點翠。梳頭時,不準戴流蘇、蝴蝶。亦不準綴大塊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蘇、活鑲等件。鈿上花亦同。

耳挖上不準穿各樣花、長壽字等項。

耳墜只准用鉤,不準用花、流蘇等項。

小耳鉗不準點翠。

不準戴大耳鉗、玉耳環。

衣服俱不準緣邊、不準寬邊倒卷。

……

清朝後宮有什麼特點?爲什麼總覺得和其他朝代的後宮不太一樣? 第4張

在嚴格的規定下,清代後宮妃嬪位號名確,晉升條件嚴格,數額確定,不得逾越,因此清代皇帝有名號的后妃數量基本上與其在位時間成正比,沒有重大突破。清代規定,正常情況下,宮中有一位皇后,其下皇貴妃、貴妃、妃、嬪等四個位號,其定額爲“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後宮的晉升,除了看是否生育子女外,基本上就是論資排輩,死氣沉沒,極少意外。

而相比之下,大明王朝,後宮妃嬪位號繁雜混亂,有“賢妃、順妃、昭容、昭儀、婕妤、美人”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封號。而且每一級人數也沒有定數,晉升過程也充滿紛爭和混亂,有時候全憑皇帝一時喜怒。明代皇后的興廢就極爲頻繁。明宣宗明景帝、明憲宗、明世宗皆“後無過被廢”,在皇后無大過錯的情況下“另立新後”。明世宗還連廢二後,這種情況正適合後宮展開“自由競爭”。

因爲規矩嚴密,管理嚴格,因此有清一代,除了孝莊與慈禧時代,後宮沒有醜聞,沒有明顯的爭鬥,也沒有出現過太監亂政的現象。特別是雍正、乾隆年間,因爲這兩位皇帝精細嚴厲的性格特點,更是後宮管理最爲嚴格的時期,缺乏展開爭鬥的合理空間。

第三,清代皇帝大抵極爲勤政,對女色之事,遠不如其他朝代那麼熱衷。

清代后妃的數量比其他朝代大爲減少,清太祖努爾哈齊有名號的后妃是16位,皇太極中15位,康熙27位,雍正7位,乾隆朝25位,嘉慶9位,道光12位。咸豐9位。而同治和光緒更是遞減爲5位和3位。其他沒有名號的侍女數量也很少。這在歷代都是極爲節制了。

明代皇帝大都沉迷女色,以致於有的皇帝登基之後,因爲過度漁色,僅一個月就駕崩了。但清代除了咸豐在統治後期因爲心理崩潰有過一段放縱期外,幾乎沒有沉醉醇酒婦人的皇帝。

我們以雍正皇帝爲例。雍正一生一代生育了十四個孩子,但是在他當皇帝十三年期間生的,只有一個。他四十五歲登基,正是年富力強,生育能力還比較旺盛,然而登基之後,卻沒有什麼時間來縱情聲色。從他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這十年,後宮沒有生育一個孩子(雍正元年五月第九子福沛出生,顯然是在他登基之前懷孕,因爲他是在上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駕崩後即位的)。直到雍正十一年六月,宮中才有第十子弘曕誕生。這說明他在位期間確實是一個工作狂,每天夜以繼日地處理政務,無心流連後宮。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把後宮戲放到哪個朝代,都比放到清朝合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