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他們靠的是什麼?

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他們靠的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你徵我伐,四方梟雄都欲在萬里河山中創建屬於的政權,這還不算什麼,由於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一統”的思想便深入人心,每個王朝的有爲之君,基本上都懷揣着一顆“平定四方,天下共主”的雄心。

由此,便有了“鉅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精典戰例。

提起淝水之戰,這場發生在公元383年的戰役,是統一黃河流域的前秦帝國對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從前秦的角度,是想一舉滅晉,以便統一天下,於東晉來說,是一場同仇敵愾的反侵略戰役。

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他們靠的是什麼?

戰役的過程與結局,歷來爲各路史家及歷史愛好者所熟知,在此我們就不加贅述。傳統的觀點,這場戰役,之所以前秦敗得特別慘,原因主要是:1.前秦軍事上的統一,無法彌補內部統治的不穩,加之苻堅連年征戰,軍隊的士氣並不高,調動的軍隊都是被征服國家的民衆,缺乏民衆基礎。2.苻堅用人不擇賢愚,賞罰失明。苻堅太過於寵信投降前秦的各少數民族政權的上層貴族,這裏存在着忠奸並蓄的情況,對於一心忠於他的漢族官員,苻堅卻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雖然苻堅說他們的關係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對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後,苻堅自以爲是,驕傲自大,不擇賢愚,忠臣的逆耳忠言再也聽不進去,對順耳的阿談奉承之語卻倍加讚賞,對狼子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讒言,深信不疑。3.苻堅好大喜功,缺乏冷樸的客觀分析,戰前既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他不顧主客觀條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衆百萬,資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於江,足斷其流”的虛假軍威,認爲征服東晉“若商風之隕秋籜”,貿然遠征。在其前鋒軍樑成所率五萬人被東晉大將劉牢之全殲於洛澗後,士氣大傷,苻堅又爲之震動,開始產生了畏晉思想,更產生了“草木皆兵”的可笑可悲的害怕情緒。統帥如此,仗還有得打嗎?

上述這些觀點,都是從政治、軍事角度來分析前秦的失敗。前秦失敗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反過頭來看,東晉方面的制勝因素也有不少,例如軍隊訓練有素,指揮得當,在外敵入侵面前,君臣一心,一致對外等。

我們再往深裏挖掘,會發現東晉王朝的勝利,也有其經濟因素在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這裏主要是“檢籍”、“土斷”等經濟政策發揮了效果。

問題來了,那麼啥是“檢籍”?啥是“土斷”?一.檢籍政策具體內容及作用

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他們靠的是什麼? 第2張

西晉來亡後,大批北方的人民爲躲避戰亂,紛紛南下過河(淮河)、過江(長江),他們拋棄北方的故土,來到江淮以南地區,基本上屬於一無所有的狀態,爲了生存下去,他們只能依附於南遷置辦大量土地的北方豪族,更依附於南方世家大族,再次成爲這些家族的稅源及私兵。

而東晉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就不足。東晉王朝的創建者晉元帝司馬睿深知情況的危機,便打算從這些流民裏招募隸屬於朝廷的軍隊。

《南齊書.州郡志上》載,“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爲客。元帝太興四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名上有司,爲給客制度。”

針對流民淪爲佃戶,依附於豪族的現象,東晉王朝制定規定,大族必須將他們的佃戶“條名上有司”,即向政府上報他們佔有佃戶的數量。經政府檢核,對那些佔有佃戶尚未達到規定數額的大族、官員,政府則依照規定的數額予以“注家籍”,承認其爲合法蔭戶,而超過規定數額的佃戶,政府則將其變爲國家控制的人口。這種做法就是“檢籍”,或者是“擴戶”。

有了增量人口中,晉元帝就以流民爲兵,解決勞動力及軍隊員額不足的問題。

初步保障了兵源能夠滿足軍隊作戰需要。二.土斷政策具體內容及作用

東晉自元帝始,在江淮、漢水流域及江南等地陸續設置了許多僑州郡縣,以安置北方流民。僑民居住分散,無鄉里組織,一般不向國家服役納稅。但當僑民定居若干年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力量,政府就在他們居住地設置“鄉里”組織,把他們的戶籍編入所在郡縣,讓他們按規定承擔租稅和徭役。這便是“土斷”。

土斷政策,解決了財源和役源問題,使官府朝廷控制的服役納稅的民戶大增,“財阜國豐,實由此也”。

東晉王朝在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他們靠的是什麼? 第3張

“檢籍”、“土斷”這些政策,對加強東晉王朝的軍事力量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東晉王朝便着手創建起一支戰力強大的軍隊——北府兵,並且在淝水之戰前,這些政策能夠保障東晉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來進行戰爭。東晉朝廷也從地方割據中,大族不聽命的尷尬局勢中,掌握了一支精兵,在後來的反侵略戰爭,以及平定內亂,消滅叛亂的鬥爭中,掌握主動。

從微觀角度看,東晉王朝的“檢籍”、“土斷”政策,也算是一種改革,是適應了前朝新亡,司馬氏東遷,江南局勢不穩的實際情況,採取的有效措施。拋開經濟因素,單純講政治、談軍事,是片面的,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簡單地和大家聊聊戰役背後的經濟因素,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若要有強大的軍力量,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足經濟文章才行,經濟力量不足,其他方面都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顯得不現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